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7-26 17:47:39
樊綱 :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增長的時期,政府的政策也會相對穩定一點,順便說到了政府政策,現在中國經濟如果是不確定性之類的相對比較低迷,消極因素在哪?我說有兩大消極因素,第一個市場上面剛剛說的那些比較低迷的心態,因為各種剛剛說的產生的不確定性,導致的投資比較低迷,對未來有點看不清楚,投資活動啊,交易活動少一些,第二個消極因素說句實在話是政府,現在老有人說政府的微刺激,你仔細看看在微刺激嗎他又出臺新的措施嗎?沒有。
最近的國務院常務會是督辦,去督察你過去布置你的事兒辦沒有辦?現在的消極因素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不作為,只廉潔不奉公不跑項目,不跟企業家吃飯了,也不跟企業家落實項目,這個導致現在政府投資本身的低迷這一塊引起企業的投資低迷,連財政收入都沒有支出,具體多少不說了,6月份財政部開會了,加快財政支出的速度,政府該花的錢沒有花呢就7.5%了,下半年花了肯定7.5以上,這個是新的問題,現在很多的權利在政府手里,你不作為企業很難做。這不多說了,但是政策只要在7.5%之間政府就沒有必要刺激緊縮啊等等,那么集中點精力,搞點改革之類的事情。
今后幾年大概也在7.5%左右的格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認識認識怎么看待這個7-8%,現在一個流行的說法,在座的很多人都是聽過很多次了,中國經濟告別了兩位數高增長時代,進入了低增長時代,我說這個話有三大錯誤,第一個過去20年30年中國經濟不都是這樣的,多數時候不是這樣的,即使過去10年兩次過熱也只有5年是兩位數高增長,其他的都不是。
這是第一個,事實的錯誤,第二個判斷的錯誤,兩位數字增長,別說兩位數增長,中國經濟過去20年,超過9%一定通貨膨脹,到了兩位數10%以上的時候,一定是既通貨膨脹又資產泡沫,樓市泡沫股市泡沫,2007年最高的14%的增長速度,那一年是通貨膨脹加上樓市泡沫加股市泡沫,什么意思啊?兩位數增長對中國來講從來是過熱增長,從來不是正常增長,一上9%,通貨膨脹一來政府馬上緊張馬上調控,避免兩位數增長,那怎么現在政府自己說我們告別兩位數增長高時代呢?過去你想避免,避免通貨膨脹資產泡沫,所以兩位數增長從來不是好事情,過去幾年兩位數增長,結果現在一大堆問題,這些問題得有幾年了,即使軟著陸基本完成,我的判斷是宏觀經濟來講軟著陸基本完成,房地產的軟著陸進行了一段了,正在進行中,很多的問題產能過剩問題還得清理,為什么還在迷戀那兩位數增長呢?
