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9 21:31:00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彭水萍
隨著去年9月“并購六條”的出臺,以“支持新質生產力培育、簡化審核流程、強化風險防控”為核心的政策紅利正在持續釋放,為并購市場注入了增長動力。
從公告口徑來看,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新增披露重大資產重組交易134單,同比增長83.56%,交易總價值5160.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10年前的那一輪并購熱,彼時標的多集中在文化娛樂和互聯網行業,本輪則聚焦在先進制造領域,高度契合新質生產力轉型方向。
從券商業務的角度來看,并購重組已經從以往的“選擇題”變為當前的“必答題”。今年以來,券商投行來自增發的收入同比增長19%。此外,隨著并購重組趨向產業價值重構,也考驗著券商“三投聯動”的能力。
重組案例數量大幅增加
近年來,當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較為景氣時,IPO是國內創投市場實現退出的主導渠道,在IPO收緊以后,回購和股權轉讓則成為創投退出的重要選項,真正通過并購退出的占比偏低。相比之下,并購則是美國創投市場的主要退出途徑。隨著去年9月“并購六條”的出臺,持續釋放的政策紅利為并購市場注入了成長動力。
今年以來,A股市場IPO規模觸底反彈,再融資規模大幅增長。據Choice數據,今年1~10月,IPO融資規模達898.5億元,較去年同期IPO融資規模527.8億元增長70%。相比之下,在鼓勵并購重組等政策推動下,1~10月再融資募資規模達9811.3億元,較去年同期再融資規模1265.9億元大幅增長675%。
據國聯民生承銷保薦統計,從完成口徑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已完成重大資產重組44單,交易金額3384.31億元,并購重組募集配套資金270.6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完成上市家數(15單)、涉及交易金額(386.93億元)均有量級的飛躍。
從公告口徑來看,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新增披露重大資產重組交易134單,同比增長83.56%,交易總價值5160.26億元,同比增長120%,其中發行股份購買資產116單,資產置換10單,吸收合并6單,其他2單。
一方面是近一年來A股市場資產重組案例數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已是當下并購市場的關鍵詞。這也是此輪并購熱潮與10年前的以資本套利為主的并購浪潮最大不同之處。
另據國聯民生承銷保薦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自去年9月“并購六條”發布后,新增披露的資產收購類重組中,同行業或產業鏈上下游并購近八成,新質生產力行業占比超七成,集中在半導體、化工新材料、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計算機等領域。
在今年上市公司公告的240項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從標的所屬的行業分布來看,數目較多的行業分別是:電子41家、機械設備24家、計算機16家、生物醫藥14家,均屬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信建投認為,以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積極抓住機遇,利用并購重組手段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這充分說明“并購六條”在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聚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銀河證券研究院看來,“并購六條”實施后并購市場活躍度提升但仍有加力空間。銀河證券研究所認為,展望“十五五”,并購重組方面,政策將繼續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加快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同時,通過并購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形成一批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占據重要位置的產業領軍者。
并購熱下也有理性思考
在11月6日舉行的“第二屆國聯投資人大會并購重組專場”上,多位上市公司高管、產業投資人、中介機構專家代表圍繞并購重組相關主題展開了討論。
一些資本中介行業人士認為,隨著政策紅利持續發酵,相比IPO,未來并購重組會成為主戰場。
今年以來,私募基金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案例頻發,不少私募機構也紛紛轉型并購基金。“A股市場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可能有近千家需要‘騰籠換鳥’,其中蘊含了不少并購重組的機會。”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表示。
然而在熱潮之下,目前市場也有不少理性的聲音。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國內并購重組市場存在優質資產稀缺、整合難度較高等挑戰。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內表示,并購基金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存在不少風險點,正所謂完成資產交割只走了1%,如何做好整合才是剩下的99%。
在國聯民生承銷保薦有限公司企業并購部總經理陳亮看來,交易完成只是第一天,并購后的“1000天‘整合、融合、賦能’”才是市值躍遷的真正杠桿。因此,并購不是終點,只是起點,要堅持長期主義,經過戰略定位、機制融合與產業周期的同頻共振,資本才能兌現為可持續的價值升華。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以來并購審核的通過率接近100%,但還是有不少終止案例。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末,今年以來已公告終止的并購計劃有45家,占比18.75%,終止數量及占比偏高。此外,在今年公告的并購重組案例中,支付方式的選擇更凸顯企業“避險優先、效率導向”的策略傾向,純現金收購占比過半。
盡管一單并購重組項目要真正走向成功需面臨不少挑戰,但也充滿著機遇。事實上,近年來,A股市場不乏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并購實現華麗蛻變的經典案例。例如,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前身為中際裝備,業務為電機裝備,公司通過“精準標的并購+后續整合+行業紅利捕捉”的組合策略,實現市值從2017年并購前的27億元躍升至2025年的5000億元。
據陳亮介紹,中際旭創成功轉型的核心路徑可拆解為四步:1.核心并購:找準高增長的光通信賽道,實現業務徹底轉型;2.后續資本運作通過股權激勵+定增,鞏固業務增長動能;3.業績兌現:并購標的帶動營收、利潤爆發式增長;4.行業紅利:踩中AI(人工智能)與光通信風口,放大市值彈性。
此外,目前A股游戲板塊龍頭世紀華通以傳統汽車零部件起家,轉型前市值僅10億元左右。近10年內,公司通過多輪并購互聯網游戲標的,成功拓展新的增長線,轉型為互聯網公司。如今世紀華通已成為中國游戲行業頭部企業,市值也躍升至當前的千億元級別。
券商持續提升重視程度
隨著“并購六條”落地,市場趨勢越發明顯,目前各大券商投行對并購重組的戰略重視程度也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滬深市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申報數量同比大幅增長。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5日,今年以來,滬深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計劃獲交易所受理的約有70個,而去年全年只有25個。從各券商今年以來獲受理的并購重組項目數量來看,中信建投(11個)、華泰聯合(10個)、國泰海通(10個)、中信證券(9個)、中金公司(7個)等券商排名居前。另據統計,今年以來,券商投行來自增發的收入同比增19%。業內人士預計,經歷今年“A+H”發行熱后,預計明年A股市場的并購重組熱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投行老兵、國元證券總裁胡偉近日在一場活動中指出,新形勢下,對券商而言,并購重組已從以往的“選擇題”轉變為“必答題”,分量可以和IPO并重。因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上市公司需整合提升,創投退出、居民財富投資等也需并購;新政策上,“并購六條”等松綁限制,允許跨界并購、虧損科技企業注入等為并購市場注入了活力。
不過,隨著新一輪并購重組熱潮更傾向于產業價值重構,以及在市場邏輯更注重價值創造,支付工具形成多維度創新的趨勢下,并購重組業務也將更多考驗券商的綜合能力。
“并購六條”發布以來,業內一些券商圍繞解決并購難點痛點,通過投行、投資、投研“三投聯動”(投行提供專業并購方案、整合旗下各投資主體提供并購投融資服務、研究所對重點行業進行分析研究對接客戶并購需求)為市場打造并購重組綜合解決方案。
例如,依托國聯集團綜合金融平臺優勢,國聯民生承銷保薦在并購重組領域持續深耕,已搭建全公司級并購商機整合平臺,系統匯總梳理各類并購資源與業務機會;設立專職企業并購部,集中負責并購重組業務的對接與推進;并與頭部私募機構、主流商業銀行等建立緊密戰略合作,整合多方資源為并購交易提供全方位賦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