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30 01:25:19
“真是中年離家老年歸,鄉音沒有改,鬢毛已摧。”論壇上,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材委專家委員、教育部藝教委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以《我的故鄉情:成都乃文都》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表示,“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老了還想回來的城市。”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高涵
10月29日,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主論壇在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舉行。此次活動采取“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全球知名文創大家、業界領袖等齊聚蓉城,深入探討國際視野下文化空間與城市建設間的關聯。
“真是中年離家老年歸,鄉音沒有改,鬢毛已摧。”論壇上,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材委專家委員、教育部藝教委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以《我的故鄉情:成都乃文都》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表示,“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老了還想回來的城市。”
“我想講講我的故鄉情,就想講講成都乃是文都。”今年74歲的仲呈祥以親切的成都話,開始了他在家鄉的演講。
談及為什么要發出“成都乃文都”的感慨時,仲呈祥回憶稱,2019年回到成都,在街上看到一個山莊門前掛著幅醒目的口號:“努力把成都打造成為耍都”。
“我看完后,一方面為家鄉的巨變振奮,但另一方面為這樣的口號感到困惑。因為人生的經驗告訴我,成都不是耍都,乃是文都。”仲呈祥表示,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者和開拓者田漢先生的名句中有這么一句,教育了幾代人,“他說一個把藝術當成玩耍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把文化當成玩耍的個人是一個悲哀的個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而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人類文明史上自鄉村和城市分裂以來,城市從來就是呼喚美好的生活。”
的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體現著一座城市的風貌,彰顯著一座城市的品質。不該將“耍”作為城市標簽,而是要對文化充滿敬畏。在仲呈祥看來,“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老了就想回來的城市。真正的世界文化名城,一定要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上狠下功夫。”
為了更好地闡釋成都是文化之都的概念,仲呈祥通過武侯祠、文殊院等地的對聯進行了詳細解讀。
文殊院有這么一副對聯,上聯是: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下聯:慧生于覺,覺生于自在,生生還是無生。“寫得真好,那么生生又怎么樣呢?生生無所不生,對得很工整,這就是中國的佛教文化闡釋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不能光說不做,見了就要做,做了還要拿得起放得下,那才能夠了了無有何不了,才想得開。而你的自覺又哪里來的?來源于智慧。慧來源于哪兒?來源于一個人的自在狀態,一個人進入一種自在的理想境地。”仲呈祥說。
仲呈祥指出,這些對聯就是成都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說明成都乃是有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名城,要善于對這些文化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深入挖掘,使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能夠與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
千百年來,成都既傳承著燦爛輝煌的巴蜀文明,又書寫著豐富多彩的天府文化。以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為核心內涵的天府文化,既是成都獨特的文化印記,又是城市發展的不竭源泉。
“我剛才參觀了城市規劃展覽館,簡直認不到路了。我不知道我離開了之后,現在歸來的家鄉發生了如此深刻的喜人變化。”仲呈祥開心向與會嘉賓分享。
當下,成都正以“三城三都”建設為目標,持續提升城市世界影響力。近年來,已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文創、旅游、賽事、音樂、美食、會展等多個領域呈現出深度融合的趨勢,對經濟拉動作用持續增強。僅以文創來看,2019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達1459.8億元,同比增長24.5%,占GDP比重達到8.6%。根據此前計劃,到2020年,該比值有望達到約10%。
在大力發展的文化的同時,仲呈祥認為還要更加重視成都的文化傳統,“我的家在寬巷子,那個門口掛著匾的六合院,我在里面長大。但現在的寬窄巷子,商業味濃了一些,文化味淡了一些,吃的五花八門。關于文化的開發、珍視和利用還有空間。因此,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時候要突出文化的創新力。”
會議間隙,仲呈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有一座城市自覺地文化創新,才能保證這座城市成為人性發展、持續發展的城市。”
那么,究竟如何做好文化創新呢?對此,仲呈祥表示,“既要重視歷史緯度,也要重視現實緯度,更要重視文化緯度和美學緯度。”
而檢驗一座世界文化名城的成果,仲呈祥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檢驗這個城市建設中,在多大程度上自覺注入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意識,以及對美學追求的意識。”
在仲呈祥看來,成都是一座能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科技景觀交融一體的城市,應該有自己的底色。“這個底色就是成都的特色,成都的個性,這是萬萬不可磨滅掉的。在此基礎上能夠做到各美其美,進而以開放眼光學習世界上其他文化名城創造的、適合成都的有用的東西,美人之美。”
仲呈祥進一步表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之外,還需要達到美美與共,并加以整合、創新,從而創造出極富成都特色、成都個性、成都風格、成都精神的別具一格的美好城市。
“如此,我們就有信心、有理由置身于世界文化名城之列,得到大家的歡迎。同時,在人類的城市建設史上寫上光輝的一頁。我愿我的家鄉,向這個方向努力。而且我堅信一定能夠登上世界文化名城的高峰,為人類在城市建設上做出成都人民的獨特貢獻。”仲呈祥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