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4-17 20:23:05
目前,彩生(sheng)活、中海物(wu)業、天驕股份(fen)、嘉寶股份(fen)、萬聯(lian)生(sheng)活、美易家等(deng)在港股上(shang)市或掛(gua)牌新(xin)三板的物(wu)業公(gong)司陸(lu)續了(le)披露2015年財(cai)報。《每日經(jing)濟(ji)新(xin)聞》記者發現(xian),這(zhe)些物(wu)業公(gong)司多項指標集體“飄紅”,尤其是高毛利率更(geng)是調(diao)足(zu)了(le)資本的胃口。
每經編(bian)輯|杜冉樂(le)
每經記者 杜冉樂
近日,遠洋億家(154879,OC)正式獲(huo)批掛牌新三板。此消息(xi)一出,輿論焦點從(cong)大(da)談房價(jia)開始轉向掘(jue)金物業公司。
目前,彩生活、中海物業、天驕股份、嘉寶股份、萬聯生活、美易家等在港股上市或掛牌新三板的物業公司陸續了披露2015年財(cai)報(bao)。《每日經(jing)濟(ji)新聞》記(ji)者發現,這些物業公司多項指標集體“飄紅(hong)”,尤其是高毛利率(lv)更是調(diao)足了(le)資本(ben)的胃口。
截至4月初,在審的新三板擬掛牌物業公司包括格力物業、樂生活、德商物業等5家,像迪賽基業、中環(huan)互聯等(deng)多家,已獲批掛(gua)牌新三(san)板,而(er)像萬科、金科等(deng)龍頭(tou)房企(qi)的物業公司也在積極(ji)籌備上市。
對于物(wu)業公司(si)的資本熱,一位物(wu)管行業負責人(ren)潑了一瓢冷水,他(ta)說(shuo)物(wu)業公司(si)的根本是(shi)做好服務。
物業公司集體“靚”財報
彩生活作為全國首家登陸港股市場的物業公司,自2014年(nian)上市(shi)以來,一直以新(xin)穎社區運(yun)營(ying)模式的標桿(gan)為(wei)同(tong)行所效仿(fang)。
財報顯示,彩生活2015年實現收入約8.27億元,同比增長112.5%;斬獲毛利約4.54億元,同比增長約46.9%;實現毛利率54.9%,同比減少20個百分點。
赴港上市以來,彩(cai)生(sheng)活一直處于(yu)“跑馬圈地”狀態,尤其(qi)是(shi)去年收購(gou)中(zhong)國(guo)香港及新(xin)加(jia)坡物(wu)業企業等。在擴張過程中(zhong),各種成本的(de)增加(jia)無疑(yi)會降低(di)彩(cai)生(sheng)活的(de)毛利。
相對于當前房企加速下滑的毛利率,彩生活逾50%的毛利(li)率仍然是較高(gao)的,像去年在港(gang)上市(shi)的中(zhong)海物業(ye),其物業(ye)管理規模雖(sui)不及彩生活,但(dan)財報業(ye)績仍不容忽(hu)視。
2015年,中海物業實現收入2.54億元,同比增長17.6%;實現毛利額1629萬元,同比增幅23.1%,毛利率約64%。
相對(dui)于在港股上市的(de)內地物業(ye)(ye)公司及其較(jiao)高流動性而言(yan),去年諸多(duo)地產物業(ye)(ye)公司紛(fen)(fen)紛(fen)(fen)獲(huo)批在新(xin)三板(ban)掛(gua)牌(pai),新(xin)三板(ban)整體(ti)流動性雖然偏低,但已掛(gua)牌(pai)物業(ye)(ye)企業(ye)(ye)仍然交出了不(bu)錯的(de)成績單(dan)。
嘉寶股份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5億元,同比略微增長,毛利率37.3%,同比增加7.8個百分點。
對于毛利(li)率上升(sheng),嘉寶(bao)股(gu)份解釋(shi)說,報告(gao)期內加(jia)大對硬件(jian)改(gai)造的(de)投入,提高人員(yuan)管(guan)理效率, 降低成本,解決同業(ye)競爭及新增(zeng)高毛利(li)物業(ye)。
管理規模上稍低于嘉寶股份的天驕股份,去年實現營收3.2億元,同比增長約44.7%;毛利率27.39%,同比增加3.87個百分點。掛牌之后,天驕股份資產負債率已從91%降至54.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小型地產物業公司像萬聯生活,去年營收4642.5萬元,同比略有增長,但毛利率近35%,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
尚待開墾的藍海市場
在新三板官網首頁,紅色大粗字體寫著“熱烈祝賀全國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6000家”的標語(yu),外界也俗(su)稱新三板為未(wei)來(lai)“中國版的納斯達克(ke)”。
截至4月1日,在新三板披露的在審擬掛牌企業中,屬于房地產業的雖然不多,但涉及8家企業,分別為新基地產投資、樂生活、中廣物業、第一物業、格力物業、德商物業等,其中物業公司為5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3月份以來,獲批掛牌的物業企(qi)業包(bao)括(kuo)中環互聯、迪賽基業、樂生活、遠洋億家等。
相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多為協議成交,當前部分物業企業已實現做市商交易,比如開元物業,像盛全物業2月底已成功實現定增500萬股,以每股2元的價格募資1000萬元。
記(ji)者從金(jin)科內(nei)部人士獲悉,金(jin)科物業也已啟動上市計劃,極(ji)大可能(neng)會選擇在(zai)新三板掛牌交(jiao)易。
不同(tong)于中小型房企分拆物業多選擇新三(san)板掛牌交易(yi),去年坊間就傳言萬科、保利、碧桂園、恒大等(deng)龍頭房企旗(qi)下物業公司擬選擇在港上市。
去年底以(yi)來,中奧到家等物業(ye)企(qi)業(ye)陸續赴港上市(shi),這讓外界對(dui)物業(ye)企(qi)業(ye)在海外上市(shi)抱(bao)有更多期待。
光大證券此前曾預測說,物業管理未來收入空間大約2.7萬億元,若以3%收取端口費,對應798億(yi)元,是“尚待開墾的藍海(hai)市(shi)場”。
一位香港券商人士表示,作為輕資產及打著“互聯網+”的(de)(de)物業企業,多呈現(xian)出高毛利率及高成長性(xing),資本(ben)市場(chang)很青睞,各(ge)大交易(yi)所也(ye)會(hui)積極搶(qiang)奪優質上市標的(de)(d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經濟新聞(wen)》報(bao)社(she)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bu)希望作品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ying)關(guan)注每日(ri)經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