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中海地產重組兩年從“諸侯”到“集權” 巨輪降速“郝舵手”的后變革難題

每經網(wang) 2016-01-26 14:04:10

一手掀起改革(ge)的(de)(de),正是中國海(hai)外(wai)發展(zhan)董事(shi)會主席(xi)郝建(jian)(jian)民(min)。兩(liang)年(nian)多前,郝建(jian)(jian)民(min)從(cong)孔慶平手里接過中海(hai)地(di)產(chan)的(de)(de)“帥旗”,成為第三(san)代掌門人。歷經管理層換代、內部構(gou)架大調整(zheng)的(de)(de)中海(hai)地(di)產(chan),在這兩(liang)年(nian)間已(yi)經完全打上了郝建(jian)(jian)民(min)鮮明的(de)(de)個人風格——高度集權,凌厲盡顯。

在漫長卻風(feng)云變幻(huan)的(de)30多(duo)年房地產長河中,孫文杰、易軍(jun)、孔慶平(ping)、郝建民、陳誼、官慶等關系(xi)中國海外發展命脈的(de)關鍵人(ren)物,在這(zhe)方舞臺上陸續(xu)登場(chang)、離場(chang)。

1月19日,中建系重組大幕正式落下之后,中海地(di)產(chan)總裁(cai)陳誼請辭(ci),掀起外界對中海地(di)產(chan)內部“三權分立”垂直管(guan)理(li)集權制(zhi)的議論聲(sheng)浪。

一手掀起改革的,正是中國海(hai)(hai)外發展董事會主席郝(hao)建民。兩(liang)年(nian)多前,郝(hao)建民從孔慶平手里(li)接過中海(hai)(hai)地產(chan)的“帥旗”,成(cheng)為第三代掌門人(ren)(ren)。歷經(jing)管理(li)層換代、內部構架大調整的中海(hai)(hai)地產(chan),在這兩(liang)年(nian)間已經(jing)完全(quan)打上(shang)了郝(hao)建民鮮(xian)明的個人(ren)(ren)風格—高度集權,凌厲盡顯。

新一(yi)任權力核(he)心,在(zai)郝建民手(shou)中,他(ta)需要負(fu)責(ze)的(de)上(shang)級是(shi)中建工程總公司董事長官慶。

下一個(ge)十年(nian)(nian),如(ru)何重塑核(he)心競爭力與再造(zao)機制,是(shi)郝(hao)建(jian)民直面的(de)(de)(de)中(zhong)海(hai)地產(chan)發展兩大難題。在(zai)最(zui)重人事安(an)排的(de)(de)(de)央企,郝(hao)建(jian)民或許還有一些(xie)煩惱:未(wei)能(neng)增補進中(zhong)建(jian)工(gong)程管理局的(de)(de)(de)領導班子,這(zhe)也(ye)是(shi)近15年(nian)(nian)來,繼孫文杰、孔(kong)慶平之后(hou),中(zhong)海(hai)地產(chan)負責人首(shou)次(ci)未(wei)進集團領導班子。

“郝(hao)距離中(zhong)建派(pai)那條線,(情(qing)感上(shang)(shang))太遠了,”“服役”19年(nian)之久的老中(zhong)海(hai)人程凱(化(hua)名)對(dui)(dui)時(shi)代周報記(ji)者透露(lu)說,沒(mei)有進入最高決策(ce)層,郝(hao)的命運就(jiu)很可能掌握在別(bie)人手上(shang)(shang)。時(shi)代周報記(ji)者聯系中(zhong)海(hai)地產(chan)方(fang)面希(xi)望進行采(cai)訪,對(dui)(dui)方(fang)稱沒(mei)有發言權。記(ji)者繼而(er)采(cai)訪中(zhong)國海(hai)外發展,其(qi)香港(gang)企訊部回(hui)復(fu)表示(shi),“已把問題(ti)記(ji)錄,但(dan)相關回(hui)復(fu)將以公(gong)告為主(zhu)”。

