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推薦

每經網首頁 > 商訊推薦 > 正文

華潤微成功上市 鎖定大健康市場做大做強

2020-02-27 16:28:47

A股迎來紅籌首發股。

2月27日,國內領先的IDM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電子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華潤微”,股票代碼“688396”。作為一家注冊于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華潤微下屬運營實體主要位于境內,典型的紅籌架構賦予華潤微上市更特殊的含義:開創了A股市場紅籌企業上市先河。

根據招股說明書,華潤微此次公開發行不超過292,994,049股新股,占本次發行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5%。同時,華潤微還采用“綠鞋機制”,授予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不超過初始發行規模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若保薦機構全權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則本次發行的總股數將擴大至336,943,049,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7.71%。華潤微也成為科創板首個采用“綠鞋機制”上市的企業。

據悉,華潤微此次上市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投資8英寸高端傳感器和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以提升產品制造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加大前瞻性技術和產品研發,以及企業日常營運及潛在投資。

2月27日,華潤微董事長李福利在致辭中表示,華潤微的發展歷程濃縮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艱辛,華潤微明確提出了以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的戰略目標。目前,華潤微已基本完成了“長江+珠江”的兩江區域部署,搭建了“潤科產業基金平臺”和“華潤微上市平臺”,這將助力公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深入大健康領域

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以銷售額計,華潤微在2018年中國半導體企業中排名第十,是前十名企業中唯一一家以IDM模式為主運營的半導體企業,同時也是中國規模領先的功率器件企業。

在當今全球半導體產業內,廣泛應用的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包含是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主要業務環節的IDM模式,另一種是垂直分工模式,例如專注于芯片設計的博通、高通與英偉達,以及專門負責生產、制造的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還有以設計為主,同時保留少量生產、封測的長電科技等。

華潤微所采用的IDM模式能夠保證更快的產品迭代速度和更強的產線配合能力,但同時也對企業技術、資金和市場份額要求較高,因此多是財力雄厚的大廠的選擇,例如三星電子、英特爾、德州儀器等。而華潤微背靠華潤集團,能夠將IDM模式的優勢最大化。

2月27日,華潤微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在上市儀式后的媒體交流會上表示,“華潤微現在第一是要把規模做大,同時要將實力做強,實現兩條腿走路。”而華潤微選擇完成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鎖定細分市場。

陳南翔表示,“我們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往大健康這個領域發展。母公司華潤集團將大健康定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華潤微就可以借助華潤集團的背景,依靠大健康發展帶動我們傳感器產品以及應用方案的發展,而華潤微具體要做的就是聲學傳感器和光學傳感器兩類。”陳南翔認為,當華潤微有一天實現了上述布局,成功打通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再到應用場景的產業鏈,華潤微的獨特競爭力就形成了。

目前,華潤微做大做強的目標已經在逐步實現。財報顯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6月,華潤微營業收入分別為:43.97億元、58.76億元、62.71億元和26.4億元,收入規模迅速提升。其中,華潤微在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29億元,同比增長511.02%。

華潤微的主營業務分為產品與方案、制造與服務兩大板塊。2019年1~6月財務數據顯示,產品與方案業務實現營收11.4億元,占總營收的43.4%,制造與服務業務實現營收1.49億元,占比56.6%。縱向來看,華潤微的產品與方案業務板塊占比持續提高,從2016年的30.52%增長到2018年的42.9%。

根據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規劃,華潤微將進一步聚焦功率半導體及智能傳感器等廣泛應用于新經濟領域的半導體產品,保持、鞏固并提升公司現有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

推動中國本土芯片產業發展

華潤微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經在半導體行業深耕了17年,自2009年接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至今,也已經過了10年,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華潤微已經承擔了27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研發項目,包括7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回顧華潤微發展歷史,曾先后整合了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等中國半導體先驅,國內首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首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都是由華潤微及其子公司建成并運營。經過多年發展及一系列整合,華潤微已成為中國本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自2004年起連續被工信部評為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

在主要業務領域,華潤微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如MOSFET、IGBT、FRD等產品的設計及制備技術及MEMS工藝技術、功率封裝技術等,溝槽型SBD設計及工藝技術、光電耦合和傳感系列芯片設計和制造技術及BCD工藝技術國際領先。

同時,華潤微正在從事12項研發項目,包括國內領先的硅基GaN功率器件研發、SiC功率器件的開發以及IGBT技術升級等,項目研發進度覆蓋研發階段至試產階段,研發能力強,儲備技術充足。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以及物聯網等領域的興起,帶動上游的半導體產業持續景氣,同時,國家對于半導體行業的支持力度也一并提升。

