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jian)聞(wen) 2019-02-01 12:16:47
空城指數越高,城市(shi)吸引力越強?
每一年春節,都是一場(chang)波瀾(lan)壯闊的人口(kou)大遷(qian)徙。
這場大遷徙,主(zhu)要(yao)(yao)集(ji)中(zhong)于(yu)一二線城(cheng)市與三四五線城(cheng)市之間,主(zhu)要(yao)(yao)分(fen)布于(yu)以胡煥(huan)庸線為標志的中(zhong)東部地(di)區(qu)。
在這短(duan)短(duan)半(ban)個月(yue)內,僅(jin)北上(shang)廣深四大(da)一線城市,就(jiu)會減少兩(liang)三千(qian)萬人。而全國1800多個縣城,將(jiang)迎來(lai)巨(ju)大(da)的(de)人流和交通流量(liang)。
然而,春節空城指數,是個反向指標。
春(chun)節(jie)空(kong)城越嚴重,恰恰說明外(wai)來(lai)人口越多(duo),經濟活力(li)、城市(shi)吸引力(li)就(jiu)越強(qiang)。相反(fan),凡是春(chun)節(jie)擁堵加劇(ju)、限號限行不停、商場影院一座(zuo)難求(qiu)的城市(shi),人口外(wai)流的風流就(jiu)越大(da)。
從春節空城(cheng)排行中(zhong),我們(men)不難發掘城(cheng)市的活力。
01
春節空城指數:
深圳奪冠,蘇州超廣州,鄭州成都躋身前十
春節空城指數,哪個城市最高(gao)?
根據騰訊地圖、騰訊位置服務發布的《2019春節出行預測大數據報告》,春節“空城”指數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是深圳、東莞、北京、上海、蘇州、廣州、杭州、鄭州、成都、佛山。

在這十大城市中,有四個城市位于珠三角,分別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有三個城市位于長三角,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京津冀(ji)區域(yu)僅有北京一城,中部區域僅有鄭州一城,西部區域僅有成都一城。
這種格(ge)局,與(yu)人口流動的大趨勢可謂相(xiang)(xiang)互契合,與(yu)中國的區域經濟格(ge)局也(ye)相(xiang)(xiang)互映照。
深圳空城指數最高,并不令人意外。深圳(zhen)本來就(jiu)是(shi)個(ge)外(wai)來人(ren)(ren)口(kou)之城,短短40年(nian)間,從一(yi)個(ge)小漁(yu)村變身(shen)為人(ren)(ren)口(kou)上千(qian)萬(wan)的(de)國際大都市(shi),這正是(shi)得益于“孔雀東南(nan)飛”的(de)全(quan)國人(ren)(ren)口(kou)大流(liu)動。
蘇州超過廣州,位列第五名。這與(yu)其作為(wei)外貿工(gong)業之城的(de)地位(wei)相關。相比(bi)于廣州向現代服務業的(de)轉型,蘇州的(de)工(gong)業增長依舊強勢。
2018年,蘇州(zhou)規上(shang)工(gong)業(ye)總產值達到3.31萬(wan)(wan)億元(yuan),僅(jin)次于上(shang)海的3.48萬(wan)(wan)億,位(wei)居全(quan)國(guo)第二(er)位(wei)。強大的工(gong)業(ye),為蘇州(zhou)帶(dai)來(lai)巨大的外來(lai)就(jiu)業(ye)人口(kou)。
同時,廣州(zhou)作(zuo)為春(chun)節南(nan)向的最大旅游(you)目的地(di)之一,溫暖氣候、花城年(nian)味(wei)吸(xi)引(yin)了(le)大量(liang)反向春(chun)運的人群,這讓廣州(zhou)的空城指數(shu)有所降低(di)。
相比而言,鄭州、成都躋身空城指數前十,更具信號意義。這(zhe)說(shuo)明二(er)線(xian)強(qiang)省會的(de)虹吸效應正(zheng)在(zai)擴大,一(yi)邊(bian)承接來自于一(yi)線(xian)城市的(de)回流(liu)人口,另一(yi)邊(bian)通過強(qiang)省會戰略不斷吸納(na)省內(nei)的(de)流(liu)動人口。
除了(le)鄭州和成(cheng)都之外,武漢、西(xi)安、長(chang)沙、合肥等城(cheng)市(shi),也會逐漸上演這一(yi)幕。
02
流動人口排行:
深圳廈門領先,重慶石家莊墊底
春節空城(cheng)指數,與流動人口的分布相互映照,成為(wei)城(cheng)市吸引力(li)的最直觀(guan)體現。
這是全國主(zhu)要城市人口排行:

