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00:22:5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xu) 發自北京
新(xin)能源汽車面臨很(hen)多問題,比如政府補貼、市(shi)場充(chong)電等,這(zhe)些對企業來說很(hen)重(zhong)要(yao),但企業最重(zhong)要(yao)的(de)(de)是做老百姓想要(yao)的(de)(de)車。
比亞迪(di)在新(xin)能源汽車方面的推廣主要由(you)兩部分構成,一(yi)方面是以出租(zu)車為代表的公共(gong)交通(tong)領域(yu),另一(yi)方面是基(ji)于雙模(mo)開發的私人(ren)新(xin)能源汽車推廣。
在(zai)公共交通領(ling)域,比亞迪汽(qi)車工程(cheng)研究院(yuan)副院(yuan)長(chang)任林認為(wei),出(chu)租車行業最主要的事情,第一是司機(ji)能賺錢,第二是出(chu)租車公司能賺錢,第三是股東能賺錢。
滿足(zu)以上要(yao)求的(de)運營模(mo)式才能夠長期存在。任林透露,目前比(bi)(bi)亞迪在深圳的(de)模(mo)式已經實(shi)現營收,司機的(de)收入高于(yu)一(yi)(yi)般傳統車(che)的(de)收入,出(chu)租車(che)公司和股東方去年都有比(bi)(bi)較好(hao)的(de)收益(yi),“這一(yi)(yi)點(dian)在比(bi)(bi)亞迪的(de)年報(bao)中有具體的(de)數據體現”。
任林(lin)認為(wei),在(zai)私人領域(yu),最重要的(de)是(shi)(shi)讓消費者在(zai)傳統(tong)車(che)與新(xin)(xin)能源汽車(che)的(de)比(bi)較中看到(dao)后者的(de)優勢(shi)。“在(zai)傳統(tong)動力(li)汽車(che)領域(yu),什么是(shi)(shi)好車(che),什么是(shi)(shi)壞車(che),大家已經形成了固有的(de)觀念,想改變很困難。”因此比(bi)亞迪新(xin)(xin)能源汽車(che)的(de)車(che)型主攻動力(li)加(jia)速、裝飾豪華以及(ji)四驅等方(fang)面。
在(zai)新能源汽車研(yan)發上,比亞迪將傳(chuan)統動(dong)力(li)(li)和電動(dong)車的優點組(zu)合在(zai)一(yi)(yi)起(qi),傳(chuan)統汽車在(zai)高(gao)轉速區(qu)強,電機在(zai)低(di)速的時(shi)候(hou)動(dong)力(li)(li)能夠出來,那(nei)么可(ke)以(yi)把兩種(zhong)動(dong)力(li)(li)結合在(zai)一(yi)(yi)起(qi)。
此外,任林認(ren)為,中國用戶買車(che)的時候對(dui)油價很擔心,因此,比亞迪還(huan)希望對(dui)車(che)型進(jin)行(xing)節油處理,所以(yi)進(jin)行(xing)了雙模嘗試,推出(chu)了這種路線上的第一款車(che)“秦”,市(shi)場效果非常好(hao)。
“跟行(xing)業的(de)(de)看(kan)法很(hen)不(bu)一樣,我(wo)們現在對電動(dong)車的(de)(de)產(chan)能(neng)很(hen)憂慮(lv)。”任林說,此前比亞迪(di)的(de)(de)規劃產(chan)能(neng)一個(ge)月只有(you)2000臺,但(dan)是(shi)(shi)現在訂單(dan)已經超過了(le)2000臺了(le)。任林稱,“秦”每個(ge)月的(de)(de)終端銷量都在500輛以(yi)上,現在上海每天接(jie)到的(de)(de)訂單(dan)都有(you)30、40輛,因此目前困擾比亞迪(di)的(de)(de)不(bu)是(shi)(shi)技術,而是(shi)(shi)產(chan)能(neng)。
他認為,這種市場情況下,新能源(yuan)汽車的消費(fei)釋(shi)放會非常(chang)快,前提(ti)條(tiao)件是要有好產品,這方面需要企業對技術進行不斷(duan)追(zhui)求。
“我的(de)理(li)解是,只(zhi)(zhi)要(yao)產品做(zuo)得很(hen)好,好時代很(hen)就到來了。”任林表示,只(zhi)(zhi)有(you)產品做(zuo)好了,在(zai)推廣過程中遇(yu)到阻(zu)力,才有(you)推動力去解決。
《《《
任(ren)林:只要產品做得很(hen)好,好時(shi)代很(hen)就到來了(le)。只有產品做好了(le),在推廣過程(cheng)中遇到阻力,才(cai)有推動(dong)力去解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經濟新(xin)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zai)本站,可聯系(xi)我們(men)要(yao)求撤下(xia)您(nin)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