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CWT INT'L(00521.HK)售聯營附屬及公司股權 收益2.8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6 00:04:21

6月24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CWT INT'L公告稱,公司擬以共計3億港元的代價,出售所持ARA-CWT Trust Management Limited 40%股份和Cache Property Management Pte. Ltd.60%股份。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趙橋    

Upload_1529941922440.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月24日晚間,CWT INT'L(00521,HK)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共計3億港元的代價,出售所持ARA-CWT Trust Management Limited (以下簡稱ARA-CWT)40%股份和Cache Property Management Pte. Ltd.(以下簡稱Cache Property)60%股份。出售完成后,上述兩家公司將不再為CWT INT'L的聯營公司和附屬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CWT INT'L前身為海航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實業股份),2017年9月,海航實業股份收購新加坡物流巨擘CWT集團,并更名為CWT INT'L。也因這次收購,ARA-CWT和Cache Property兩家公司被CWT INT'L收入囊中。這兩家公司分別從事提供金融服務和物業管理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的收購事項被戲稱為“蛇吞象”,而巨額收購資金也讓上市公司債臺高筑,負債比率由2016年末的10%驟升到2017年末的48.6%。CWT INT'L在年報中表示,除非公司可通過再融資或其他安排獲得充足現金來源,否則其將無法于收購事項借款到期時悉數償還。

剝離原CWT集團部分資產

公告顯示,CWT INT'L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WT SG擬向ARA出售ARA-CWT40%股份,代價為1.685億港元;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WEPL擬向APM出售Cache Property60%股份,代價為1.315億港元。出售完成后,CWT INT'L將不再持有上述兩家公司中的任何權益。

記者注意到,被出售的ARA-CWT和Cache Property兩家公司,原為新加坡大型物流公司CWT集團的聯營公司和附屬公司。2017年9月,時仍為原名的海航實業股份收購CWT集團全部股權,順理成章將上述兩家公司納入麾下。

彼時的收購報告顯示,Cache Property主要從事凱詩物流信托的物業管理,后者為CWT集團擁有60%物業管理權的房地產投資信托機構,而ARA-CWT主要向凱詩物流信托提供信托及資產管理服務。

資料顯示,交易對手ARA及APM均為主要從事房地產管理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其中APM原已持有Cache Property40%的股份。2017年,ARA-CWT和Cache Property分別實現稅前利潤2412.73萬港元和2167.73萬港元。

CWT INT'L在公告中稱,出售事項能夠精簡公司業務,并將可用資源投放于能為公司股東帶來更豐厚回報的業務。

收購致負債率飆升

在收購CWT集團之前,海航實業股份主要從事體育及休閑相關設施營運和物業投資;而CWT集團則在1970年于新加坡注冊成立,1993年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為新加坡和國際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商品貿易、工程服務及金融服務。

2016年,CWT集團實現稅前凈利潤5.76億港元,而海航實業股份則虧損2190萬港元;截至2016年年末,CWT集團未經審核綜合資產凈值為49.72億港元,而海航實業股份經審核綜合資產凈值僅為37.39億港元。或因此關系,這筆收購被戲稱“蛇吞象”。

2017年9月,海航實業股份耗81億港元溢價收購CWT集團全部股份。彼時,海航實業股份稱收購有助于公司同時投身于分布全球的物流、工程、金融服務及商品貿易業務,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未來的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7年11月,海航實業股份更名為CWT INT'L。

收購不失為提振業績的“良方”,2017年,CWT INT'L順利扭虧為盈,擁有人應占利潤為2.04億港元,公司稱主要由于收購CWT集團時確認議價收購收益3.27億港元,以及CWT集團并表后貢獻利潤約1.07億港元。

然而,巨額收購代價讓CWT INT'L背負了巨大債務。公司歷史公告顯示,為完成對CWT集團的收購,CWT INT'L對外籌得借款43.25億港元。截至2017年年末,CWT INT'L擁有93.84億港元債務,負債比率由2016年的10%提升到48.6%

CWT INT'L董事會曾在年報中表示,除非公司可通過再融資或其他安排獲得充足現金來源,否則其將無法于收購事項借款到期時悉數償還,認為該情況表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對公司可繼續以持續方式經營之能力構成重大疑問。值得一提的是,CWT INT'L 曾承諾在2018年5月償還23.13億港元的部分收購事項借款,但未見公司披露。

6月25日下午,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CWT INT'L,溝通后發去采訪郵件,隨后接到自稱為 CWT INT'L 公關公司人員的回復電話,稱對于郵件相關問題不進行回應。

(實習生王帆對本文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CWT INT‘L 港股 收購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