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wen) 2016-03-14 17:42:20
上汽集團(tuan)副總裁張海(hai)亮離(li)職了,和(he)丁(ding)磊(lei)(lei)那(nei)時一樣,互聯網企業或成為(wei)其下(xia)一站(zhan)。3月11日,有(you)媒體報道張海(hai)亮或充(chong)當(dang)特(te)斯拉(la)中國“救火隊員”的角色。3月14日,消息稱,和(he)丁(ding)磊(lei)(lei)那(nei)時一樣,他(ta)去了樂視。
每(mei)經編輯|每(mei)經記者(zhe) 劉(liu)旭
每經記者 劉旭
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亮離職了,和丁磊那時一樣,互聯網企業或成為其下一站。3月11日,有媒體報道張海亮或充當特斯拉中國“救火隊員”的角色。3月14日(ri),消息稱,和丁磊(lei)那時一樣,他(ta)去了樂視(shi)。
“樂視的確有新管理層人士加盟,但并不是張海亮,”樂視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新管理層人士在即將到來“316樂視(shi)車聯網”發布會上(shang)正(zheng)式亮(liang)相。
樂視的否認給特斯拉留下了一絲想象空間。雖然均為汽車行業的新勢力,但在對傳統汽車業高管的態度上,特斯拉與樂視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從丁磊、呂征宇等管理層一系列汽車人的加入,以及與阿斯頓•馬丁、奔馳等傳統汽(qi)(qi)車(che)巨(ju)頭汽(qi)(qi)車(che)的(de)(de)合作,樂視造(zao)車(che)希望通過傳統汽(qi)(qi)車(che)制造(zao)業(ye)的(de)(de)嚴謹(jin)背書(shu),與互聯網為(wei)代表的(de)(de)商業(ye)模式(shi)結(jie)合,打造(zao)新(xin)生態。
“我們不主要做硬(ying)件,但即便比拼硬(ying)件,我們也不差。”丁磊接受《每日經濟新(xin)聞(wen)》記(ji)者采(cai)訪時表示。
而特斯拉自進入中(zhong)(zhong)國(guo),就選(xuan)擇(ze)了一(yi)條與汽車(che)行業(ye)(ye)(ye)幾(ji)乎不相交的(de)發展路徑,但成績并不盡(jin)如人意(yi)。“其(qi)實,特斯拉急需傳統汽車(che)行業(ye)(ye)(ye)的(de)專業(ye)(ye)(ye)人士(shi)加(jia)盟,理順其(qi)在中(zhong)(zhong)國(guo)市(shi)場(chang)的(de)戰略布局,”一(yi)位汽車(che)行業(ye)(ye)(ye)分析人士(shi)表(biao)示,在本輪電動車(che)布局中(zhong)(zhong),特斯拉在中(zhong)(zhong)國(guo)算(suan)是“起大早(zao)趕晚集”了。
2013年特(te)斯(si)拉(la)開始在中(zhong)(zhong)國市場(chang)建(jian)立展廳,并通過鄭順景、沈琪等一系列“賓利系”經銷商打造了特(te)斯(si)拉(la)“中(zhong)(zhong)國豪華車(che)新貴”形象。此后(hou),“蘋(pin)果系”吳碧瑄等多位高(gao)管加盟,試圖打造“車(che)界蘋(pin)果”。再后(hou)來,由于銷量(liang)難(nan)盡人意(yi),特(te)斯(si)拉(la)中(zhong)(zhong)國管理層再次更迭,管理充電(dian)樁部分的朱曉彤臨危受(shou)命,從基礎設施入手,艱(jian)難(nan)扭轉特(te)斯(si)拉(la)在中(zhong)(zhong)國市場(chang)的尷尬局(ju)面。
經過多次更迭,特斯拉距離主流汽車企業的愿景漸行漸遠。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分析認(ren)為,“對于一家汽(qi)車公司來說,中國絕(jue)不是業(ye)余演出之地(di),而(er)應該成(cheng)為主要(yao)秀場。為了成(cheng)為全球第一大(da)電動(dong)汽(qi)車公司,特(te)斯拉不僅需要(yao)具備優于比(bi)亞(ya)迪等本土廠(chang)商(shang)的競爭力,還應當在中國本土實現超過比(bi)亞(ya)迪的銷量(liang),需要(yao)輕易擊敗它們。”
那么(me),問(wen)題(ti)來(lai)了,特(te)(te)斯拉憑什么(me)可(ke)以(yi)做到?且不論(lun)充電、基礎設施等(deng)一(yi)系列技術難題(ti)的突破,僅從政府公關、與主(zhu)流汽車企業的合作(zuo)、以(yi)及(ji)供應商(shang)、渠道等(deng)產業鏈建設等(deng)體系能力而言,特(te)(te)斯拉都需要有(you)中國汽車企業從業經驗的高管們(men)“力挽狂瀾”。
也是因此,“丁磊張海亮們”成了特斯拉的最佳選擇。于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過。2015年6月,前上(shang)汽集(ji)團副總裁、上(shang)海(hai)(hai)通用(yong)總經理、前上(shang)海(hai)(hai)市浦東新(xin)區(qu)副區(qu)長丁磊回歸汽車業,傳言(yan)去處便是特(te)斯拉(la)。然(ran)而,伴隨丁磊高調加盟(meng)樂(le)視,傳言(yan)自破。
這無疑是樂視的幸事,而特斯拉的關注度也因此被甩了好幾條街。進入中國之時,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對(dui)中(zhong)國(guo)寄予厚望,但由(you)于兩(liang)年未能完成預期,特(te)斯拉在中(zhong)國(guo)市場已經錯過最初(chu)進入市場最有利時機。
數據顯示,2014年在中國銷量僅為3500輛,2015年3月在中國裁員約30%。在2015年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銷售電動車3025輛,而此前曾定下1萬輛的年度目標,最終未能達到。因此,馬斯克調整了2016年的銷量,今年特斯拉只需要銷售5000輛汽車就完成任(ren)務了。
今年對于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尤為重要。上半年,特斯拉走量車型Model 3即將登陸中國市場,而SUV車型Model X已經宣布中國區售價。來自TechCrunch分析認為,2016年可能成為(wei)特斯拉在(zai)中國(guo)的“旗(qi)幟年份”。
此時,以樂視、特斯拉為代表的互聯網造車、硅谷造車企業,需要加速融入中國汽車產業。“這是特斯拉早就應該完成、但至今也沒有開始的關鍵一步。”上述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特斯拉在用人思路尤其是在中國區負責人的選人思路上一直表現得非常強勢,管理層在行業資源、資歷難以hold住,是特斯拉未能(neng)把最初“高大(da)(da)(da)上”的品牌形象和大(da)(da)(da)量擁躉(dun),最大(da)(da)(da)限度地轉化為市場(chang)快速發(fa)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直接(jie)使其在國內陷入(ru)了各種(zhong)水(shui)土(tu)不服的境地。
丁(ding)磊已(yi)經錯(cuo)過了,張海亮還(huan)有一線希望。但是(shi)(shi)來自特斯拉的(de)聲音(yin)顯示,他們并(bing)沒有對(dui)這位車(che)界大腕兒給予足夠重視和吸引(yin)力。《每日經濟新聞》認為,無論是(shi)(shi)丁(ding)磊還(huan)是(shi)(shi)張海亮,對(dui)于特斯拉或者互聯網造車(che)企業來說,都是(shi)(shi)至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bao)社授權(quan),嚴禁(jin)轉(zhuan)載或(huo)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zhe)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nin)(nin)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lian)系(xi)我(wo)們要求撤下您(nin)(nin)的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