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2 00:41:47
每經編輯|陳耀霖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楊 軍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減貧與發展,是當今許多發展中國家反映經濟轉型、社會進步的一面鏡子。如今,精準扶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就必須確保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作為從西部縣城走出來的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擁有國際話語權的世界級公司。難能可貴的是,在實現財富積累、企業進步的同時,天齊鋰業不忘初心,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實施健康扶貧,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短板意義重大。
在遂寧市委趙世勇書記的倡議下,天齊鋰業積極響應,系統化扶貧的第一個項目選定了健康扶貧。
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企業干事創業的決心,天齊鋰業抓住的是精準二字,將眼光聚焦在健康扶貧領域,并致力改變貧困村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狀。公司還專門因此成立了社會責任部,旨在將精準扶貧工作系統化、專業化、長期化,以實際行動響應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積極回饋社會,為我國實現全面小康做出應有貢獻。
“能賺錢的公司很多,這并不稀奇,但是偉大的企業一定都有社會責任感。”蔣衛平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做企業就一定要有社會貢獻,而且要當成一種使命和責任,這是他和天齊鋰業的追求所在。

精準扶貧是黨和國家的號召,也是天齊鋰業一直在做的工作。在蔣衛平看來,雖然公司的扶貧工作前幾年也在做,但是“不太成系統”,形式也沒有規范。在經過長期的調研和考察后,天齊鋰業成功摸出了一條門道,并將重點地區選在了公司起步的發源地——四川省遂寧市。
遂寧,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截至2016年數據,遂寧有323個貧困村沒有摘帽,占行政村總數的15.8%。其中,鄉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人口較多,這也成為當地老百姓心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找準了方向以后,天齊鋰業迅速行動起來。2016年12月29日,天齊鋰業同遂寧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捐贈協議,計劃3年分3期共計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用于實施遂寧市健康扶貧三大工程,包括“村醫能力提升”“醫護專家支醫”“聯村示范衛生室建設”。這三大工程,個個精準,目的就是系統性地改善、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
把發達地區的醫療能力送到基層,開展“一對一”的幫扶,是天齊鋰業的目的之一。在“醫護專家支醫”的推動下,部分貧困村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城市大醫院、大專家的醫療服務,切實提高了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
具體而言,“醫療專家支醫”工程是從全遂寧市醫院選派技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兩高人才”(高職稱、高學歷)組建專家團隊,開展“口對口”“人對人”的幫扶。即一名專家對一個貧困村、一名專家對一個鄉村醫生,可以說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精準。
目前,天齊鋰業首批“醫療專家支醫”工程的103名醫療專家已與103個貧困村無縫銜接,并積極開展送醫送藥、健康教育等工作。有許多村醫得知活動,也前去當地醫院免費進修學習。有村醫說道,有這樣的機會能常與名醫、專家交流,對今后行醫問診有很大幫助。
每次支醫工程派出醫療專家團隊做活動下鄉,當地的反響都非常熱烈,村民們對支醫活動也是飽含熱情。有不少媒體報道,村民排著長長的隊伍爭先恐后地咨詢、看病,護士忙著量血壓、測血糖,治療師開展健康宣教、發放資料。義診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
“企業發展了,社會責任也要承擔起來,精準扶貧項目在公司內部公告了以后,所有的員工都感到很驕傲、很興奮,這正是我們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蔣衛平總結道。
鄉村醫生是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提升村醫診療能力是醫療扶貧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天齊鋰業的扶貧計劃也是“對癥下藥”。

