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315快樂消費節”暨第四屆企業誠信榜發布實錄

每經網 2012-03-15 11:51:35

14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315快樂消費節“消費與安全”主題沙龍暨第四屆中國企業誠信榜在北京揭曉。


    杜延輝:作為國家質檢總局主辦的媒體,政府肯定知道消費的安全問題,今年政府在質檢系統提出“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把抓質量、保安全放在前 面,說明政府認識到有不安全因素,所以才作為工作方針來抓。總理的工作報告中也提到,注重民生,保護權益應該是注重民生很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作為消費者,要想快樂消費,取決于你對快樂的理解,其次是產品的質量安全能否讓我們放心,放心之后可能才有快樂可言。王海老師作為維權第一人,打 假英雄,到現在企業化運作,多年的打假經歷中,您認為消費者維權最困難是什么?這些困難導致消費者維權的時候會遇到哪些障礙呢?

    王海:我覺得最困難的是取證難。我們代理了三、四百個消費者的案子,都遇到了檢測和鑒定難的問題。根據我們的調查和接觸,我們發現非常多的檢測機構普遍給 消費者出價高。因為被檢測產品的生產企業,往往是檢測中心的大客戶,一般的檢測中心,企業每年只要固定交5萬元會費,就會得到被保護的地位。涉及到他們產 品的抽檢,他們會做技術處理。

    有沒有不做假的檢測中心呢?我想有。這些檢測中心往往不受理消費者的送檢,因為不愿意出假報告。這是目前最困難的問題,很難找到“公平秤”。比如我對食品 有懷疑,要鑒定,鑒定結果的真假消費者不知道。因為消費者檢測,一次比較多的費用也只有幾千元,而企業是檢測中心的大客戶,像恒源祥每年有一千萬檢測費 用。藥品檢測中心干脆拒絕來自醫藥中心之外的個人和企業的送檢,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想維權,第一關就過不了。至于賠償數額過低、打官司遭遇地方保護、行政 部門不作為或者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時等問題,我覺得都是小事情了。因為第一關你就過不去。像這次安信地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主持人:感謝王海老師,您在維權第一線給我們帶回了新鮮的,一手的,我們所不知道的內容。我看您在13號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目前消費者維權最難的是沒有組織資源,您剛剛說的這些內容是否也是缺乏組織資源的體現?

    王海:是的,如果我們有組織資源,消費者如果有自己的媒體會揭露這些檢測中心,另外消費者組織應該有自己的檢測中心,美國消費者聯盟,自己就有4000個 實驗室,會自己檢測,包括汽車、保鮮膜等大部分商品。通過這些實驗室的檢測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希望中國的消費者組織,可以盡快發展,讓中國的消費者組織 也有自己的檢測中心,真正屬于消費者的媒體,消費者組織還可以充分參與立法。姜艷艷:您身邊就是中消協的邱主任,邱主任負責的是投訴部門,您可以從投訴的 情況來談談目前消費者面臨的難題是什么嗎?另外王海老師說的消費者組織,可能是民間組織。中消協能否作為消費者的組織資源?

    邱建國:中消協成立28年,各地消費者協會3200多家,在這個組織之外還有消協的分會,包括街道、鄉政府的投訴站、聯絡站。除了消協體系之外,實際上還 有社會上一些其他的消費者保護機構。從我們這個系統這么多年受理的投訴數量來看,還是不少的,超過1300萬件。我們感覺這么多年還是有些變化,第一作為 大企業,對消費者投訴還是越來越重視,比如說他們設立投訴受理機構,安排專門的人員和熱線。政府在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包括工商局、質檢局和其他部門,上 半年保監會專門設立了消費者保護機構。政府也加強了力度。媒體也增加了輿情監督的力度,消費者和經營者比是處于弱勢,而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強 弱對比有時會發生轉換。

    因為消費者在社會公開場合發表言論的時候,往往社會可以包容,哪怕說得不妥當,說錯了社會可以包容。反過來講,運營企業或者官方來講話,講得不準確的時候,社會就沒有包容度了。消費者權益保護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好轉。

    剛剛王海先生講得很具體,消費者面臨著舉證,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很多消費者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時候,沒有證據保護意識。比如到超市里買一個東西,有多少 人保留小票?小票即使保存了,過十天、二十幾天,小票上的字就模糊了,很難舉證。另外你要檢測,檢測中心不受理個人申請,而且即使受理,昂貴的費用也會將 消費者阻擋在門外,這有制度設計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的問題,下一步《消費者保護法》修改的時候,希望可以有所彌補,讓消費者維權更簡單,更有信心,這 也可以讓消費者快樂起來。

    主持人:我看新聞報道,兩年前開始,有23個省市消費者協會聯合起來,統一在3.15,對假冒偽劣的產品,不好的服務、不對稱的信息傳播,以及消費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事,集體站出來為消費者說話,這件事您所在的部門是否有參與,能否給我們做一下介紹?

