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3 22:14:51
12月2日晚間,大北農的神秘接盤方終于揭開面紗。公告顯示,大北農實控人邵根伙日前與首農食品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就戰略合作達成初步共識。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實習編輯|徐斐
創建大北農(002385,SZ)多年后,農業博士出身的企業家邵根伙打算把公司實控權“割愛”轉讓。
12月2日晚間,大北農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邵根伙就股權轉讓事宜與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農食品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就戰略合作達成初步共識。至此,大北農投身國資的消息終于初見眉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18年三季度,邵根伙累計質押股份已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99%。盡管公司近來頻頻開展回購股份、尋求融資等計劃,但邵根伙的高質押危機仍舊是壓在大北農身上的“一座大山”。
而在2018年6月,邵根伙已離任大北農總裁職務。但邵根伙目前還是中國圣牧(01432,HK)董事長,其在2016年開始斥資入局中國圣牧,目前其旗下公司為中國圣牧第一大股東。
一周前,大北農宣布因正在籌劃有關與北京市國資下屬某國有企業或關聯公司的戰略合作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申請停牌,大北農投身國資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12月2日晚間,這一神秘的接盤方終于揭開面紗。大北農公告顯示,邵根伙日前與首農食品集團就本次轉讓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就戰略合作達成初步共識。
在引入國資企業的背后,是大北農實控人當前的股權質押風險。
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邵根伙共持有大北農股份1.7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41.25%,質押股份占所持股份比例已經高達99.99%,其余股份也已處于凍結狀態。
記者梳理發現,為了化解這一危機,大北農近來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但實施效果卻不太樂觀。
2018年4月,公司通過《關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預案》,擬在不低于5000萬元、不超過3億元的額度內,使用自有資金對公司股份進行回購。2018年7月,大北農表示回購資金上限由3億元增至10億元。但截至11月13日本次股份回購期屆滿,回購金額卻僅為3.49億元。
在籌集資金方面,據《經濟觀察報》報道,10月26日,北京海淀區屬國企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8億元債券為優質科技企業提供債權性融資支持,受益企業便包括大北農。彼時,大北農董秘陳忠恒曾用“度過難關”來回應這一支持。
11月2日,大北農與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簽署了《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意向合作協議》,以支持公司的融資行為。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披露具體合作細節。
12月13日下午,記者針對大北農與首農食品集團的合作情況致電大北農董秘陳忠恒。其表示,目前該合作仍處于談判、磋商階段,并未完全落定,而由于交易涉及商業機密,不便透露具體細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邵根伙1965年出生于浙江金華,1991年獲得農學博士學位后進入北京農學院任教。隨后,邵根伙辭去教師職務,以2萬元的啟動資金創立了如今的大北農集團。
近年來,邵根伙不斷擴張旗下業務、布局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但記者梳理發現,頻頻投資擴張不僅導致了邵根伙當前在大北農的股權高質押危機,似乎也暴露了其有意另起爐灶的計劃。
根據大北農此前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邵根伙的股權質押主要用于農業實業經營或農業投資,其中大部分用于農牧行業投資,如乳業、種業、糧食收儲、畜牧養殖等。
公告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內,邵根伙在大北農的股權質押比例便由58.2%增長至93.6%,這一時間與其對中國圣牧的投資時間相吻合。邵根伙自2016年1月開始通過旗下公司增持中國圣牧股份。當前,邵根伙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持有中國圣牧約13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0.48%,為第一大股東。
與此同時,本次可能涉及大北農控制權變動的股權轉讓行為似乎也早有預兆。早在2018年6月,大北農便公告稱,收到邵根伙申請離任公司總裁職務的申請(保留董事長職務)。此后,張立忠正式接任大北農總裁一職,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事務。
2017年6月以來,邵根伙便在中國圣牧擔任董事長一職,這一動作曾被外界認為是邵根伙正式進軍乳制品行業的舉措。而因為原料奶行業低迷和產品結構不完善等問題,2016年起,中國圣牧凈利潤開始下滑,2018年上半年,其凈利潤虧損額已經高達11.86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