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1-22 08:58:04
當前,全球經濟的不平衡性復蘇加劇了全球貨幣政策周期,全球股市、債市、匯市,以及貨幣格局的分化,美元步入長期升值周期將引發全球新一輪債務和金融動蕩。
三類新興市場國家
風險更大
全球三類新興市場國家尾部風險更大。隨著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及美元升值,新興市場出現了資本流出,并導致該市場MSCI指數下降,部分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波動性上升,以下三類國家更易沖到沖擊:
一是杠桿率高的國家。短期外債率高的國家更為脆弱。為克服金融危機的外部沖擊,新興經濟體大量舉債,致使負債率不斷上升。如印度、阿根廷。其中印度短期外債占全部外債的比例從2009年23%上升至2013年30%,超過25%的國際警戒線。
二是“雙赤字”國家。對于新興市場而言,經常賬戶是一個經濟體內外部平衡的聯結點,經常賬戶盈余意味著債務累計速度更慢,經濟體競爭能力更強。反之,經常賬戶惡化的經濟體意味著債務累計程度更高,面對外部沖擊時爆發危機的概率更大。2014年以來,新興市場代替了歐洲邊緣國家而吸收了國際經濟的不平衡,從而成為經常賬戶赤字的主要承擔國,尤其是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和南非,這些國家經濟減速最為嚴重,并且同時擁有龐大規模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
三是資源型出口國家。美聯儲退出第三輪量化寬松后,美元進入周期性上升通道,帶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南非、巴西、印尼等資源生產國的經濟將面臨一次大調整。這些國家經常項目順差減少甚至出現逆差后,不得不靠資本項目凈流入維持資金周轉,這將進一步加重償債壓力,導致經濟脆弱性大幅上升。(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