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0 00:21:52
位于尼泊爾的AmaDablam雪山,具有最美麗的高山巖石,被譽為喜馬拉雅明珠。其也是通往珠峰大本營的必經之路之一,但卻異常險峻和陡峭,難以征服。
全球知名獨立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美國景順集團將這座雪山選為自己的專屬LOGO,象征著力量、持續和穩定。
景順集團下屬的中美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景順長城也采用這一雪山LOGO,傳遞著這份精神和文化。體現在量化業務發展的態度上,是景順長城和黎海威團隊不急不躁、潛心研發模型適時布局產品,經過近五年的精心打磨,以扎實的基礎迎來厚積薄發的時刻。
2012年8月,黎海威加入景順長城量化及ETF投資部出任量化總監,開始搭建量化團隊。他曾在原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動股票投資部工作7年,出任基金經理以及副總裁,負責開發亞洲和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相關市場的模型并管理相關基金,長期研究A股,且業績不俗。同時,外方股東景順集團也擁有非常豐富的量化投資管理經驗,雙方保持著密切溝通,例如月度投資聯席會議、研究計劃討論、全球其它市場經驗分享等。
有了靈魂人物以及堅實背景,景順長城和黎海威團隊在近5年時間里發展成六人團隊,成員為徐喻軍、薛顯志、胡宇坤、曾理、祝義惟,一共管理了13只公募產品和若干量化對沖專戶產品,預計規模超過60億。2017年以來,業績效應已經開始凸顯,尤其是今年以來量化基金業績普遍衰退,他們卻“逆勢”爆發,名列前茅。
六個人的精簡團隊
景順長城工會平時會組織員工進行體育活動,比如說打乒乓球、羽毛球等等,最積極參與活動的部門,就是這支量化團隊。雖然他們自稱“工科男隊”,團隊氣氛也很“工科”,平時除了做模型、搞研究,不太需要出差調研,也沒什么飯局,不過他們愿意在有限的時間里抓緊鍛煉放松。同事們對量化團隊的評價是“踏實、憨厚、不花哨。”
6個人的團隊看起來很精簡,兩名成員負責ETF及指數被動投資,兩名負責量化對沖專戶,一名程序員負責技術,黎海威自己目前管理3個公募量化產品。這樣的分工之外,每個成員都還兼顧量化策略和模型更新的研究工作,因此每個人身上都承擔著多重任務。不過黎海威卻成竹在胸,只要能做好“選對人”和“培養人”,團隊就能夠良性生長。
第一步就是選對人。在他看來,資管業務不是拼人數,而是拼素質;尤其是對于量化投資來說,理論框架和基礎模型是成熟的,已不再需要大量人員做大量策略進行大量試錯的工作。景順長城目前所用的模型及策略能夠承載相當數量的規模,只要核心成員把握關鍵決策,而人數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再加上身處在一間成熟的公募基金公司,投研、運營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強的支援。
“除了經驗之外,我們招人更看重他未來的潛力。潛力主要體現在背景之上,將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可以優勢互補。比如金融、會計經濟學背景的人,對基本面會比較了解;像統計或者是IT背景的,可能對數據處理、平臺搭建比較有想法;金融工程背景,在衍生品工具上會更熟一些。當然現在像大數據包括人工智能方向的,我們也會有興趣”,黎海威說。
這也正是景順長城這支量化團隊的構成背景,雖然只有6個人,但已經覆蓋了業務鏈上所有領域。黎海威自己是學經濟學和金融工程出身,曾就職于量化鼻祖BGI,有著豐富的A股量化投資經驗;基金經理徐喻軍是復旦大學理學碩士,曾就職于券商,擅長數據處理;專戶投資經理胡宇坤也是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在公募任職,在量化對沖投資領域也是資深投資經理;基金經理薛顯志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投資助理祝義惟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數學碩士,他們都是從學校畢業之后就加入了這支團隊;量化程序員曾理則是中國科學院工學碩士,他曾就職于騰訊公司負責程序開發。