從常住人口數來看,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當屬重慶,重慶也是全國唯一超過3000萬人口的城市(shi)(shi)。事實上,重慶雖是直轄市(shi)(shi),但體(ti)量上相當于一省。
以2017年數據來看,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共有11個,分別是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深圳、西安、石家莊、武漢、蘇州。
但以流動(dong)人口來看,這一排序(xu)就會發(fa)生較大(da)變(bian)化,但與(yu)春(chun)節空城(cheng)指數城(cheng)市大(da)致(zhi)重合。

不(bu)難看出,春運空城指(zhi)數最高(gao)的(de)十大城市,流(liu)動人(ren)口占比都位居全國前列。
外來人口占比最多的城市是深圳,高達65%,其次是廈門、寧波、蘇州,占比全部(bu)超過(guo)50%。
珠三角的廣州、東莞、佛山,外來人(ren)口(kou)比例同樣排在全(quan)國前列。廣州(zhou)是38%,東莞是49.85%,佛山是47.03%,人(ren)口(kou)吸引力(li)可見一斑。
長三角的上海、蘇州、杭州,外來(lai)人口占比同(tong)樣(yang)排(pai)在(zai)前列。上海是40%,蘇(su)州是50.37%,杭(hang)州是49.01%。
京津冀的北京、天津、石家莊,分布(bu)極其(qi)懸殊(shu)。北京以(yi)36.59%的比(bi)例位(wei)居第(di)一陣(zhen)營,天津以(yi)32.21%的比(bi)例位(wei)居第(di)二陣(zhen)營,石家莊僅為(wei)8.13%,處于墊底位(wei)置(zhi)。
至于人口總量最多的重慶,流動人口(kou)占比卻處(chu)于墊底位置。這時(shi)因為(wei)重慶人口(kou)大量流出(chu),近年來(lai)雖有回(hui)流,但依然擋不住流出(chu)。
03
三大城市群的人口遷徙
長三(san)(san)角、珠三(san)(san)角和京(jing)津冀,是中國(guo)最大(da)的三(san)(san)個城(cheng)市(shi)群,也(ye)是吸(xi)納外(wai)來人口最多(duo)的三(san)(san)大(da)地區,同(tong)樣也(ye)是春(chun)運人口遷徙(xi)的主要來源地。
根據(ju)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流(liu)動人(ren)口(kou)發展報告(gao)2018》,三大城市群(qun)的人(ren)口(kou)流(liu)動各(ge)具特征。
在省際人口流動方面,京津冀主要以河南、山東、黑龍江為主,主要都是(shi)北部省(sheng)份,其中河南(nan)、山東占比均(jun)高(gao)達17%以上。
珠三角以湖南、廣西、四川為主,主要是泛(fan)珠三(san)角地區的(de)南方(fang)省份,其中與廣東相鄰的(de)湖南、廣西兩省占比都(dou)高(gao)達20%以(yi)上。
長三角以安徽、河南、江西為主,主要是(shi)與長三角相距不遠的中部省份,僅安徽占比就(jiu)超過30%,而河南再(zai)一次顯示其勞(lao)動力(li)輸出大省地(di)位。
在(zai)長三角區(qu)域,上(shang)海、杭州是(shi)最大(da)的(de)流動人口吸納(na)地;在長三角,廣深佛莞均具有(you)人口吸納(na)效應;在京津冀(ji),北(bei)京(jing)是主要人口吸納地。