三代掌門新老交替

孫(sun)文(wen)(wen)杰(jie)是中海(hai)地產的(de)一(yi)手締造者(zhe)。一(yi)直到今天(tian),中海(hai)地產還沿著孫(sun)文(wen)(wen)杰(jie)打下的(de)基礎做慣性發(fa)展。

上個世(shi)紀(ji)70年代末(1979年),中(zhong)建(jian)工程總公(gong)司在(zai)香(xiang)(xiang)港安家(jia)落(luo)戶成(cheng)立了中(zhong)國海(hai)(hai)外集(ji)團(tuan),下設中(zhong)國海(hai)(hai)外發展和中(zhong)國建(jian)筑(zhu)(zhu)國際等(deng)公(gong)司。1981年,孫(sun)文(wen)杰(jie)被派往香(xiang)(xiang)港,成(cheng)為中(zhong)國海(hai)(hai)外集(ji)團(tuan)總經理。在(zai)發現不少港企靠房地產(chan)獲利的方法后,他(ta)作(zuo)出一個重要決定:從(cong)建(jian)筑(zhu)(zhu)跨入(ru)地產(chan)。

現在(zai)來看,如果(guo)不跨出這一(yi)步(bu),就(jiu)很難(nan)有(you)中建(jian)工程(cheng)總公(gong)司(si)的今天。直到現在(zai),中建(jian)工程(cheng)總公(gong)司(si)的上市平臺——中國建(jian)筑(zhu)股份有(you)限公(gong)司(si)(601668.SH,以(yi)下簡稱(cheng)“中國建(jian)筑(zhu)”)很大一(yi)部分盈利還來自房地(di)產業(ye)。

中(zhong)國建筑年中(zhong)報數(shu)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zhong)國建筑總(zong)營(ying)收約(yue)4137.34億(yi)元,凈利(li)約(yue)137.33億(yi)元。其中(zhong),只(zhi)占(zhan)總(zong)營(ying)收13.9%的(de)地產(chan)業務,卻貢(gong)獻(xian)了39.2%的(de)總(zong)毛利(li);而占(zhan)總(zong)營(ying)收比(bi)例(li)高達(da)71.9%的(de)房(fang)建業務,毛利(li)貢(gong)獻(xian)占(zhan)比(bi)只(zhi)約(yue)46.1%。二者毛利(li)率差(cha)距懸(xuan)殊,其中(zhong)地產(chan)毛利(li)率33.8%,而房(fang)建毛利(li)率水平僅7.7%。

1992年,中(zhong)國海外(wai)發展上市,這是第一家(jia)以(yi)自身在港(gang)資產直接上市的中(zhong)資公司。在寸土寸金(jin)的香(xiang)港(gang),靠著(zhu)給港(gang)島九分之一填海造地面積,幾十公里長的供水管線,超(chao)1000萬平方米的住宅建造及香(xiang)港(gang)機場等標志(zhi)性工程,中(zhong)國海外(wai)集團確立了(le)領袖(xiu)地位。

黑色之年1997年9月,亞洲金融風暴襲(xi)擊香港,股市、樓市雙重狂跌70%多(duo)。孫文(wen)杰用“滅頂之災”來形容那場災難(nan),“10年辛(xin)苦掙(zheng)的錢,一(yi)夜(ye)工(gong)夫打(da)回原形”。

中國(guo)海外(wai)發展(zhan)幾近破產邊緣(yuan)。這一年,孔(kong)慶(qing)平首次(ci)以(yi)董事(shi)局成(cheng)員(yuan)身份,出現在中國(guo)海外(wai)發展(zhan)的(de)財報里,任執行董事(shi)。

