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07:44:19
近日京東旗下公司獲香港保險經紀牌照,京東保險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將合規展業。目前,京東正組建本地化團隊。分析認為,京東入局香港保險市場,在短期內能實現業務多元,在中期則可實現生態協同,從長期看,利于其國際化。此前多家互聯網巨頭已布局香港保險市場,京東加入將加劇競爭,但也需突破創新。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文多
近日,京東通過旗下公司取得保險經紀牌照的消息備受市場關注。對此,京東香港保險經紀業務方面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東保險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將按照香港法規要求合規展業。
查詢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官網后可以看到,京東旗下公司已獲保險經紀牌照。據公開信息顯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 已于近期更名為京東保險顧問(香港)有限公司。記者從獵聘等招聘網站信息了解到,京東近日正以“京東”“京東保險”名義,在香港招募“香港IS”“運營總監”“保險營銷推動崗”“保險銷售”“保險出單員”等。這意味著京東正在組建本地化團隊,為業務實操做準備。
圖片來源:App截圖
此番京東在香港拿下保險經紀牌照,成為近年來內地資本布局香港特區市場的又一典型案例。業內人士在受訪時表示,對內地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巨頭而言,香港保險經紀牌照是未來走向國際化的“試驗田”,可積累跨境服務經驗,為其拓展東南亞等市場奠定基礎。對于京東而言,保險業務可與現有零售、物流、健康等板塊形成協同,構建全域服務生態,提升用戶黏性與商業價值。
10月中旬,香港保監局持牌保險中介人登記冊顯示,京東旗下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已取得保險經紀公司牌照,有效期為2025年10月14日至2028年10月13日,可經營的業務為一般及長期業務(包括相連長期保險),負責人為Lam Che Chuen(林志全)。
公開信息顯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 已于近期更名為京東保險顧問(香港)有限公司,正式以自有品牌切入香港市場。
京東在香港市場的探索始于物流行業。早在2015年,京東就在香港開設了與物流和電商相關的業務分支。
2024年9月,京東宣布將進一步加碼香港市場,初期投入15億元人民幣,長期投入上不封頂。資金主要用于商品價格補貼、物流補貼、服務優化等方面。
今年9月,京東宣布和華潤隆地達成戰略合作,京東MALL香港首店落戶灣仔華潤灣景中心大廈,預計2026年開業。
對于京東在港布局保險業務,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11月12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了其中價值:
短期而言,這能帶來業務多元化與收入結構優化。保險經紀業務輕資產、高杠桿,京東可通過銷售傭金、資管分成等模式快速實現收入增長,同時降低對電商主業的依賴,優化整體收入結構。
中期而言,這能帶來生態協同與用戶體驗升級。京東可將保險產品嵌入電商、健康、出行等場景,提供“一站式”服務(如購物延保、健康管理險),降低用戶決策成本,增強平臺競爭力。
長期而言,利于未來國際化布局與品牌價值提升。香港保險市場是京東全球化戰略的重要跳板。通過積累跨境金融服務經驗,京東可逐步拓展至東南亞、歐美等市場,強化國際影響力,并推動品牌從“電商平臺”向“綜合金融科技集團”轉型。
此前,已有多家互聯網巨頭布局香港保險市場。
2017年,云鋒金融宣布聯合螞蟻金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機構,斥資131億港元收購美國萬通的中國香港和澳門的業務。2018年,騰訊聯合英杰華集團、高瓴資本打造香港首家網上人壽保險公司“Blue”。
不少內地資本也布局了香港特區保險市場。比如越秀集團在10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香港人壽股權。
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地區長期保險業務新造保單保費達2198億港元,同比增長21.4%。其中,中國內地的保單持有人貢獻了628億港元的新增保費,涵蓋終身壽險、重疾險及醫療險等核心保障型產品。
王鵬認為,香港保險市場長期由傳統巨頭主導,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加入將加劇競爭,倒逼行業創新。據其預測,京東可能通過“保險+場景”模式(如電商、健康管理)開發特色產品,填補市場空白,推動行業服務水平提升。從客戶群體與市場擴容而言,京東或將內地高凈值用戶引流至香港投保,挖掘跨境財富管理需求。香港保險產品具備的全球資產配置等特性,與內地客戶對多元化保障的需求高度契合,京東的入局可進一步激活這一增量市場。
不過他也認為,香港保險經紀市場競爭激烈,京東需在產品創新、服務專業性上突破。同時,需嚴格遵循監管要求,避免合規風險影響業務推進。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