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9 00:36:4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陳旭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陳旭
每年的“雙11”既是一場電商界的“狂歡”,同時也是一次快遞業的“春運”。而當成千上萬的快遞到達“剁手黨”手中并被迫不及待拆開之后,大量包裝垃圾也由此產生。隨著我國快遞業務量攀升,電商快遞包裝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也亟待解決。
對此,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今年兩會上帶來了關于綠色包裝的建議,他呼吁電商物流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綠色發展”。
3月8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張近東表示,企業在保護環境方面責無旁貸。建議盡快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的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提高實用性和操作性;加強國民綠色意識,大力倡導綠色化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環保共識和覺悟。
此外,作為蘇寧轉型升級堅持的道路,“智慧零售”曾被張近東多次提起。在此次專訪中,張近東向記者表示,創新將成為助推智慧零售發展的新動能。
NBD: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如何才能做到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并舉?
張近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這也是非公有制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原則。今年兩會我帶來的綠色包裝相關建議,就是呼吁電商物流轉型發展過程中注重“綠色發展”。
據測算,2017年“雙11”期間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如果按業內每包裝箱0.2公斤的通常標準保守計算,至少將產生30萬噸的垃圾。建議盡快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的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提高實用性和操作性;加強國民綠色意識,大力倡導綠色化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環保共識和覺悟。
近年來,以蘇寧為代表的眾多電商企業嘗試推出共享快遞盒、循環包裝袋,建議應鼓勵企業自主探索各類創新型綠色化的解決方案,對使用綠色包裝并能推動綠色包裝普及的企業,給予政策及財政支持。鼓勵包裝制品循環使用,對循環使用包裝制品的商家及快遞企業給予激勵;建立快遞包裝分類及回收激勵機制,鼓勵商家、消費者及快遞企業對快遞包裝分類回收。
NBD:在新零售時代下,傳統品牌企業如何轉型升級?
張近東:當下的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場景、商品三方要素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科技也在助推零售的革新走向深入。零售的革新也讓互聯網經濟進入“下半場”,線下線上融合的全渠道智慧零售運營已經成為行業趨勢之際,對于零售商來講,純電商已經走到盡頭了,不去擁抱新技術的純實體零售業也很難存活。對零售業而言,供給側改革督促零售渠道協同上下游繼續向商業本質轉型,通過零售業態創新、供應鏈優化和大數據應用等,促進零供關系創新升級,推動新一輪產業的升級發展。
蘇寧將圍繞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推動新一輪產業升級,智慧零售是蘇寧轉型升級堅持的道路。蘇寧提出的智慧零售是O2O融合的,是一種泛零售業態,當消費者、商品已與消費場景全面鏈接,智慧零售將不分線上線下,不再受時間、地點和角色限制,服務將無處不在。
NBD:“一帶一路”如何推動零售業轉型?
張近東:2017年中國GDP突破80萬億元,其中大約50萬億元為消費拉動。蘇寧所聚焦的商品零售等消費領域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市場風口,未來還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市場風口。
2018年世界經濟普遍景氣,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依然樂觀,國內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需求、創造消費,提升品質、提高消費。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中國進口商品貿易進一步降低關稅,促進大量國內消費者從境外商品消費向境內消費的轉化。
近幾年隨著國內互聯網人口紅利趨于消失,獲客成本高企,市場格局穩固。當如何爭取進一步發展空間成為國內互聯網零售企業面臨的新課題時,各大企業也紛紛開始了對海外市場的籌謀。
蘇寧通過歐美國際業務,將海外優質產品帶給中國消費者,在為“一帶一路”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引進了更多的海外優質商品和前沿技術,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
消費升級讓中國消費者對國際智能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動汽車、高端家電3C等科技產品的大量需求,很多領先的電子產品國際國內幾乎是同步上市,蘇寧可以通過用戶大數據挖掘,與國際企業就智能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動汽車、高端家電3C等科技產品進行C2B反向定制,精準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
國際化背景中的智慧零售,是全球企業共同探索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零售下的跨境電商平臺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種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的服務方案,有助于實現國內品牌的國際化,增強國際間的貿易流通。蘇寧作為領先中國、覆蓋全球的零售平臺商,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揮供應鏈優勢,進行精準營銷。積極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國門,幫助更多的中國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成為世界級品牌。
NBD: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張近東: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6000多戶。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創新也成為我們企業發展的“基因”,成為助推智慧零售發展的新動能。作為一家擁有科技基因的企業,2016年蘇寧研發投入比2015年增長21.92%。
這些年來,蘇寧積極擁抱互聯網。在轉型的8年期間,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投入高達數百億元,建立了硅谷、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五大研發基地,IT人員超過6000人,2018年還要進一步拓展到1萬人。
巨大的投入換來的是我們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領先技術,通過將這些技術與貫穿到零售運營的每一項流程、每一個環節、每一處場景之中,從而創造出了完善的智慧零售系統解決方案。
比如,2017年,我們的數據金礦系統,可以針對購物中心周邊的社區人群進行大數據挖掘和分析,進而提供精準營銷;我們的千里傳音、V購、店+等一系列產品,通過與用戶的社交互動,吸引用戶主動到店。
基于蘇寧近30年的零售經驗以及信息化積淀,結合“科技蘇寧、智慧服務”的發展戰略,蘇寧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提升了科技產業的戰略地位。
2018年,蘇寧將加強在投資領域的布局,持續強化技術保障的能力,整合全產業技術、數據、用戶全鏈路,聚焦用戶體驗,建立起在行業的核心創新能力。
NBD: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有許多重大論述,包括“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等,隨著民營企業進入發展新時代,您認為民營企業有哪些創新發展的機遇和路徑?
張近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并表示“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這讓我感受到極大的鼓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這一代企業家大多親眼見證了中國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后走向崛起的過程,深刻認識到沒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深刻地體驗過良好的法制環境、健康的市場秩序對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NBD:在振興實體經濟的背景下,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如何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張近東:在振興實體經濟的背景下,明確“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地位和價值,這充分展現了國家對企業家群體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蘇寧從1990年創業發展以來,從當初的“小門店”到今天的“大企業”,凝聚的就是企業家精神,是18萬員工的工匠精神。
黨和國家確定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家是企業的領導核心,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企業的精氣神。這對廣大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而言,具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就像企業家的“思想指南”,將進一步提升企業家的責任感、使命感,從核心層面提升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要加強法治建設。確保各項重大經濟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順利推進,以法治的力量為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提供重要動力。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要進一步喚醒企業家的感恩精神、擔當精神。要引導企業家主動履行社會責任、鼓勵企業家干事擔當,這對于每一家成熟的企業而言,都是最起碼的責任。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要加速推動企業投身到國家戰略發展中去。進一步激發企業、企業家的愛國熱情,強化對國家的責任感,對社會的使命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