“陰(yin)差陽錯的是(shi),內(nei)地(di)(di)(di)的擴張(zhang)卻拯救了艱難中(zhong)(zhong)(zhong)的中(zhong)(zhong)(zhong)國(guo)(guo)海外發展,”程凱(kai)對時代(dai)周報記者回憶說,1988年(nian)(nian)8月,深(shen)(shen)圳(zhen)市(shi)政(zheng)府正式批復了中(zhong)(zhong)(zhong)國(guo)(guo)海外發展在深(shen)(shen)圳(zhen)設立分公司,中(zhong)(zhong)(zhong)海地(di)(di)(di)產的前(qian)身就此(ci)誕生。第一個十年(nian)(nian)里,中(zhong)(zhong)(zhong)海地(di)(di)(di)產雖僅先后進入(ru)了深(shen)(shen)圳(zhen)、上海、廣州、北京4個城市(shi),但內(nei)地(di)(di)(di)項(xiang)(xiang)目特別是(shi)持(chi)有物業項(xiang)(xiang)目回流的現金(jin)給了中(zhong)(zhong)(zhong)海地(di)(di)(di)產寶貴的喘息機會。

孔慶平(ping)事后也回(hui)憶(yi)說(shuo):“我們用(yong)了(le)三四年時間撫平(ping)了(le)那次(ci)金(jin)融風暴的(de)創傷。但市場一有風吹草動(dong),‘傷口(kou)’就會隱(yin)隱(yin)作痛。”這次(ci)危機,至(zhi)今仍警醒中(zhong)國海外(wai)發(fa)展(zhan)要穩健經營。

正是這(zhe)次危機,孫文(wen)杰作出了另一個重(zhong)要(yao)決定,地產(chan)(chan)業(ye)務(wu)(wu)戰略性轉移,將投(tou)資重(zhong)點轉向內地。經過5年(nian)的(de)“臥薪嘗膽”,孫文(wen)杰、孔慶(qing)平團(tuan)隊在2002年(nian)8月通過增資擴股、改制重(zhong)組(zu),正式成(cheng)立(li)中(zhong)海地產(chan)(chan),后者(zhe)成(cheng)為中(zhong)國(guo)海外發(fa)展內地地產(chan)(chan)業(ye)務(wu)(wu)的(de)核心旗艦。

這一年,是中國海(hai)(hai)外發展的(de)(de)關鍵(jian)之年,戰(zhan)略重心(xin)的(de)(de)轉移讓其慢(man)慢(man)駛入快車道。郝建(jian)民此時正式登場,任中海(hai)(hai)地(di)產總經理,主持中海(hai)(hai)地(di)產工(gong)作(zuo)。

“孫文杰最(zui)先起用了(le)郝建民,”程凱對時代周報(bao)記者說,1995-2001年間,郝先后被派到北京、深圳公司分(fen)管業務。此后的10多年間,郝的工(gong)作主要是對孔慶平負責。

中(zhong)國(guo)海(hai)外發展的歷年(nian)財(cai)報,勾勒出了孫、孔、郝的交集(ji),最(zui)早就(jiu)發生在(zai)香港(gang)。1987年(nian)一畢業(ye),22歲青年(nian)人郝建(jian)民(min)就(jiu)到了中(zhong)建(jian)工(gong)程總(zong)公司(si)。兩(liang)年(nian)后,郝被派往香港(gang),成為孫、孔二人的下(xia)屬。在(zai)此(ci)之前,1982年(nian)進入中(zhong)國(guo)建(jian)筑工(gong)程總(zong)公司(si)的孔慶平,在(zai)1987年(nian)被派駐香港(gang)。

1998年,在中國海外發展的(de)(de)高管名(ming)單里,第一次出現了(le)郝(hao)建民的(de)(de)名(ming)字,被委任為(wei)公司董(dong)事及北京區域(yu)董(dong)事總(zong)經理。

2001年,孫(sun)文杰(jie)回(hui)到內地,走馬(ma)上任中建(jian)總公司(si)總經理(li)。孔慶平隨(sui)后(hou)接任了(le)中國海外發展董(dong)事會(hui)主(zhu)席職位,而(er)郝建(jian)民則(ze)一路升為副(fu)主(zhu)席兼行政總裁。

兩年多前的2013年8月6日,孔慶平(ping)卸任中國海外發展董事會主席職位,但繼續擔任中建工程總(zong)公司(si)副總(zong)經理、黨組(zu)成員等領(ling)導班子崗位。

