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1 20:47:29
每經編輯|趙云 王嘉琦 肖勇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監委網站9月20日消息,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存元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監委網站披露的簡歷,徐存元,男,漢族,1960年10月生,山東昌邑人,1982年1月參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1987年7月,畢業于新疆有色職工大學有色金屬礦山開采專業)。
徐存元曾自2003年2月起擔任新疆有色集團金鉻礦業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長、經理,2010年2月獲任新疆有色集團控股子公司西部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后繼續擔任金鉻礦業上述職務,2011年5月后曾兼任過一年多的西部黃金克拉瑪依哈圖金礦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經理。
2013年8月,徐存元調任新疆有色集團副總經理。

徐存元(圖片來源:截自上證路演中心官網)
企業資料顯示,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疆有色集團,是以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資源開發為主,集地質勘查、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科研設計、機械制造、建筑安裝、商貿物流、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圖片來源:截自啟信寶
而西部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為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中國西部最大的現代化黃金采選冶企業,新疆有色集團為其第一大股東。公司下轄的西部黃金克拉瑪依哈圖金礦有限責任公司下轄哈圖金礦和薩爾托海鉻礦兩座礦山,哈圖金礦是新疆第一座現代化黃金礦山,也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黃金礦山。
值得一提的是,9月17日,西部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發布公告稱,西部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長徐存元先生提交的辭職信。徐存元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的職務。

盡管徐存元具體所涉問題,仍需等待紀檢監察機構進一步調查,但查閱其簡歷,不難看到其工作履歷中與黃金與金礦的“不解之緣”。
黃金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最重要的戰略儲備資源之一,每一處金礦都牽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以至于與國家的核心利益息息相關。因此,金礦的管理與監察工作,一直都備受重視。近些年來,在與黃金相關的領域發生過一些規模較大的涉腐案件,其中個別案件性質十分惡劣,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據中國青年報旗下公眾號“海運倉內參”,2017年11月21日,《檢察日報》披露過一起黃金采礦系統的驚天大案。
2013年,剛剛被委派到中國黃金集團遼寧公司旗下的金泰-紅旗金礦上任不久的礦長,發現這個號稱有7078公斤黃金儲量的“富礦”,實際上竟然只有200多公斤的黃金儲量,兩者相差30多倍,如果將這一儲量差值按照金價折算成現金,那就是20多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儲量差異,加上來自民間的一封舉報信,引起了遼寧省檢察院的關注,最終,牽出了一起官商勾結、欺上瞞下的腐敗窩案。
經過調查,檢察機關發現,金泰-紅旗金礦原本是李偉、郭玉如兩位個體老板的產業,案發前一年才剛剛被中國黃金集團收購。在收購過程中,李偉和郭玉如通過行賄、造假等惡劣手段,硬是將這個只有200多公斤黃金儲量的小礦“包裝”成了巨礦,高價售賣給了中國黃金集團。更為惡劣的是,在這起案件之中,從上到下,各個級別的金礦收購管理機構都被行賄者“滲透”了個遍,從最基層的遼寧省第十一地質大隊,到遼寧省黃金局,再到中國黃金集團的總經理孫兆學,都在金錢的誘惑下淪為了騙子的幫兇。最終,被立案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多達34人,其中黃金系統有15人,涉案金額過億。
在這起案件里,不僅當時的中國黃金集團總經理孫兆學深陷其中,連作為地方政府部門,本應對金礦收購事宜嚴格把關的遼寧省黃金局,也在這起案件中與騙子蛇鼠一窩、沆瀣一氣,這種情況,顯然對國家的經濟安全帶來了嚴重的損害,也突破了社會與公眾所能忍受的底線。

資料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更早之前的2009年,紀檢監察機構也曾查處過一起與黃金礦脈密切相關的大型腐敗窩案。當時,兩名省級政要與至少十名基層官員接連,暴露出了一個壟斷黃金開采的“黑金帝國”,也映照出了行政權力、市場化礦權和農民土地權的矛盾與沖突。其中涉及的最重要官員,就是時任貴州省政協主席黃瑤。
由于兩度擔任黔西南州州委書記,黃瑤在當地十余年苦心經營,得到了“黔西南王”的諢名。紀檢系統人士對報道此事的《財經》記者稱,黔西南出現的黃金亂象,主政多年的黃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當時的調查主要指向他。
這起案件最早的線索,被發現于2008年4月3日。當時,一封署名為“晴隆縣大廠鎮群眾”的舉報信寄往了貴州省委,省委書記石宗源批示省監察廳、國土資源廳聯合督辦。后者經調查形成《關于對群眾反映晴隆縣黃金礦山非法占地和有證礦山非法掛靠、轉讓等問題的調查報告》。5月28日,石宗源再次批示要求徹查此案。
《調查報告》認定群眾反映的四方面問題基本屬實:非法占地4300余畝;礦主羅飛低價征地,甚至動用黑社會勢力將群眾打傷,威逼群眾簽字;縣黃金局違法行政、越權辦事,非法批準小礦點掛靠有證礦,非法批準有證礦山承包轉讓,牟取好處;晴隆縣黃金礦山管理秩序和礦業秩序非常混亂。
聯合調查組認為,2007年晴隆縣黃金礦山上交稅費僅500余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不到5%,而縣政府每年需投入上百萬元恢復礦山生態。調查組建議堅決依法打擊責任人,打擊活動隨即涌向晴隆。
2008年9月18日,晴隆縣黃金管理局三任掌門同日被興義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羅澤成、羅飛等上百人相繼被抓。至2009年9月27日終審判決,晴隆縣黃金管理局犯單位行賄罪,被判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原局長杜碧文、陳代華、楊興隆分別因受賄罪、濫用職權罪獲刑5年至20年。而后,層級更高的“后臺”黃瑤也終于被“揪”了出來。最終,2010年,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黃瑤犯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海運倉內參”指出,黃金象征著財富,但也容易招致貪婪之人的覬覦。對此,有關部門還需嚴加監督,對試圖對國家與人民的金礦“下手”的人嚴加打擊與懲處,如此才能保護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監委網站、澎湃新聞、微信公眾號“海運倉內參”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