這與春節(jie)期間(jian)全(quan)國人(ren)口大(da)遷徙的路徑基本(ben)一(yi)致(zhi),北京面向河(he)南山東,上海杭州(zhou)面向安徽河(he)南,廣深面向湖(hu)南廣西四(si)川。
04
人口流動的四大趨勢
人口總(zong)量(liang)的增減,反映著城市吸引力的變化。而外來人口的多少(shao),則是城市活力最為(wei)直觀的指數。
隨著2018年新生人(ren)口(kou)(kou)(kou)數量創下40年新低(di),全國(guo)的人(ren)口(kou)(kou)(kou)形勢愈發嚴(yan)峻,城市之間的人(ren)口(kou)(kou)(kou)競爭越來越白(bai)熱化,誰能吸引更多(duo)外來人(ren)口(kou)(kou)(kou),誰能獲(huo)得(de)更多(duo)人(ren)口(kou)(kou)(kou)增量,誰就能在新一輪經濟周(zhou)期和(he)房地產周(zhou)期中獲(huo)得(de)強支撐。
具體而言,近年來,中國人口(kou)流(liu)動(dong)出現(xian)四大趨勢(shi):
其一,一線城市出現分化。2017年和2018年,京(jing)滬人口連續兩年降低,這是(shi)城市主動抽(chou)疏中(zhong)心(xin)城區人口和產業升級的因(yin)素所致,并不(bu)代表(biao)人口吸引(yin)力下降。
與此同(tong)時(shi),廣深人口(kou)吸(xi)納力進(jin)一(yi)步擴大(da),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kou)增加(jia)61.99萬,廣州常住人口(kou)增加(jia)45.49萬,雙(shuang)雙(shuang)位(wei)于全國前列,一(yi)線城市的(de)優勢仍舊(jiu)無與倫(lun)比(bi)。

其二,強二線城市人口吸納力增強。蘇州、杭(hang)州、鄭州、成都等(deng)二線城市(shi)進入全國(guo)空城指數十強,外(wai)來人口比例同樣位居全國(guo)前列,這說明(ming)強二線城市(shi)在人口競(jing)爭(zheng)中越來越具有優勢。
尤(you)其是隨著強省會(hui)戰略的推進(jin),加上搶(qiang)人大戰的刺激效應(ying),二線城市將(jiang)會(hui)獲得源源不斷的人口增量。

其三,大城市群效應越來越突出。未來城市(shi)之間的競(jing)爭(zheng)(zheng),必然是(shi)城市(shi)群(qun)之間的競(jing)爭(zheng)(zheng)。哪(na)個城市(shi)群(qun)輻射力最強,就能吸納最多的人口。這方面,珠三角和長三角遙遙領先,京(jing)津冀次之,其他(ta)城市(shi)群(qun)還有(you)待孵化。
其四,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外流還會加速。一是經濟周期變化,三(san)四線(xian)經濟缺乏長遠預期,產業(ye)吸納力越(yue)來(lai)越(yue)弱,人口會(hui)持(chi)續(xu)外(wai)(wai)流。二是高鐵等交(jiao)通設施的完善,讓城(cheng)(cheng)市(shi)(shi)之間的距離縮短,這反過來(lai)加速部分三(san)四線(xian)城(cheng)(cheng)市(shi)(shi)的人口外(wai)(wai)流。三(san)是強(qiang)省會(hui)、中(zhong)心城(cheng)(cheng)市(shi)(shi)、城(cheng)(cheng)市(shi)(shi)群戰略的推進,讓資源(yuan)越(yue)來(lai)越(yue)集中(zhong)于中(zhong)心城(cheng)(cheng)市(shi)(shi),這對三(san)四線(xian)顯(xian)然不是好消息。
華爾街見聞 國民經略 凱風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迎關(guan)注每(mei)日(ri)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