第二步則是培養人。除了日常工作上的磨合之外,黎海威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和興趣,每年布置不同的研究課題,按時檢查研究進度,以培養團隊成員對量化策略及模型更新的研發能力。雖然看起來屬于“附加”業務,但團隊成員都感到受益匪淺,提高不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充實感和滿足感,因此研究課題受到積極擁戴,學習氣氛濃厚。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團隊當中沒有人稱黎海威為黎總,包括90后小鮮肉,也都是直呼海威的名字,和睦地打成一片。
薛顯志說,“如果說部門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海威是認真帶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平時只要他有一些想法或者看到一些好的文章,甚至是一個好的觀點,都會主動分享給我;而我有問題問他,他也會竭盡全力解答,或者幫我聯絡海外資源,把一些報告發給我。他給我們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研究平臺。”
當初徐喻軍從風控部門轉到量化團隊,他表示自己是黎海威帶入行的。“部門剛建立的時候只有我和海威兩人。而從當初到現在,團隊的風格一直是很開放和包容的,海威平時對大家的工作和研究都會給予一定的指導,盡可能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最終每個人的研究成果都不會被浪費。景順長城量化團隊的整個研究平臺是真正共享的,不管你是不是直接在管產品,只要有研究成熟的想法或者成果,都能體現到基金經理的操作中去,這確實是將團隊實力最大化的做法。
核心競爭力已經展現
公募的量化投資一直受到頗多限制。團隊最年輕的祝義惟在跟同行交流時曾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別的非公募團隊經常會聊一些聽起來很炫、非常前沿的量化技術,但在我們這里并不會因為看起來新鮮、花哨就去嘗試。”
“我們的多因子模型是經過很多市場驗證過的。”祝義惟發現,“堅持正確的東西才會發揮作用”,而真正的量化投資會用紀律性和嚴格的風控來保障業績的穩定性,它本質是樸實的,并不酷炫。
表面上看起來5年來只有3只量化公募產品,速度確實不快。但黎海威相當沉得住氣,用了整整一年多時間搭建好平臺之后,才發行了團隊第一只產品——景順長城滬深300指數增強。胡宇坤當初給黎海威提過很多建議,“我說能不能發一些量化的策略型產品,但海威說這些都不急,兩三年之內不考慮規模,咱們先做最擅長的東西,有了業績才有一切。事實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
他們抓住的第一波機會是在2014年,“因為我們是做基本面投資,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央行的決策對于市場風格切換非常明顯,我們基于貨幣周期、利率周期的判斷,于是堅持了一定倉位的價值股。當時做得很早,即便2013年全年和2014年前半年各月價值股都并無起色,我們仍然在2014年6月份以后逐漸把權重加在了價值股之上,之后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而今年以來量化基金的表現受到諸多吐槽,但景順長城卻逆勢保持了業績的穩定。景順長城滬深300指數增強今年前4個月取得了指數增強基金中的業績冠軍,收益率達到10.15%,規模也從成立時的3.82億元增長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35億元;一季度單季規模增長達到81%。
不論模型研發、產品布局還是團隊發展規劃,黎海威從一開始就設計好了自己的路徑和節奏,不疾不徐,并不輕易改變初心。經過近5年的發展和努力,景順長城量化團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長期系統化地開發大容量低換手的模型,主要運用多因子基本面策略,滿足機構或類機構客戶的需求。
曾理說,“我們基本上都是純做阿爾法的中性策略,權重和風險控制都得很嚴,爭取每年能跑贏基準十來個點。因此我們的基金適合長期持有,買上三五年一定有收獲。”
在一些追求頂尖量化技術的私募眼里,這樣可能不酷,但黎海威認為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我們的著力點一直在這里,倒不是非要博短期的相對排名或者很激進的高換手絕對收益,這樣的策略注定容量不會太大,可能就幾千萬或者是一個億的規模,對我們來說意義也不是很大,很難解決中國資管長線的需求,而我們更看重后者。”
扎實地走過前五年之后,景順長城量化團隊有了新的目標,業績和規模都再上一個臺階。
文/幽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