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0 00:21:50
記者發現兩件值得玩味的事——第一件是,27家已上市券商,其資產管理凈收入和規模占整個券商資管業50%以上;第二,規模和凈收入雙增大趨勢的背后,也有券商資管業務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有這兩個指標雙降的,還有一升一降的。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 晨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每經記者 陳 晨 每經編輯 肖鴻月
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已收官,被市場戲謔為“靠天吃飯”的券商業也交出了最后的成績單。不用多想,去年證券市場走勢低迷,券商業的成績自然也不會好到哪兒去。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發現,2016年資產管理業務較其他業務表現格外突出。
更有意思的是,仔細分析數據后,記者發現兩件值得玩味的事——第一件是,27家已上市券商,其資產管理凈收入和規模占整個券商資管業50%以上;第二,規模和凈收入雙增大趨勢的背后,也有券商資管業務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有這兩個指標雙降的,還有一升一降的。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資管業務表現搶眼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129家證券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同比下降42.97%;累計實現凈利潤1234.45億元,同比下降49.57%,這也成了自2012年以來,券商行業業績降幅最大的一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這不盡如人意的成績中,資管業務的表現卻成為券商業務中的一大閃光點。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129家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實現凈收入296.46億元,同比增長7.85%。雖然這一比例增長看似不高,但同其他業務對比之后,就能一目了然資產管理業務的表現到底如何。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租賃席位)為1052.95億元,同比下滑60.78%,為券商業務中下滑之最;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為568.47億元,同比下滑59.37%;利息凈收入為381.79億元,同比下滑35.43%。這么看來,資產管理行業實現7.85%的增長已實屬不易。
另外,再從凈收入占比增幅來看,券商資產管理業務也輕松超過前述三大業務。記者統計發現,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4.78%提升至2016年的9.04%,增長4.26個百分點。而在前述三大業務中,僅利息凈收入占比增幅實現正增長,上升1.36個百分點,其余二者則分別下降14.68和7.24個百分點。
除了凈收入外,資產管理規模也是值得一提的,同樣能說明券商資管業務的表現水平。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129家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受托金總額為17.82萬億元,相比2015年的11.88萬億元增長高達50%。
凈收入和規模:27家上市券商占比超一半
券商行業2016年共計129家,不過最值得關注的還是27家上市券商。記者統計發現,27家上市券商資管的三項業務(僅包括集合、定向和專向資管業務)凈收入153.29億元,占總體的51.71%;實現資產管理規模9.29萬億元,占總體(三項業務規模合計17.31萬億元)的53.67%。
再來看看凈收入方面。27家上市券商中,超過10億元的有5家,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申萬宏源和招商證券。而超過凈收入平均水平5.68億元的有9家,除前述5家外,還包括華泰證券、光大證券、長江證券和海通證券。
在凈收入的增速上,27家券商中,除中國銀河與中原證券無可對比數據外,有14家實現了正增長。其中,華泰證券、太平洋、國海證券和山西證券凈收入同比翻倍。而與之相反的是,西南證券、海通證券和東方證券的凈收入“攔腰斬斷”,尤其是西南證券,下滑比例高達近84%。
再來看規模方面。中信證券仍然穩居首位,達1.81萬億元,但是其后的排名卻有不小變化,后三名分別是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規模均在8000億~9000億元。另外,記者統計發現,27家資產管理規模平均為3440.88億元,超過這一均線水平的除前述4家券商外,還有申萬宏源和招商證券。
在規模的增速上,27家券商中,僅有兩家規模下滑,其余均實現上漲。比如東北證券、國海證券、山西證券和華安證券等8家,規模增長速度實現同比翻倍。
9家券商規模和收入成反向
看來,這27家券商資管業務確實是了得的,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在券商資管規模和凈收入雙升背后,也有不太一致的步伐。
從資管業務的規模和凈收入兩個指標來看,在可比的25家券商中,有14家實現了雙升,占比逾五成。
比如雙升格局下的華泰證券,2016年集合、定向和專項業務合計實現(以下簡稱資管三項業務)規模和凈收入8856.62億元和8.8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04%和542.75%。
還有國泰君安,2016年資管三項業務規模和凈收入分別為8703.90億元和18.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07%和22.82%。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資管在2016年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創新及產品創新,同時還成立了跨境業務部,積極布局海外主動管理業務。
數據進一步顯示,還有2家券商資管業務的規模和凈收入兩個指標為雙降;其余9家,均進入規模上升,有的甚至創出歷史新高,而凈收入下降的怪圈。如西南證券,2016年資管三項業務規模和凈收入分別為1103.23億元和1.13億元,其中規模增長24.14%,但是凈收入卻下滑83.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