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wen) 2016-03-21 01:26:15
在馮飛看(kan)來(lai),中國的(de)產能過(guo)(guo)剩(sheng)問題(ti),實際(ji)上在國外都曾出現過(guo)(guo),但中國產能過(guo)(guo)剩(sheng)問題(ti)還(huan)有自己的(de)個性原因(yin),首先(xian)就是(shi)政(zheng)府的(de)經濟(ji)職能問題(ti);其次(ci)是(shi)市場機制(zhi)發(fa)育不足(zu)。因(yin)此治(zhi)理產能過(guo)(guo)剩(sheng)必須標本兼治(zhi),既要(yao)關注當前去(qu)產能,又要(yao)著(zhu)眼于長效機制(zhi)的(de)建立。
每經編輯(ji)|每經記(ji)者(zhe) 馮彪
◎每經記者 馮彪
3月19日(ri),在中國(guo)發(fa)展高層論壇(tan)(tan)2016“去(qu)產能(neng)和去(qu)杠(gang)桿(gan):邁過結(jie)構(gou)調整之檻(jian)”分(fen)論壇(tan)(tan)上,工信(xin)部副部長馮(feng)飛(fei)發(fa)表了他對去(qu)產能(neng)的(de)看法。曾為國(guo)務院發(fa)展研究(jiu)中心(xin)產業(ye)經濟領域專(zhuan)家(jia)的(de)馮(feng)飛(fei)表示(shi),要從學術角度而非政(zheng)策的(de)角度談這(zhe)個問題(ti)。
在(zai)馮飛看來,中(zhong)國(guo)的(de)產能過(guo)(guo)剩(sheng)問題(ti),實際上在(zai)國(guo)外都曾(ceng)出現(xian)過(guo)(guo),但(dan)中(zhong)國(guo)產能過(guo)(guo)剩(sheng)問題(ti)還有自(zi)己的(de)個性原因(yin),首先就是政府(fu)的(de)經濟(ji)職能問題(ti);其次是市場(chang)機制發育不足。因(yin)此治理產能過(guo)(guo)剩(sheng)必(bi)須標本兼治,既要關注(zhu)當前去(qu)產能,又要著眼于長效機制的(de)建立。
中(zhong)國社(she)會科學(xue)院工業經(jing)濟(ji)研究所副研究員原(yuan)磊對《每日經(jing)濟(ji)新聞》記者說:“我國產能過剩很大(da)程度上是市場機(ji)制不健(jian)全,政府干預過多造成(cheng)市場信號扭曲。”
在此次分論壇上,來自日本的野村控股株式(shi)會社會長古賀(he)信(xin)行(xing)認為,日本去產(chan)能的經(jing)(jing)驗(yan)表明,需(xu)(xu)要(yao)從供給側而不是需(xu)(xu)求側采取措(cuo)施,要(yao)讓(rang)那(nei)些已經(jing)(jing)沒有(you)競爭(zheng)力的企業盡快(kuai)退出市場。此外還需(xu)(xu)加(jia)強(qiang)研(yan)發,提高勞動生產(chan)率。
●中國:近期(qi)重點抓好煤鋼去(qu)產能
3月20日,在此(ci)次論壇上,國務院副總(zong)(zong)理(li)張高麗也在主(zhu)旨演講中(zhong)提及,近期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xing)業去產(chan)能,堅持市場倒逼(bi)、企業主(zhu)體(ti)、地方組織(zhi)、中(zhong)央支(zhi)持,運(yun)用(yong)經濟、法(fa)律、技術、環保(bao)、質量、安(an)全等手段,推動(dong)產(chan)能過剩行(xing)業壓縮總(zong)(zong)量、調整結(jie)構、轉型升級。
產能(neng)過剩問題(ti)在美(mei)國、日本和歐洲等經濟(ji)體(ti)也曾出現過。
古賀信行進一步表示,在20世(shi)紀(ji)90年代,日本就曾出現過(guo)產能過(guo)剩、債務過(guo)剩和(he)就業過(guo)剩的現象,也(ye)就是人員(yuan)臃腫。
