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4 00:28:33
每經記者|郭榮村 每經實習記者|劉晨光 每經編輯|胥帥

▲圓桌對話一:“機與危的悖論:醫療改革與醫藥創新”現場
醫療產業發展永遠都是值得關注的話題。今年以來,受惠于國家政策利好以及資本對于醫藥產業的“加持”,我國醫藥資本市場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12月3日下午,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中國醫藥資本論壇”在廣州舉行。在第一場圓桌論壇上,多位醫療企業家針對“機與危的悖論:醫療改革與醫藥創新”話題展開討論。
與會醫藥行業企業家從運營、投資的維度探究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現狀。他們普遍認為,當前行業發展面臨陣痛期,但前景依然向好,通過實行契合公司自身情況的發展戰略,提高醫藥公司的創新水平,實現醫藥行業的轉型升級。
基層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推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審評提速、帶量采購、基本藥物目錄更新、抗癌藥進醫保……近年來,國家針對藥品市場的一系列改革,對引導醫藥市場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
作為一家深耕CRO行業的公司領頭人,博濟醫藥董事長王廷春表示,CRO是受醫藥政策影響比較大的行業,“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藥廠可以持續盈利,投入資本做研發。”
王廷春表示,公司大概50%的業務量都是一致性評價,“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公司內部成立一致性評價中心,同時還和四家醫院建立研究病房,在蘇州建立PE試驗檢驗中心。”王廷春說。
近年來,醫改逐漸向基層傾斜,此前國家也多次下發文件,把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到重要位置。
在基層醫藥市場領域,九州通主要做醫藥分銷,相當于醫藥行業的中間環節。目前公司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91個地級市都有布點。
對于國家出臺的兩票制,九州通副董事長劉兆年認為,“政策出臺以后,對具有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總代理、總經銷品種的公司存在一定的影響。”他認為基層醫療市場的未來十分廣闊,九州通應該把握這個機遇,加碼基層醫療產業。
“特別是慢性病用藥,現在基層醫療機構把這些藥物慢慢放開了。”劉兆年補充說。
行業發展面臨洗牌
政策的出臺在于引導資本市場向良性發展,但發展的過程總會經歷陣痛。行業洗牌是醫藥行業進化發展的必然,但如何實現醫藥公司的穩定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全行業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定要有好的技術才能取得藥廠的信任,要建設天然藥的開發平臺。”作為一家CRO企業,王廷春表示,博濟醫藥會提供全套、一體化服務。
在劉兆年看來,未來的幾年,大的企業可能越來越大,小的企業生存能力可能越來越弱,未來九州通將集中布局包括互聯網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業務。“希望在2022年,排在前5位的醫藥分銷企業可以占整個醫藥分銷行業10%的市場。”劉兆年說。
步長制藥董事、副總裁蒲曉平表示,一定要學會適應這一輪的政策改革,步長制藥主要在中藥、生物藥做產業布局。他認為,醫藥企業一定做好質量,把價格降到中等水平。
“通過市場的方法呈現一個美式的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即十幾個大公司就能夠滿足全國藥品的生產、服務。”石藥集團助理總裁張赫明認為,公司基本靠創新發展,創新藥已經占到石藥集團收入的80%。
“世界上銷售最大的是生物藥,我們也在全力布局,另外石藥集團也非常關注國際化工作。”張赫明表示,目前石藥集團有十幾個仿制藥在美國上市。
此外,對于醫藥產業投資領域,融昱資本合伙人張顥騰表示,“除了財務進到項目以外,公司拉著產業方、上市公司一起前行,這對公司的發展、運營都有好處。”他認為,不只是醫藥行業,對于整個國內的創投、風投、PE來講,當下都是一個很好的重構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