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9 00:36: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林靜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全國兩會期間,有媒體拿印著“撇脫”二字的牌子,請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羅強舉著照相。這緣于上月底,羅強在作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時,念出方言“撇脫”,意思是要讓老百姓、企業辦事更方便、簡單、快捷。
“我自己一字一句讀完了,最后加了‘撇脫’二字進去,想讓報告更接地氣。”3月6日,羅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當下,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成都也提出“率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羅強說,成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包括調整空間布局、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以及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
數量和質量間更重質量
當提到“高質量發展”,一個常見的問題即如何平衡發展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在羅強看來,“要有一定數量,才會有質量,但在數量和質量兩者之間,更重質量,所以要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羅強給出了三個步驟。首先是空間布局調整,其次是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三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他特別強調,當成都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的產業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發展可持續的產業”,以這樣的路徑讓產業完成轉型升級。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加上新動能的培育,成都有望在一些特色產業上發揮優勢。
事實上,成都經濟發展已經顯現出高質量的勢頭。羅強給出了最新的數據,“今年1~2月,成都一般預算公共收入增長15.9%,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速度,稅收占比超過70%,增幅更高,達到20.2%。這說明一批產業投下去,真是動能在轉換,產業動能轉換已經見到效果。”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新興企業在成長,一批準獨角獸企業被扶持。記者了解到,包括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文化創意等產業,在成都已漸成氣候。“這些項目幾年后會見到好的效果。”羅強補充說,這些項目將通過科技優勢,將生產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的是讓老百姓更安逸
按照“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的理念,當城市經濟發展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應當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環保成為羅強去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成都全面打響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相比2013年,成都2017年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40%、42.3%,空氣優良天數增加103天、達到235天;森林覆蓋率增至39.1%;綠色低碳發展制度體系初步構建……
同時,羅強一再強調“環境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國外一些發達城市治理霧霾用了幾十年,我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戰和攻堅戰的準備。”他說。
“不光是要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環境質量也要有所改善。”羅強說:“最后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更安逸。”
在這位市長眼里,成都應該發展成什么樣子?“安逸”一詞成為他的回答,“成都就是一個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幸福城市。用四川話說,大家都能感覺到這兒的‘安逸’,就好了。”
成都已將今年定調為“全面落實年”。“目標、方案都有了,下面的關鍵就是怎樣一步步落實、一條條落地,積小勝為大勝。通過發展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羅強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