蔣衛平談道,“不少貧困村的村醫水平確實不夠高,有的是懂一些皮毛,有的是沒有接受過正規醫療體系的培養。因此培訓村醫、提高村醫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作為天齊鋰業資助的“三大工程”之一,今年4月,遂寧市衛計委組織開展了“村醫能力提升”工程首批培訓班,對全市109個貧困村的鄉村醫生開展了為期14天的全脫產集中培訓。
村醫水平是鄉村醫療的靈魂,也直接關系到醫療惠民政策的具體落實。在“村醫能力提升”工程中,重點培訓鄉村醫生基本操作技術、中醫藥適宜技術、急診急救、合理用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預防保健、醫療文書書寫規范、醫學法律常識等方面知識和技能操作。
顯然,能得到這樣的學習機會,對于來自貧困村的村醫們來說是“雪中送炭”。有參加培訓課程的村醫表示,通過培訓,理論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醫療服務行為也更加規范高效。
除此之外,“三大工程”打破村莊的概念,在人口密集區域建立醫療站,也是天齊鋰業的一項創舉。通過搭建一個醫療培訓、村民解決健康問題的實體平臺,從醫療體系方面來改善農村醫療的現狀,切實為村民帶來了“小病不出村”的便利。
具體而言,通過在區域集中、常住人口多的行政村新建或改擴建“聯村衛生室”,形成了以聯村示范衛生室為中心,帶動其他村衛生室滿足基本功能的布局,提升農村居民就醫條件,逐步達到農村居民看病有標準醫療機構、有合格醫生護士、有規范醫療服務、有完善設施設備,以此改善當地醫療基建設施薄弱的現狀。
通過這種基層架構的設計,天齊鋰業開創性地為健康扶貧注入了新動力,把醫療文化、健康常識帶給了廣大百姓,也帶動了更多的愛心企業共同參與到“健康扶貧”中來。
“與之前的扶貧工作相比,這個主要是可持續,醫療扶貧是一個持續的系統性工程。”蔣衛平認為,“都說精準扶貧,相信三大工程,‘精準’上我們肯定是做到了,在地區上把一個醫療體系的架構完善起來,這也能從根基上改變當地的醫療條件。”
“天齊鋰業關注民生、無私奉獻的義舉,對我市實施健康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義重大。”遂寧市委書記趙世勇高度評價稱,天齊鋰業的捐贈,是優秀民營企業家踴躍投身公益事業的模范行動,切實開創了當地健康扶貧的新格局。
蔣衛平在采訪中多次表示,獲取利潤是一個企業存在的動力和本職,但偉大的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有道德。好的企業,一定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成長起來之后,又要有大格局,注重自身形象,在四川以外代表四川民營企業的形象,在國外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國家形象的塑造;尤其天齊鋰業這種國際化企業,企業形象的塑造關系著國家的國際形象。

盡管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當之無愧的鋰業龍頭,天齊鋰業卻始終未忘記自己扎根的土地。除了健康扶貧以外,天齊鋰業還致力于幫扶受災群眾,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
2017年9月,天齊鋰業宣布,全款資助遂寧市射洪縣同心橋建設,幫助桃花河兩岸村民結束世世代代“漲水橋被淹,過河如登天;水退橋墩現,往返心膽寒”的歷史;稍早前,天齊鋰業還向太興鄉竹鼠養殖戶捐贈10萬元人民幣用于竹鼠養殖產業,并在當地實施精準扶貧計劃。可以說,回報“家鄉”,天齊鋰業一直在路上。
在社會突發事件中,更能看出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心和價值觀。2017 年6月,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山體高位垮塌事件,天齊鋰業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善款人民幣180萬元,用于在茂縣鄉村學校開展加油計劃項目,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耐挫力、建設性交流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天齊鋰業向九寨溝地震災區捐贈100萬元人民幣支援災區人民,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工作。蔣衛平告訴記者,“我們不搞一次性捐贈,不知道錢的流向。受災后有許多孤兒,可能有災后心理上的創傷。我們就選準一個點,精準地援助受災群眾。”
除此之外,天齊鋰業在國際形象上也收獲了他人的“點贊”。作為國際化公司,天齊鋰業也一直注重自身的國際形象,其在澳洲子公司資助西澳殘疾兒童交響樂團;跟礦山打了20多年交道,澳洲泰利森旁邊的格林布什鎮獲得了2016年度西澳大利亞“整潔城鎮可持續社區”比賽冠軍。憑借桂冠,格林布什鎮代表西澳大利亞參加了2017年5月10日至11日在塔斯馬尼亞州舉辦的全澳洲“最整潔小鎮”獎評選,并獲得了5項殊榮。
“礦山旁邊的小鎮,都能成為綠色小鎮,礦工的家屬小孩都在這長期生活,這非常難得。”蔣衛平表示,天齊鋰業的做法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外的聲譽和形象。
作為國內最大的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天齊鋰業的發展處于長景氣的初期,前途一片光明。在企業快速發展、財富積累的同時,天齊鋰業積極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扶真貧、真扶貧、持續扶貧,為全社會扶貧攻堅工作做出了有力的表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