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任正非:基礎領域突破是數十年耕耘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9 23:44:16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宋思艱    

▲任正非資料圖 CFP圖

在5G首個標準確立后,5G預商用在今年四季度就可以陸續實現。根據華為公布的時間表,2018年9月30日將推出基于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絡解決方案,2019年3月30日將推出基于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

在5G賽道上,華為主導的POLAR碼入選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提升了其在通信行業的地位。為了在5G領域獲得更多的優勢,華為正在采取的重要策略是吸收該賽道上全球頂級的人才和技術,進而掌握行業的技術制高點和話語權。

7月26日,華為在總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規格頒獎儀式,受表彰的并非華為一線優秀的市場工作者,而是包括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以及百余名標準與基礎研究領域的華為科學家和工程師。而較少露面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出席了該儀式。

盡管是一場內部頒獎,華為也借此傳達了有關重視基礎研究的企業價值觀,宣布繼續加大針對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此外,華為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比較詳細地描述了與全球高校的開放合作方式。

POLAR碼之父:華為抓住了機會

“我感到有點驚喜、驚訝。”從華為總裁任正非手中接過獎牌時,Erdal Arikan表示,“華為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公司,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它在基礎研究方面支持、鼓勵、認可了學術界的努力。”

華為對Erdal Arikan的表彰有直接原因。在2016年,3GPP關于5G技術的第87次會議上,最終確定了5G 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信道編碼技術方案,其中華為主導的Polar碼被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這一技術的源頭便是2008年,Arikan教授公開發表了Polar碼論文,Polar碼是唯一可以在理論上證明達到香農理論極限的編碼技術。

華為基于Erdal Arikan論文基礎,在極化碼的核心原創技術上取得了多項突破,并促成了其從學術研究到產業應用的蛻變。這一成功,使得華為在5G賽道上占領一處制高點。

Erdal Arikan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闡述了其個人研究與華為之間的關系。“我個人和華為之間沒有正式的關系,雙方沒有任何的硬性條件約束。但是華為無條件地支持了我在極化碼方面的研究。有時候大家會覺得不是在本國創立的代碼會不太好用,但是華為抓住了很好的機會,他們充分認識到極化碼的使用效率,讓極化碼從一個想法變成一個產品進行商用。”

隔空回應“威脅論”質疑

華為在5G網絡時代展示了很強的競爭力,其中一個方面是華為正在全球范圍籠絡5G行業專家。華為5G總裁楊超斌此前曾表示:“全球無線通信領域研究核心技術的核心專家并不多,為充分利用了全球的行業專家,華為在全球設立研究所或團隊,集合多方面5G研究力量,基于全球無線專家的集體智慧,在5G方面取得創新。”

與Erdal Arikan的合作只是一個案例,華為把與全球高校資源合作作為重要策略。根據華為官方對“華為創新研究計劃”(簡稱HIRP)的表述,截至2016年底,該計劃累計已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的300多所高校,在全球范圍內資助超過1200個創新研究項目,其中,亞太區覆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2位諾貝爾獲得者、100多位IEEE和ACM院士以及全球數千名專家學者參與其中。

但這樣的合作并非總是受到歡迎。比如,近期華為受到美國國會若干議員的嚴厲指責,要求美國教育部長調查華為與美國各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合作是否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近期在《金融時報》撰稿回擊該言論,稱有關美國議員的說法是對當代科學和創新工作方式的“無知”。他在撰稿中提及,企業、學術界和研究機構之間的知識和資源交換(也稱“知識轉移”),能夠縮短理論研究到商業化的過程,華為向大學提供支持的時候,并不期望能獲得直接商業回報。

此次對Erdal Arikan教授的表彰似乎也在隔空回應美國議員有關威脅論的質疑。在現場采訪環節,楊超斌談到華為產學研經驗時表示:“有關未來技術的基礎創新,企業也不知道具體方向到底在哪個地方,這種情況就非常適合大學做長期研究。現在華為在持續加大對全球各個大學、教授及未來探索方面的資助。希望通過這些教授研究能夠產生一些新的基礎領域的創新,也許成功概率不高,但為了未來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

繼續加大基礎研發投入

在此次頒獎中,華為的舉動多次強調要加大對未來基礎研發的投入。

7月25日下午,任正非與Erdal Arikan進行對話時表示:“我們向基礎研究這條道路努力奮勇前進,繼續支持教授所領導的團隊的技術發展和前進,繼續合理地給予投資,這樣我們的道路會更加寬廣,未來信息社會將會是無窮無盡的社會,我們現在才剛剛起步。”

Erdal Arikan現場向任正非提問道,“如何評估中國的現狀?特別在工程科學領域最高質量的教育問題。”任正非回答稱,“如今有很多人不能安靜坐下來研究學問,基礎領域的突破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是數十年的默默無聞,辛苦地耕耘。我覺得教育不要輸在終點線上,什么時候起跑無所謂。”

7月26日頒獎后,華為無線CTO童文博士表示,華為在2017年投入130億美金的研發費用,在研發投入方向上,約80%的資金投入到產品各方面,包括產品核心技術、產品工程開發。另外接近20%~30%投入三五年以后或者五年以后探索性的基礎研究。公司內部在討論,這方面的資金可能還在增長。

童文介紹:“華為的基礎研發有兩個階段,支持高校的主要是基本理論、探索性的研究,錢撥出去之后有可能什么都沒有結果,有可能有很好的結果,基本不太干預高校研究,華為同時也內部投資部分基礎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