新華網 2015-06-23 09:58:20
在中(zhong)國(guo)早(zao)已成(cheng)為世界(jie)第二大經濟(ji)體的今天,這個(ge)問題似乎游離于很多(duo)人特別是都市人的視野之外。國(guo)家統計局(ju)數據顯示,目(mu)前全國(guo)農(nong)村尚有7017萬貧困人口,約(yue)占農(nong)村居(ju)民的7.2%。
衣食住行,樣樣令人心酸

貴州省荔(li)波縣瑤山鄉巴平(ping)村弄哄組,66歲的村民(min)蒙二妹站在自家居住的房(fang)屋前,她和兒子蘭金華住的茅草房(fang)已有幾十(shi)年歷史,是(shi)用樹(shu)枝(zhi)、竹片(pian)拼成(cheng)的。新(xin)華社記(ji)者 陶(tao)亮(liang) 攝
“家(jia)徒四壁”常用(yong)來形(xing)容貧窮。可在貴州省荔波縣瑤(yao)山鄉巴(ba)平村蘭金華的(de)家(jia)里,連(lian)一面嚴格(ge)意(yi)義上的(de)“墻壁”都(dou)沒有。
他和母親(qin)住(zhu)的茅草房已(yi)有幾十年(nian)歷史,是用樹枝、竹片拼成的,縫隙(xi)里抹著些(xie)牛糞,寒(han)風和光線從(cong)無數孔洞透進來(lai)。
一盞昏暗的燈泡下(xia),柴草、雜(za)物、簡單的農具(ju)堆在一起。長年(nian)煙火凝成(cheng)的一條(tiao)(tiao)條(tiao)(tiao)黑毛絮從房頂、木架(jia)上垂(chui)下(xia)來。角落里篾片圍成(cheng)的兩個小窩,就是母子倆的“臥室”。
前一陣房(fang)(fang)頂漏雨(yu),蘭金華只好到隔壁弟(di)弟(di)家打地鋪。弟(di)弟(di)的(de)房(fang)(fang)子是幾年前政府補貼2萬元建的(de)磚房(fang)(fang),但(dan)至今沒有門(men)板,只擋了塊竹編的(de)薄片(pian)。
在集中連片貧(pin)困帶,經過黨委(wei)政府(fu)、社會各(ge)界的(de)持續(xu)努力,百姓“衣不(bu)蔽體(ti)、食(shi)不(bu)果腹(fu)”的(de)時代早(zao)已一去不(bu)返(fan)。但(dan)記者看到,有些極(ji)貧(pin)戶,衣食(shi)住行仍樣樣令人心酸。

這是3月28日在云南省怒江(jiang)州(zhou)福貢縣木克基(ji)村拍攝的一戶民居。新(xin)華社記(ji)者 胡超(chao) 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