    邱建國:各省市消費者協會,都是中國消費者協會理事單位,上下目標是一致的。包括剛剛主持人提到的21個城市的聯盟,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聯盟。不僅 3.15這一天,在平時也會調查信息,在投訴、比較實驗等各渠道,發現的問題,都會有不定時的監督和信息披露,目的也是為了促進這些行業、企業,不斷改善 產品和服務,把指導思想,向保護消費者權益方向進行轉移,因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做長久,才能夠實現共贏。

    主持人:前兩位聊得很好,大家都把矛頭指向質檢部門,您是質檢網負責人,是否也有什么經驗和大家分享?之前我聽到一個故事,清華大學的老師集資蓋了一棟 樓,樓出現了質量問題,清華的老師們具有很強的話語權,而且有專業知識,清華的老師講了,我是搞建筑的,有自己的實驗室,把建筑材料每個拿過來檢測,發現 建筑材料不合格,建筑系的發現房屋構造不合格,文學系還可以寫氣勢磅礴的文章,給我們搖旗吶喊。學校里各院系,都可以對質檢貢獻力量,而且還有直接向高層 領導溝通的渠道,但最后房子還是被迫接受了。這是一個冷笑話,對此杜延輝先生怎么看?

    杜延輝:一般的消費者不了解檢測中心和技術監督部門的關系,多數的檢測中心和技術監督部門不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體制上不太順。多數的檢測部門是在原來 行業主管領導下,一般由大學和研究機構承擔,經費和人員并不是由質檢部門管。尤其這幾年國家搞改革,事業單位都推向市場,大部分是差額撥款,小部分是全額 撥款。清華大學是教育機構,很多系和研究室承擔著國家實驗室或者國家檢測中心的任務,經費來源于幾部分,在承擔國家檢測任務的時候,國家有撥款。但并沒有 給消費者做檢測、鑒定的經費。

    王海先生說的情況,在部分檢測中心確實是存在的,比如收了大企業的會員費,有保護企業的想法,這種狀況要從體制上進行根本改變。比如清華大學的汽車實驗 室,如果承擔了國家汽車質量檢測中心的任務時,國家應該有相應的經費保證。為消費者搞鑒定時,應該有一定的費用,由消協或基金會或政府贊助,不應該由企業 直接贊助經費,否則鑒定肯定有失公允。比如搞食品的檢測中心,如果由安利等幾家相關大企業贊助,就會出現王海先生說的情況。

    主持人:杜總提到了現狀,有些體制的問題,我們不能消極,有維權斗士在維權,媒體可以發出倡議,希望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在安全、質量方面能得到保障。我們發 現消費者在維權和產品安全方面的很多問題,慧聰研究在行業里非常知名,今天我們請到包總,您能給我們分析一下消費者心中具有較高信譽,認為安全的企業具有 什么樣的特點?

    包啟挺:消費者認為可靠的企業,往往是規模比較大,知名度比較大的企業,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認為知名的企業,用其產品多人多的企業是好的,其實 也不見得完全是這樣,但在現在的情況下,也只能以此作為判斷。從物質的條件來說,現在比之前好多了,但為什么快樂沒有增長?因為快樂標準在變化。30多年 前,大家能吃上窩窩頭就很快樂了。現在我們的要求更多了,因為畢竟社會在進步,我們也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經營者。企業其實非常重視大家的聲音,3.15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快樂消費的節日,但對很多企業來說這絕對不是節日,企業非常緊張。很多企業有大手筆的費用投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企業的公關費 用增長得非常快。希望企業有一天把這里的費用,更多的用于消費者,提升產品的品質,根本的問題解決了之后,企業后續的費用完全可以少很多。

    主持人:感謝包總,具有較高信譽,比較安全的企業,對于消費者的保護和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和滿足上要不斷深耕。剛剛提到了很多荒謬的現象,母雞下蛋都有生理 期了,看來很快公雞就會下蛋了,中國運動員如果吃了中國產的豬肉,沒幾次就會被查出有興奮劑而禁賽,雞蛋、豬肉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已出現了問題,還有生 活中屢禁不止的地溝油,有時候我們不僅要問,是不是因為2012年要到了?大家為什么要聯合謀殺?賣化肥的把地里的莊稼殺壞了,農民種出帶污染的作物給人 吃,吃完之后制的地溝油又在不斷流通。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王海:我覺得主要是消費者組織發展太慢,正常的社會是通過不同的利益代表組織進行博弈,特別是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博弈,一定要通過組織對組織的博弈,比如立 法的時候,消費者代表要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聲音,比如相關產品標準的出臺和修訂、起草的時候,消費者組織一定要站出來。另外在市場監督上,消費者應該有自己 的媒體、自己的檢測機構,自己的智囊,甚至要有自己的抽檢組織。這樣才能達到相對均衡的狀態。

     中國憲法給的結社權,實際上一直沒有落實到位。中國消費者組織很少,但經營者本身是一個組織,經營者還有各種各樣的利益代言組織,這樣在立法的時候,在和 政府交涉的時候,經營者往往掌握了太多的話語權,從法律、法規的制訂,標準的制訂,基本上都被經營者左右,消費者沒有組織資源,沒辦法行使話語權,比較多 見的價格聽證會,都是漲價會。比如自來水公司要漲價,可以花幾十萬、上百萬做一個很完整的調研,請律師、審計師,請各種專家替他說話,但消費者組織沒有那 么多錢,也沒有真正的消費者組織資源,沒辦法戳穿要漲價公司的謊言,最后即使去了消費者代表,也沒辦法對抗企業方做得很專業的數據和研究結果,所以每次的 聽證會最后都會成為漲價會。

責編 盧祥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