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6 00:00:54
按照振東制藥的計算,完成此次出售后,僅醫藥貿易產業處置一項,預計年度可減少虧損4667萬元;而閑置資產處置后,預計資產處置利得5億元,每年可降低3500萬元財務成本,折舊費用400萬元,合計每年降低成本3900萬元;而在剝離部分管線方面,振東制藥預計每年可降低各項費用5570萬元。
每經記者|肖達明 每經編輯|任芷霓
在對2018年發展的展望中,振東制藥提出“放眼謀并購”。2018年過去一半,振東制藥還未發起新的大型并購,但已經開始盤活原有的資產,近日,其推出總額10億元,預計利得5億元的資產出售。
在金融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內部處置低效資產以提高資金使用率似乎是明智之舉,但此次出售的資產情況較為復雜。據披露,振東制藥的8個產品管線可能縮小到2個,擬剝離的標的企業還對上市公司欠款數億元,且一家還成為失信被執行人。顯然,要完成資產的平穩置出,振東制藥需要一份并不簡單的詳細計劃。
6月25日公告顯示,振東制藥將要處置一系列資產,首先是幾家虧損企業,振東制藥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經營,其醫藥貿易體系的多家企業2017年經審計后的凈利潤虧損達4667萬元,基于這一情況,振東制藥決定進行戰略調整,將這一體系企業予以出售。
這涉及到五家子公司,分別為山西振東醫藥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藥貿易公司)、山西振東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藥公司)、山西振東醫藥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藥物流公司)、大同市振東仁和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和醫藥)以及一家醫藥物流公司的分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上市公司歷次公告中,極少提及其“醫藥貿易體系”,查詢2017年年報發現,除了醫藥物流公司以及仁和醫藥是重要的非全資子公司,其他企業在上市公司體系中都處于邊緣地位。而財報顯示,醫藥物流公司2016年凈利潤虧損1453.74萬元,2017年凈利虧損擴大到2375萬元,從比例上來看,醫藥物流公司是此次處置企業中的虧損大頭。
除了上述五家公司,振東制藥還擬處置兩宗閑置資產,由于此前衛生部門關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進行了變更,振東制藥的兩家核心經營主體——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和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進行了搬遷,原有廠房土地處于閑置狀態。
振東制藥還打算出售效益不突出的管線,振東制藥的產品管線包括抗腫瘤、心腦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維生素營養、解熱鎮痛、補益中成藥等八大用藥系列,振東制藥希望加強腫瘤、補益兩條核心管線,出售效益不突出的產品管線。
按照振東制藥的計算,完成此次出售后,僅醫藥貿易產業處置一項,預計年度可減少虧損4667萬元;而閑置資產處置后,預計資產處置利得5億元,每年可降低3500萬元財務成本,折舊費用400萬元,合計每年降低成本3900萬元;而在剝離部分管線方面,振東制藥預計每年可降低各項費用5570萬元。
6月25日,振東制藥證券事務部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易的詳細安排需等待后續公告,目前處于籌劃階段。
擬剝離子公司仍存過億欠債(小)
閑置資產的出售可以理解,但出售管線和醫藥貿易體系資產則涉及到業務的調整。
記者發現,2017年年報中,振東制藥談及其面臨的風險中包括“產品集中風險”,復方注射液一直為振東制藥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代表產品為主要治療癌腫疼痛跟出血兩大癥狀的巖舒注射液。為降低此類風險,2016年振東制藥收購了北京康遠制藥,加強了補益產品的建設,其他戰線產品更趨邊緣化,上市公司認為“資源不集中,專業性不強”。
不僅如此,其他管線產品還給振東制藥添了麻煩,今年4月份,振東制藥公告表示安特制藥由于其紅花注射液在多地發生不良反應,收到山西省食藥監局的行政處罰。而紅花注射液是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關于醫藥貿易體系,記者從振東制藥證券辦人士處了解到,其與振東制藥產品營銷體系并不劃等號,標的企業是針對山西省省內進行貿易物流工作的企業。以醫藥物流公司為例,根據2010年振東制藥發布的招股意向書,為了適應基本藥物配送招標政策的實施,振東制藥當時才在原有的營銷渠道之外成立了醫藥物流公司,在以山西省為主的華北地區開展藥品經銷業務。
在2017年年報中,振東制藥目前在營銷方面的判斷是,重組康遠制藥后,振東制藥以鈣片產品切入市場,逐步形成了覆蓋山西,走向全國的網絡銷售渠道。上述證券辦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出售醫藥貿易體系企業,并不影響振東制藥的全國營銷戰略。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2017年前五大其他應收款欠款方的統計,醫藥貿易公司和醫藥物流公司分別位列第二大、第五大欠款方,合計欠上市公司超3億元。其中,醫藥物流公司的超1億元欠款賬齡在4年以內。而最高人民法院網顯示,就在今年6月5日,醫藥物流公司已經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