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2 23:33:39
每經記者|許戀戀 實習記者 張玉路 每經編輯|楊軍
![]()
▲應旭珺
近日,應旭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她穿著黑色的職業套裝,腳踩高跟鞋,看起來不像是執掌影視內容投資的高管,倒像是美國律政劇中走出的劇中人物。
2014年5月,應旭珺加入華人文化,成為華人文化娛樂內容投資的運營者,主要負責電視劇板塊的投資。今年,她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華人文化的電影制作公司引力影視CEO。
從投行的金融操盤手再到文娛的內容運營家,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應旭珺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揭開了華人文化影視投資和運營的“面紗”。
應旭珺職業跨度的背后,反映的是華人文化的戰略轉型。她表示:“我們不以投資為主了,現在更多的是資源型的布局。頂尖的導演、制片,如果由投資或被投資的意愿,且能夠輔助主平臺、主運營的發展,我們才會去談一些投資。”
應旭珺認為,在國外投資福克斯、華納等大公司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在好萊塢,大的studio都是和小的制作團隊來生產好的創意,所以我們直接跳過了大的studio,找到創意源頭來合作。我們的關系也是像大的studio 一樣,他們有好的項目,直接找到我們,然后我們一起來討論,再決定針對哪個地區的觀眾開發項目。”
第一個大項目就是《巨齒鯊》,2018年8月暑期檔上映的這部商業大片是華人文化戰略轉型的成果之一。應旭珺告訴記者,這部與華納合作的片子,從版權購買到班底組建,均由引力影視完成。
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崛起讓合拍片越來越流行,也遭遇一些“尷尬”。應旭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故事的發展設置,“故事的發展設置非常自然,沒有突兀的地方,也就不會尷尬。”在她看來,專業化和職業化是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品質。如果合作雙方都具有高度的職業精神,那么合作本身就不會出現太多問題。
應旭珺表示,“電影工業最高的標準。現在是好萊塢,我們就和好萊塢合作學習。未來我們希望是中國,但這個還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當下,如果本土有好的資源,那我們肯定是和本土的人才合作;但偏視效的電影類型,我們會選擇與外國合作。”
應旭珺在采訪中表達了對網劇出海的看好,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中國電影的樂觀態度。
一部網劇被Netflix等大公司看中,往往會成為一個熱點,證明國內的優質內容被青睞。應旭珺對此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沒有必要把我們自己擺到那么低的位置,所有的事情都是商業行為,有需求就有供給。”
“Netflix購買這件事情是一個標志,就是我們的制作已經達到了一個水準,制作模式已經和國外接軌。”應旭珺坦言自己看好網劇,“因為敘述模式和國際比較接軌,其實對于所有內容而言,只要不注水、不婆媽,非常好看,拿到哪里都會找到觀眾。”
對于今年整個影視行業遇冷,應旭珺的態度比較樂觀。她說,電影市場整體趨勢肯定是往上走的。國家的消費力、人群的迭代,娛樂的需求,這些都是結合在一起的。
“但具體細節發展上,還是一起一伏的。”應旭珺認為,未來中國電影發展可能就是全球化和本土化共存,《唐人街探案》系列、《超時空同居》等本土影片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的功力,這將是未來中國電影的力量所在。“從內容生產者本身來說,電影就是造夢的過程。如果你做有意思的、打動人心的故事,做有趣的、優秀的內容,那么都不會被埋沒,最后都會找到自己的觀眾。內容生產者還是要回到初心,做有意思的內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