彼時(shi),48歲郝建民是他的(de)接班人,自此,中(zhong)國(guo)海外發展及中(zhong)海地產,完全進入“郝時(shi)代”。

重組背后的博弈

地產黃金十(shi)年,在孔慶平與郝建(jian)民合作之時洶涌而來,盈利(li)能力最強成為中國(guo)海(hai)外發展身上最顯眼的(de)標簽。

2003-2014年間,中(zhong)國海外發展的年均(jun)凈利潤(run)復合增長率達(da)到39.5%,股東攤占純利復合增長率為40%,平均(jun)股東資金回(hui)報為23%,實現了有質量(liang)的可持(chi)續(xu)增長。這幾項業績指標,連續(xu)12年保持(chi)全行業第一(yi)。

誘(you)人的(de)地產(chan)利潤,也是中建工程總公司最為看重的(de)。

2011年(nian)(nian),剛剛執掌中(zhong)建工(gong)程總公司一年(nian)(nian)的易軍在接受《清華(hua)管(guan)理評論(lun)》專訪時(shi)說,“我們希望再通過5-6年(nian)(nian)的時(shi)間,能夠將中(zhong)國建筑的主業房屋建筑、基礎設施(shi)、地產(chan)的收(shou)入占比調整為5:3:2,利(li)潤占比則反過來為3∶2∶5。”這意味著(zhu),20%的地產(chan)提供(gong)公司50%以(yi)上的利(li)潤占比。

如何(he)切(qie)贅(zhui)求(qiu)生,化解中建(jian)體系內房地產板塊同業競爭頑(wan)疾,并做(zuo)大做(zuo)強的(de)(de)重任,落在了(le)易軍(jun)身上。就(jiu)在前一年(nian),中建(jian)工程總(zong)公(gong)司(si)一把手孫(sun)文杰退休后(hou),易軍(jun)接棒(bang)為董事長兼黨組(zu)書記(ji),明(ming)確了(le)新領導班子的(de)(de)核心。

2009年(nian)(nian)7月,經過(guo)整(zheng)(zheng)整(zheng)(zheng)三年(nian)(nian)的運籌(chou)和(he)努力,中國建筑(zhu)在A股(gu)上市,510.6億元募資創彼時全球建筑(zhu)及地產行業(ye)最(zui)大IPO紀錄,中建工程總公司是最(zui)大股(gu)東,持股(gu)56.45%。

那份長達487頁的招股書(shu),第一次撥(bo)開了中(zhong)國(guo)建筑統紛繁復雜(za)的業務枝椏。其地(di)(di)產業務涉及三家上市公司(si)—中(zhong)建國(guo)際、中(zhong)國(guo)海(hai)外發(fa)展和中(zhong)國(guo)建筑本身,并主(zhu)要分為(wei)三塊:中(zhong)海(hai)地(di)(di)產、中(zhong)建地(di)(di)產和總公司(si)下屬(shu)各工程局及設計院運營(ying)的房地(di)(di)產業務,前兩者為(wei)主(zhu)要地(di)(di)產平臺。

業務(wu)劃(hua)分上,中海地(di)(di)產以(yi)發展(zhan)中高檔住宅為主(zhu),中建地(di)(di)產則從事中海地(di)(di)產之外的業務(wu),包括(kuo)各類中低端住宅及保障(zhang)房等。中建地(di)(di)產的前身(shen)是1990年6月成立的中國建設機械華東(dong)公司,由(you)其(qi)在2008 年11 月改(gai)制后更(geng)名而來。

“早(zao)年,條件放開(kai),中(zhong)建八(ba)大局和眾多設計院手里都有(you)(you)房(fang)地產(chan)(chan)項目,掛靠在中(zhong)建地產(chan)(chan),”在中(zhong)海地產(chan)(chan)服務21年后離開(kai)的(de)高管張(zhang)睿(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shao)說,這些地產(chan)(chan)屬(shu)于八(ba)大局等自己(ji)管理與開(kai)發,不成規模,比較零(ling)星,所(suo)以沒(mei)有(you)(you)劃進日后的(de)重組(zu)范圍。