那么什么是正常增長呢?正常增長是沒有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的增長剛剛我們那個圖,第一個過去30年不是老兩位數增長,很少。第二個通貨膨脹也不是正常增長,通貨緊縮也不是正常增長,那就是7-8之間,7以下也不好9以上也不好就是7-9之間吧,經濟學術語是潛在增長率,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研究小組也研究來研究去,結論基本就是7-9之間,中國過去的潛在增長速度,這個潛在增長率顯然也會變的有時候高有時候低,90年代低一點,因為那個時候改革,清理銀行壞帳,那個時候銀行壞帳占總資產的50%以上,上一輪的24%的通貨膨脹,90年代初過熱導致的,清理了那么長時間,還有人說過熱沒有關系,讓市場自己決定。90年代還3千萬國企職工下崗,00年代高一點,享受了改革紅利加入了WTO,到10年代勞動成本上升了,現在基本上就是7-8,就是正常增長。
但是7-8也不是低增長,是世界最高的增長,在世界歷史上7-8也是比較高的增長,我說7-8就是我們正常的高增長,當然在過去一些年變成6-7,但是也是屬于高增長,我們在談論今后有沒有20年30年高增長的時候,我們談論是現在7-8,再過一些年是6-7這樣的變化過程,但是不是說現在我們就進入了一個什么低迷的過程。
我們得調整心態,別老把過去賣東西賣的火,躺著掙錢的輝煌的時代,兩位數增長的過熱時代當成正常的參照性,沒有回到那個狀態就覺得不好,但是我們得接受現在的狀態,現在的狀態可能比較低迷,因為要調整了,因為加上一些消極因素,說中國有點輕微的通貨緊縮,剛剛那個紅線是按照出廠價算是在0以下的,CPI是高的,但是去了制造業的價也是負,我們現在低了一點,但是仍然屬于正常的增長范圍之內,大概這個現在是屬于正常的狀態,反過來講從微觀的角度講,市場經濟而言,躺著都掙錢,往哪投都掙錢,那是不正常的變態。
兢兢業業得好好的創新,怕被市場淘汰,才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狀態,得專業化才能掙錢這才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狀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說我們都應該調整心態來看待現在的增長市場狀態,以后可能市場天天這么經濟發達,我希望中國經濟不要再這么過熱,就因為前兩年過熱,干什么都掙錢,結果弄的大家心里都很浮躁,都是這投那投跨界多元化都在那里了,當然現在有的逼的多元化,要地產不地產了等等,你就想象這些問題吧,逼著大家去,導致大家心態浮躁,天天打聽有項目哪好,不去認真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做的好的事情,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老是中國企業沒有創新力,這個是多年積累的,長期專注琢磨的結果。
德國企業為什么好?因為他一個家族幾代人就做一個零部件做到世界第一,誰都替代不了這個精神就被我們過熱的狀態沖淡了,但是我們還是有一些企業,你看現在好的兼并別人的企業一定是沒有東張西望天天想著轉產的非常專注的企業。這個不多說了,我說要去思考什么是市場經濟正常,我們這么大的市場這么多的人,世界上那么多人跟我們競爭,一定是非常激烈的競爭狀態,怎么能夠更好的發展在這樣的狀態下發展,而不是天天琢磨有沒有過熱。企業做到跟宏觀經濟沒有關了,他就做好了,說實在話你要做好了還不能在波動中受益,低成本擴張,在波動當中受益,你的企業就成功了,我不多了,我們開始講宏觀,大家去思考我們產業和企業的事情。
現在大家議論比較多的呢是也不僅僅是現在的問題,更多是長遠的問題,中國經濟能不能持續發展?現在確實面臨很多的挑戰,方方面面吧,世界形勢也變了,勞動成本也提高了,社會差距緊張程度在擴大啊,各種問題在暴露,環境問題,食品安全的問題,方方面面在暴露各種問題。覺得要過不去的那種狀態,什么中等收入陷井的說法都出來了,確實很多的國家在這個階段就走不下去了形勢停止了增長,所以現在也是比較困惑的時候。
在我看來呢,這個確實過去一個階段,今后相當長的階段,中國經濟會是一個,就可能是最艱難的狀態,什么最難呢?就是問題最多,社會緊張狀態最嚴重,各種矛盾都比較突出的時候。所謂的中等收入這個階段,今天沒有時間多講了,中等收入陷阱不流行的觀點是似是而非的,說到了這個階段了,勞動成本高了競爭不過比你窮的國家了又沒有高新科技競爭不過富的國家,你就掉下去了,我說這個不是問題,你怎么可能讓一個剛剛從低收入國家出來馬上又到有競爭能力創新能力?不可能的。
我用中等的創新能力掙中等的錢這個沒有問題,技術還有創新生產力也好都是連續的體系,不是說就是低和高,你在中間就沒有活路了,很多國家和企業都吃的中間這碗飯,真正問題就是說社會差距社會緊張,窮的是說我們平等貧窮也不是問題,再富點,一方面就是充分就業了,工資隨著勞動增長力提高了,不像以前很難漲。
資本論說兩件事兒,第一個貧富差距,第二個產能過剩,經濟危機,經濟周期就是在座的各位經歷的事情,貧富差距,然后是經濟周期,怎么那么大的生產力,還有經濟危機產能過剩,工人沒有飯吃了。所以這些事兒都是跟經濟有關系,但是那個時候有優勢,什么優勢啊?
