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0 00:39:35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方京玉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實習記者 方京玉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編輯 宋思艱
6月16日晚,分眾傳媒(002027.SZ)公告稱,第二和第五大股東計劃自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6個月內,分別減持所持有的分眾傳媒股份不超過6.48億股和5.91億股,即不超過分眾傳媒總股本的7.41%和6.77%。6月19日,兩個月以來股價一路走高的分眾傳媒跌幅高達9.81%。
根據分眾傳媒一季報所披露的股東持股情況,減持后,兩位股東可能將清倉所持分眾傳媒股份。康莊金融集團董事長常士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5月26日證監會剛剛進一步收緊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制度,分眾傳媒兩位控股股東此時進行清倉式拋售,時間較為敏感。
擬拋售市值高達161.7億元
根據分眾傳媒16日晚間公告內容,計劃減持分眾傳媒股份的均非自然人股東,而是兩家香港公司:Power Star Holdings (HongKong) Limited(以下簡稱Power Star)和Gio2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Gio2)。早在2015年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回歸A股之時,上述兩家股東就已經出現在了分眾傳媒的重大資產重組書中。
根據分眾傳媒2017年一季報,Power Star與Gio2分別位列分眾傳媒第二和第五大股東,分別持有分眾傳媒7.41%、6.77%無限售股份。根據減持公告顯示,兩家股東減持的原因均為“公司資金需要”,減持期為自公告起3個交易日后6個月內。
或受上述公告影響,分眾傳媒19日股價一度跌停,截至收盤報13.06元每股,下跌9.81%,總市值約1141億元。以19日收盤價計算,Power Star與Gio2的減倉市值最高可達161.7億元。
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分眾傳媒19日獲深股通凈買入1.07億元;獲3家機構席位合計買入1.71億元,另有3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92億元。
目前分眾傳媒方面并未就大股東減持事項發布聲明,但是第二季度以來分眾傳媒股價走勢強勁,從四月初10.9元左右,一路升高至6月12日的15.19元,累計漲幅接近40%。回顧券商研報,從6月到現在,華創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中泰證券、國海證券、東吳證券等券商最近均給予分眾傳媒“買入”評級。招商證券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兩大股東在分眾傳媒回A股上市之時一直陪伴至今的財務投資人,在同時祭出清倉減持計劃之前是否與分眾傳媒管理層有過充分溝通?失去兩名財務伙伴的分眾傳媒管理層,接下來又有何應對措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上述問題短信咨詢了分眾傳媒CEO江南春,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私募:對中小投資者影響大
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證監會剛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進一步規范了上市公司有關股東減持股份行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減持制度。該制度對控股股東及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行為制定了明確的限制條例。
常士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分眾傳媒正處于相對階段性高位,結合證監會不久前發布的大股東減持規定,分眾傳媒兩大股東選擇的減持時間“較為奇怪”。“證監會發布了大股東減持規則,以后對大小股東減持行為的規定會越來越嚴格,政策不明朗,巨額的清倉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投資收益。這種行為會給分眾傳媒的中小投資者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應予以譴責。”常士杉表示。
據分眾傳媒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分眾傳媒實現營業總收入102.13億元,同比增長18.38%;凈利潤為44.51億元,同比增長31.33%。雖然營收與凈利潤均有增長,但是主營業務樓宇媒體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則從2015年的80.50%下滑至76.83%。
根據分眾傳媒公告,此次兩大股東計劃以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而在分眾傳媒之前,已有雷科防務(002413.SZ)、星河生物(300143.SZ)等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進行各種方法組合式減持,并以協議轉讓充當主渠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