日本當年(nian)的情(qing)況(kuang)與當下中(zhong)(zhong)國(guo)頗有(you)相似之處。馮(feng)飛也表示,上世紀90年(nian)代末以來,中(zhong)(zhong)國(guo)經濟告(gao)別了短缺(que)經濟之后,產能過(guo)剩(sheng)問題(ti)一直揮之不去,這(zhe)是對(dui)中(zhong)(zhong)國(guo)經濟影響非常(chang)大的一個隱患。
在馮飛看(kan)來,經歷(li)高速(su)增(zeng)長(chang),再疊加外部的(de)沖擊是各國出現產能過(guo)剩的(de)共(gong)性原(yuan)因。
例如,日本上世紀70年代是因為受(shou)石油(you)危機(ji)的(de)影(ying)響。中國在“十一五”時(shi)期出現超過(guo)(guo)11%的(de)年均GDP增速,后(hou)來(lai)再疊加上全球性(xing)金融危機(ji)的(de)外部影(ying)響因素,使得內外需快速收縮,產能過(guo)(guo)剩問題凸顯出來(lai)。
與此同時,在馮飛看來,中(zhong)國的(de)(de)產(chan)能(neng)(neng)過剩也有(you)一些(xie)個性的(de)(de)原(yuan)因(yin)。他說:“第(di)一還是(shi)政府經濟職(zhi)能(neng)(neng)的(de)(de)問題(ti),經濟功能(neng)(neng)的(de)(de)問題(ti)。我們是(shi)不是(shi)對(dui)企業(ye),對(dui)產(chan)業(ye)直接干預(yu)的(de)(de)程度大了(le)?我看有(you)的(de)(de)專家講,中(zhong)國改(gai)革開(kai)放三十多年的(de)(de)經驗之一,是(shi)地區間的(de)(de)經濟競爭,這(zhe)是(shi)經驗,同時也是(shi)產(chan)生諸(zhu)多問題(ti)的(de)(de)原(yuan)因(yin)。”
原磊對(dui)《每日經濟新(xin)聞》記(ji)者舉例說:“地方政府(fu)為(wei)了(le)政績、稅收(shou)(shou),大(da)量(liang)招商引資。政府(fu)成(cheng)為(wei)經濟發展(zhan)的主體,但卻很少(shao)從市(shi)場需(xu)求考(kao)慮,甚至盲目投資,造成(cheng)產(chan)(chan)能過(guo)剩(sheng)。另(ling)外(wai),政府(fu)補貼導致某(mou)些行業成(cheng)本(ben)收(shou)(shou)益(yi)信號扭(niu)曲,也會帶(dai)來產(chan)(chan)品過(guo)剩(sheng)。”
此外,馮飛提(ti)及,市場機(ji)制(zhi)的(de)發(fa)(fa)育(yu)不(bu)足也是我(wo)國面臨的(de)個性原因。例(li)如(ru),由(you)于公司治理結構發(fa)(fa)育(yu)的(de)不(bu)健全,導(dao)致企業(ye)在理性決策上會(hui)出現偏差(cha)。市場機(ji)制(zhi)的(de)缺陷也會(hui)造(zao)成信息的(de)不(bu)充分(fen)、不(bu)對稱這樣一些問(wen)題。
“因此,在治(zhi)(zhi)理產(chan)能(neng)過(guo)剩這個(ge)問(wen)題上,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標本兼治(zhi)(zhi),既關注當(dang)前產(chan)能(neng)過(guo)剩的(de)去產(chan)能(neng)工作,同時也要著眼于長效機(ji)制(zhi)的(de)建立(li)。”馮飛(fei)說。
●日本(ben):去產(chan)能曾走(zou)過彎(wan)路
在應(ying)對產能過剩上,古(gu)賀(he)信(xin)行(xing)介紹,日本政府(fu)最開始把原因簡單歸結為經濟的(de)周(zhou)期性(xing)變化(hua),所以推出了一系(xi)列(lie)的(de)財政刺激措施(shi)(shi),以圖能夠讓經濟重(zhong)新景氣起來。例如,在公共基(ji)礎設施(shi)(shi)方面進行(xing)大量投(tou)資。
