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高質量發展路徑千條萬條 創新驅動是繞不開的一條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9 00:36:4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6日,在江蘇代表團開放日現場,“高質量發展”成為高頻熱詞。作為江蘇省省會城市,南京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備受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路徑有千條萬條,但創新驅動是繞不開的第一條,是必由之路。”眼下,南京已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提上日程。

繼2016年成為全國“萬億俱樂部”城市后,去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11715億元,居全國第11位,江蘇省第2位。但同時,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南京市研發經費GDP計入率為49.7%,低于江蘇全省平均水平。

數據的背后是南京近年來城市發展的焦慮:要帶動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更要拉動揚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發展活力,而南京創新能力不足已成掣肘。在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下,南京也認識到,創新是出路,更是擺脫城市“平庸化”的關鍵。

“南京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領先、率先,只有把創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才行。”藍紹敏指出,“當前,最緊迫的是要構建競爭力強的創新生態系統。”

一系列動作已然展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南京步入2018年的“一號文件”與首個大會均聚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城市”的建設。根據現有規劃,2025年,南京劍指“全球創新型百強城市”。

而《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作為“一號文件”,更將目光瞄準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創新型企業。據藍紹敏介紹,南京已確定將在5年內增加對創新政策支持200億元,其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費用,在國家現有政策基礎上,再給予最高10%的普惠獎勵。”

“3個月時間,已有65家新型研究機構正式簽約。”藍紹敏介紹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建設國家級綜合性科學中心占重要部分。這也是南京此前關于創新的“121”戰略的重中之重。

藍紹敏在江蘇代表團開放日現場再次提及該規劃,并形成建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強調這種綜合性科學中心的重要價值,在他看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早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彼此之間沒有必然的界限。因此,僅關注“應用型科技成果”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

藍紹敏認為,“南京作為科教資源豐富的省會城市,需在科技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而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符合南京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階段的要求。

與此同時,他還希望激發域內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他希望南京能夠先行先試,通過機制改革,讓科技工作者感受到政府對其有“背靠背般的信任”。

藍紹敏的期望是,在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的布局和創新合作模式、機制創新下,“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探索‘南京樣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