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4 01:25: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工業4.0已經被汽車產業廣泛認可,用戶在這一變革中的作用愈發重要。由此,C2B模式(消費者到企業的互聯網新型商業模式)成為投資人最關注的新爆點。
5月初,一位汽車互聯網創業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新一輪融資已經到位,打動投資人的就是C2B電商交易平臺,即用戶在平臺上提出購車需求,包括價格、品牌、配置、顏色、購買方式等,然后經銷商競價,被選中經銷商獲得用戶信息,最終實現交易。
C2B在汽車制造環節也被熱議。此前,汽車之家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協議,雙方將聯合搭建一個全新的平臺,探索用戶自主參與汽車研發決策的新模式。未來還會基于線上線下的數據挖掘,進一步推出符合用戶需求的訂制化車型。
C2B模式將成為主流?
5月10日,第七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此前嘗試的C2C(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或B2C(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模式)都沒有未來,用戶與汽車生產企業直接對話的C2B模式將成為主流:消費者主導與智能制造將徹底改變現有商業模式,消費者工廠成為主流。
趙福全更進一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商銷售也不會是未來模式,一定是整車廠和消費者直接互動,因為可以解決所有的復雜問題。
2013年被認為是中國汽車銷售的“電商元年”,此后,電商概念在中國汽車產業持續發酵。“目前電商只是簡單地解決了集客問題,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商業模式。”
上述汽車互聯網創業者告訴記者,電商模式需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具體來說,一個用戶會提出相對詳細的購車需求,需求會轉發到4S店,銷售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報價。消費者對多家4S店的報價進行比較,最終選擇滿意的價格、店家,最后到店完成指標。這就是以購車用戶為中心的汽車電商平臺。
在銷售模式“電商化”之后,互聯網為汽車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遠不止于此。趙福全表示,基于電商消費和互聯網定制的智能汽車,會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接近我們的生活。“汽車產業不會被顛覆,但是汽車企業很有可能被顛覆。”
未來,汽車生產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統計用戶需求,在產品設計、制造之初就直接與用戶對話,最終的方向之一就是私人訂制。
行業熱議“汽車四化”
在第七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智能化、電動化、電商化和共享化成為四大議題,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和重構原因。
第一,智能化和電動化是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兩大重要的支柱性技術。關于智能汽車,以阿里、樂視為代表的一批互聯網公司正在積極投身汽車業,海外的谷歌公司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同時,產業的安全、環境的安全,使汽車的電動化變得越來越重要,智能化的很多方面又有賴于電動化的發展。
第二,電商化和共享化是未來汽車產業在商業模式上的兩大重要趨勢。電商化也不僅僅是賣新車,二手車、零配件等汽車后市場的電商化也正風起云涌。滴滴專車、Uber、神州專車、易到用車,已經開啟了汽車共享化時代,未來汽車資源將最大程度地被合理配置。
廣汽研究院院長黃向東說,目前很多關注點都集中在使用環節的共享化,不過其他領域的共享化也非常重要。“我們認為應該貫穿于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就是說從研發到制造,從銷售到使用,最后再到服務,各個環節都應該實現共享化。”
北汽集團副總裁蔡速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互聯網 ”這一概念不僅要求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也需要傳統產業以互聯網思維推動產業發展,從而產生1+1大于2的產業效益。
趙福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的產業升級一定是漸進性創新或者集成性創新模式。對于傳統汽車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關系,趙福全認為:“二者融合的最終結果是加速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