沒有比他更發達的國家天天做他的參照系比來比去,他們是2千美元的GDP他也是收入最高的國家,都是別人比照他,他沒有再跟他更高的比較,我們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發達國家和中等收入后發達國家的教訓,怎么走好下面的路,現在問題多不是問題,現在問題多很正常,沒有那么多問題也沒有那么多潛力使你能夠繼續增長,這個就是下一個問題,我們從長遠看,我們潛力巨大,人均GDP現在不到7千美元,發達國家美國日本是5萬,挪威最高是10萬,瑞士8萬。
這個差距就是增長的潛力,工業化程度按照勞動力就業算,按只要不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源泉我們只有70%左右,工業化程度不到70%,農業勞動力占30%左右,發達國家美國只有1.7,法國2.4,日本不到4,韓國都5%左右,城市化程度更低,工業化程度低因為城市化程度低,然后我們的消費非常低,這個是我們中國的消費占GDP的產值的比重,跟世界其他國家的比起來,你就看看差距在什么地方,中國人的消費剛剛開始。
當然過去的一輪房子買了很多了,但是中國人的消費各種其他方式的消費,包括住房消費還是很低的水平,當然我們的住房擁有率確實在世界比較高的,農民工算一塊,農村的宅基地那些房子算一塊是比較高的了,但是畢竟人口遷移,城市化等等進程還在繼續,中國的消費剛剛開始,旅游剛剛開始,今天也不多講了,這些都是巨大的潛力。
按潛力算,韓國臺灣都能高增長30-40年,中國至少60年吧,我們要完成工業化進程,完成農民進程的過程還得20-30年,這個潛力巨大。但是能不能實現這個潛力是另外一回事兒,能不能做好正確的事情,政府做好政府的正確事情,企業做好政府的正確事情,包括方方面面的改革,教育改革這些改革,能不能把這些潛力發揮出去是另外一個問題,要求我們做各方面的事情,要實現改革,實現現代化,改革收入分配社保體制緩和收入差距,發展教育,要保持宏觀經濟,中國不能再弄出一大泡沫來,有時候不擇手段來抑制這種泡沫,防止出現一次危機,出現危機失去10年。
所以也是如履薄冰,做正規的事情,企業也得做正確的事情,剛剛也講了,才能實現這個過程,所以說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我們都很容易指責別人,我們的任務就是指責,但是從現實的角度講,每個環節現實當中都是非常難的事情,所以發展是硬道理,但是發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落后國家想想我們周邊,想想大國對我們的擠壓,想想我們落后,人家都是多少年了在市場上我們要擠進去,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有的過去30幾年,今后我們清理這些問題,實現一個穩定的增長,通過實現穩定增長,按照7%算,十三五從16年到2020年,如果7%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到11000美元,人民幣匯率稍微漲一點,相當接近于世界銀行所劃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12000多,就是基本在跨越這個坎,當然了到了2萬多美元也是低收入,實際上在國際上,你比5萬美元的美國,他那個時候55000美元的時候,你跟他的相對關系變化還是不大,但是畢竟我們只要實現這種穩定的正常的高增長,持續的走下去。
我們的經濟會上一個臺階,我們一大批企業也都會在這個過程當中發展起來,而且如果是這么一種比較正常的狀態,我們很多企業專注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那個時候中國的企業創新力包括金融都有很大的發展,希望在座的各位經歷這段調整,實現更高更大的發展,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