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立足國家中心城市 窺見“一帶一路”發展要義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9 00:37:21

 每經記者|任鋼    每經實習記者|高苗    

9月27日,絲綢之路智庫峰會在西安舉行。作為參會嘉賓,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慷慨陳詞,“要緊抓‘一帶一路’的核心定位,全力發展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

為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同樣的情景,在7月底召開的西安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亦有所呈現。

“西安要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明晰自身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實現‘追趕超越’。”而當前,西安獲批國家中心城市已近一年,關中城市群領跑的“西三角”,正在一步一步付諸實踐。

追趕超越:把握三個定位關系

底子薄,增速快,稱得上是西安經濟的發展特色。

雖然經濟總量不如成都、武漢、鄭州等中西部城市,但論發展增速,西安表現突出。據悉,2017年,西安GDP為7469.85億元,同比增長7.7%,首次沖進全國20強。要知道,西安2016年的GDP僅有6257.18億元,也就是說,過去一年時間里,西安GDP凈增約1212億元。

追趕超越方面,西安一向對標成都,可就像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西安“追趕超越”抓發展“開門紅”推進大會上所言:你跟在別人后面跑,跑得還沒別人快,何談追趕超越?對此,張寶通也強調,“我們要把握好三個定位的關系,才能實現追趕超越的目標。”

現有層面上,西安擁有三個定位。一是國家中心城市,二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三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

在張寶通的理解里,中心城市是基礎,關乎國家對西安在全國地位的要求;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是特色,是對西安著名古都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描述;只有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才是西安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定位。

西安是繼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除了繼承了漢唐國際交流的都市地位,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定位還對接了“一帶一路”建設。

此前,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要把西安建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西安定位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實際上降格成了一個旅游城市。離開了“一帶一路”,西安就沒有前途,沒有希望,也不可能追趕超越。

陜西和西安要叫響“一帶一路”核心區和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定位,將其作為新時代發展的總目標,增強西安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吸引力。“如此才不辜負總書記對陜西發展的期望和要求。”張寶通談道。

綱舉目張:聚焦“一帶一路”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調研時提出,要陜西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找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

從事區域經濟研究多年,張寶通分析,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就是一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轉變過程。

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憑借鄧小平沿海開放的引領,中國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如今,中國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得靠開放引領。

“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在陜西,核心區的“核”在西安。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彌補東部開放的不足,打造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讓陜西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在亞歐合作交流上,西安的區位優勢是不可替代的。”對于這一點,張寶通向來自信。

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將西安納入中心城市的第一方陣,構建有力的大關中城市群,使其成為最有資格,且最有條件成為亞歐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

此外,積極推動西咸行政一體化的大西安進程,積極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和流動經濟,為陜西持續發力提供了后續支援。

張寶通有所思考,為落實總書記對陜西的期望和要求,抓住“一帶一路”歷史機遇,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定位,“就需要發揚敢做、敢為、敢擔當、敢為天下先的‘楞娃’精神。”

如果說沿海開放看深圳、看珠三角、看廣東,那么“一帶一路”就要看西安、看關中、看陜西。在此基礎上,引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重振漢唐雄風,再創往日輝煌。

系統思維:站在一定高度看問題

西安市委第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但就張寶通的現實體驗而言,宣傳并未達到理想效果。

“我們談國家中心城市,其實是為了加強西安的實力,提高西安的地位,發揮西安‘一帶一路’核心區里‘核’的作用。”張寶通表示,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把西安建成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對西安地位的認可,但不是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

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在全國排第九,在內陸居重慶、成都、武漢、鄭州之后排第五,如果以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西安是不可能追趕超越的。相應的,西安是繼北京、上海之后國家第三個定位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內陸唯一定位的國際化大都市。

“國際化大都市可以是國家中心城市,但國家中心城市不一定是國際化大都市。”張寶通略顯激動,畢竟,在包含關系上,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已經涵蓋了國家中心城市。

以國家首批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上海為例。在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上,上海被定位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至于國家中心城市的提法,在對外宣傳中已經變得鮮有耳聞。

按照這樣的說法,以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來定位,既區分于重慶、成都、武漢和鄭州,又比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得要高。

張寶通很堅定,西安應當緊扣“一帶一路”不放松,把國家中心城市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作為發展的總目標。如此,不僅能使西安在與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還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引領新常態,追趕超越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