值得注意的(de)是,古賀信(xin)行提及(ji),日(ri)本政府為了(le)維持就(jiu)(jiu)業(ye)(ye),對一些名存(cun)實亡的(de)“僵尸企(qi)業(ye)(ye)”進行支持和(he)救(jiu)助(zhu),這導致的(de)結果就(jiu)(jiu)是日(ri)本的(de)企(qi)業(ye)(ye)在(zai)去(qu)產能和(he)去(qu)杠桿(gan)這些方面基本上是停滯不前的(de)。
在古(gu)賀信行(xing)看來(lai),讓(rang)這(zhe)些(xie)(xie)僵(jiang)尸企業(ye)名存實亡地繼續存在下去,代價是非常(chang)高昂的(de)。銀行(xing)的(de)不(bu)良貸款將進(jin)一步增加,而(er)且(qie)一些(xie)(xie)健康(kang)的(de)企業(ye)需要和(he)這(zhe)些(xie)(xie)僵(jiang)尸企業(ye)進(jin)行(xing)競爭(zheng),這(zhe)樣的(de)競爭(zheng)是不(bu)平等的(de),以至于整(zheng)個日本產(chan)業(ye)的(de)生產(chan)效率和(he)整(zheng)個經濟都被(bei)拖累了。
古賀信(xin)行介紹,2001年,日本才真(zhen)正(zheng)開始積(ji)極正(zheng)視僵(jiang)尸企業的(de)問題(ti),經濟(ji)政(zheng)策(ce)重心才從(cong)財政(zheng)刺激轉變為結構(gou)性的(de)改革,并且推出(chu)了金融再(zai)生計劃,對(dui)銀(yin)行的(de)不良債權(quan)進行處理,建立了專門(men)的(de)機構(gou)叫作(zuo)產業再(zai)生機構(gou)。
原磊對(dui)《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說:“韓國(guo)、日(ri)本(ben)都經歷(li)過從需求側轉(zhuan)向供給側調整的(de)(de)過程,主要是(shi)減(jian)少政府對(dui)市(shi)場(chang)的(de)(de)干(gan)預,并且加大(da)對(dui)企業研發的(de)(de)支持力度。這讓日(ri)本(ben)企業的(de)(de)勞動生產率得以(yi)提(ti)升(sheng)。因此,可以(yi)說日(ri)本(ben)經歷(li)的(de)(de)‘失去(qu)的(de)(de)十(shi)年’其實(shi)也(ye)是(shi)日(ri)本(ben)體制機制轉(zhuan)變的(de)(de)十(shi)年。”
在原磊看來(lai),我國經濟體量大(da),產(chan)能過剩壓力嚴重。
“我(wo)(wo)國提出(chu)從供給側發力(li)去產(chan)能,我(wo)(wo)認為最根本(ben)的就是體(ti)制(zhi)機制(zhi)上的轉(zhuan)變,讓企業成為市場主體(ti)。另外就是企業和政府加大(da)技術研發,調整經濟(ji)結構(gou),完(wan)成經濟(ji)發展(zhan)動力(li)的轉(zhuan)換。”原磊說。
經歷高速增長(chang),再疊加外部的沖擊是(shi)各國出現產(chan)能過剩(sheng)的共性原因(yin)。在治理產(chan)能過剩(sheng)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我們(men)必須要標本兼治,既關(guan)注當前(qian)產(chan)能過剩(sheng)的去(qu)產(chan)能工(gong)作(zuo),同時也要著眼(yan)于長(chang)效機制的建(jian)立。——工(gong)信部副部長(chang)馮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xin)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ke)聯(lia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ying)關注(zhu)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