就目前的中國半導體市場來看,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品超過2000多億美元,本土的半導體企業占比相對較低。陳南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半導體企業提供的產品性價比不高,半導體產業的性價比提升完全靠技術驅動,這也是華潤微今后的戰略重心。“我們相信,在國家帶動創新的氛圍下,以及國內電子整機的需求推動下,會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很多應用上的創新,這是我們發力的重點。”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 魏小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股迎來紅籌首發股。 2月27日,國內領先的IDM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電子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華潤微”,股票代碼“688396”。作為一家注冊于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華潤微下屬運營實體主要位于境內,典型的紅籌架構賦予華潤微上市更特殊的含義:開創了A股市場紅籌企業上市先河。 根據招股說明書,華潤微此次公開發行不超過292,994,049股新股,占本次發行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5%。同時,華潤微還采用“綠鞋機制”,授予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不超過初始發行規模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若保薦機構全權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則本次發行的總股數將擴大至336,943,049,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7.71%。華潤微也成為科創板首個采用“綠鞋機制”上市的企業。 據悉,華潤微此次上市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投資8英寸高端傳感器和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以提升產品制造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加大前瞻性技術和產品研發,以及企業日常營運及潛在投資。 2月27日,華潤微董事長李福利在致辭中表示,華潤微的發展歷程濃縮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艱辛,華潤微明確提出了以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的戰略目標。目前,華潤微已基本完成了“長江+珠江”的兩江區域部署,搭建了“潤科產業基金平臺”和“華潤微上市平臺”,這將助力公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深入大健康領域 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以銷售額計,華潤微在2018年中國半導體企業中排名第十,是前十名企業中唯一一家以IDM模式為主運營的半導體企業,同時也是中國規模領先的功率器件企業。 在當今全球半導體產業內,廣泛應用的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包含是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主要業務環節的IDM模式,另一種是垂直分工模式,例如專注于芯片設計的博通、高通與英偉達,以及專門負責生產、制造的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還有以設計為主,同時保留少量生產、封測的長電科技等。 華潤微所采用的IDM模式能夠保證更快的產品迭代速度和更強的產線配合能力,但同時也對企業技術、資金和市場份額要求較高,因此多是財力雄厚的大廠的選擇,例如三星電子、英特爾、德州儀器等。而華潤微背靠華潤集團,能夠將IDM模式的優勢最大化。 2月27日,華潤微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在上市儀式后的媒體交流會上表示,“華潤微現在第一是要把規模做大,同時要將實力做強,實現兩條腿走路。”而華潤微選擇完成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鎖定細分市場。 陳南翔表示,“我們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往大健康這個領域發展。母公司華潤集團將大健康定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華潤微就可以借助華潤集團的背景,依靠大健康發展帶動我們傳感器產品以及應用方案的發展,而華潤微具體要做的就是聲學傳感器和光學傳感器兩類。”陳南翔認為,當華潤微有一天實現了上述布局,成功打通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再到應用場景的產業鏈,華潤微的獨特競爭力就形成了。 目前,華潤微做大做強的目標已經在逐步實現。財報顯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6月,華潤微營業收入分別為:43.97億元、58.76億元、62.71億元和26.4億元,收入規模迅速提升。其中,華潤微在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29億元,同比增長511.02%。 華潤微的主營業務分為產品與方案、制造與服務兩大板塊。2019年1~6月財務數據顯示,產品與方案業務實現營收11.4億元,占總營收的43.4%,制造與服務業務實現營收1.49億元,占比56.6%。縱向來看,華潤微的產品與方案業務板塊占比持續提高,從2016年的30.52%增長到2018年的42.9%。 根據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規劃,華潤微將進一步聚焦功率半導體及智能傳感器等廣泛應用于新經濟領域的半導體產品,保持、鞏固并提升公司現有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 推動中國本土芯片產業發展 華潤微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經在半導體行業深耕了17年,自2009年接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至今,也已經過了10年,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華潤微已經承擔了27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研發項目,包括7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回顧華潤微發展歷史,曾先后整合了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等中國半導體先驅,國內首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首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都是由華潤微及其子公司建成并運營。經過多年發展及一系列整合,華潤微已成為中國本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自2004年起連續被工信部評為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 在主要業務領域,華潤微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如MOSFET、IGBT、FRD等產品的設計及制備技術及MEMS工藝技術、功率封裝技術等,溝槽型SBD設計及工藝技術、光電耦合和傳感系列芯片設計和制造技術及BCD工藝技術國際領先。 同時,華潤微正在從事12項研發項目,包括國內領先的硅基GaN功率器件研發、SiC功率器件的開發以及IGBT技術升級等,項目研發進度覆蓋研發階段至試產階段,研發能力強,儲備技術充足。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以及物聯網等領域的興起,帶動上游的半導體產業持續景氣,同時,國家對于半導體行業的支持力度也一并提升。 就目前的中國半導體市場來看,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品超過2000多億美元,本土的半導體企業占比相對較低。陳南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半導體企業提供的產品性價比不高,半導體產業的性價比提升完全靠技術驅動,這也是華潤微今后的戰略重心。“我們相信,在國家帶動創新的氛圍下,以及國內電子整機的需求推動下,會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很多應用上的創新,這是我們發力的重點。”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華潤微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