兩大(da)平臺(tai)間地產業務(wu)分肥(fei)、互搏、同業競爭的(de)狀況正(zheng)日漸明顯。2009年(nian)底,中(zhong)建地產以樓(lou)板(ban)價3.25萬元/平方(fang)米(mi)搶下了上海新江灣城地王,開發(fa)高(gao)端(duan)樓(lou)盤。2010年(nian),中(zhong)國海外發(fa)展(zhan)收(shou)購光大(da)地產并(bing)更名為(wei)“中(zhong)海宏(hong)洋”,布(bu)局三(san)、四線城市。

“中海地產(chan)(chan)與中建地產(chan)(chan)合(he)并的說法,在2010年起傳得熱火(huo)朝天,”張睿對(dui)時代周報記者(zhe)回(hui)憶說,“整合(he),意味(wei)著利益格局的重(zhong)新劃分(fen)和人事調整。由于中海地產(chan)(chan)長期跟中建系總部(bu)叫板,這也導致(zhi)總部(bu)領導積怨已久,一肚子意見,準備收編中海地產(chan)(chan)。”

“那會,總部領導回來給中(zhong)海地(di)產(chan)高管開會,態度都是對(dui)中(zhong)海沒(mei)有認同感,”張睿對(dui)時(shi)代周報記者說,除(chu)了使勁表揚(yang)中(zhong)建地(di)產(chan)外,該領導都是讓中(zhong)海地(di)產(chan)要(yao)學(xue)會感恩,要(yao)感謝總公(gong)司的政策給了中(zhong)海地(di)產(chan)獨立發展(zhan)的機會。

2013年8月6日,這場無例可循的重(zhong)組大幕正式拉開。中國(guo)建(jian)筑(zhu)公告稱(cheng),擬將(jiang)旗下中建(jian)股份(fen)房(fang)地(di)(di)產(chan)(chan)事業(ye)部(bu)、中建(jian)地(di)(di)產(chan)(chan)及中建(jian)國(guo)際的房(fang)地(di)(di)產(chan)(chan)業(ye)務注(zhu)入中海地(di)(di)產(chan)(chan)。并(bing)且,在完成整合前(qian),這部(bu)分資產(chan)(chan)由中海地(di)(di)產(chan)(chan)托管。

同一天,陳(chen)(chen)(chen)誼(yi)身(shen)份變了,他(ta)的(de)新抬頭是中(zhong)(zhong)國(guo)海外(wai)發展執行(xing)董(dong)事兼總裁。陳(chen)(chen)(chen)誼(yi)是有(you)23年資格的(de)老中(zhong)(zhong)建(jian)(jian)人,歷(li)任中(zhong)(zhong)建(jian)(jian)系中(zhong)(zhong)建(jian)(jian)建(jian)(jian)筑、中(zhong)(zhong)建(jian)(jian)國(guo)際和(he)中(zhong)(zhong)建(jian)(jian)地產(chan)的(de)一把手。2015年6月底(di),陳(chen)(chen)(chen)誼(yi)帶來的(de)400多億(yi)港(gang)元“見面禮”全部完成(cheng)注入中(zhong)(zhong)海地產(chan)的(de)法律程(cheng)序。

“很(hen)多人(ren)認為,與中(zhong)建(jian)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合(he)(he)并(bing)(bing),中(zhong)海(hai)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如虎添翼,其(qi)實并(bing)(bing)不(bu)(bu)是這(zhe)樣。也有很(hen)多人(ren)說(shuo),合(he)(he)并(bing)(bing)中(zhong)建(jian)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后,中(zhong)海(hai)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很(hen)快就(jiu)能(neng)超越萬科達到(dao)第(di)(di)一,但(dan)這(zhe)個猜測并(bing)(bing)不(bu)(bu)現實,”程凱對(dui)(dui)時代周(zhou)報記者說(shuo),許多媒體和外界行業觀察人(ren)員對(dui)(dui)這(zhe)件(jian)事看得不(bu)(bu)透,中(zhong)建(jian)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并(bing)(bing)過來400多億(yi)港元(338億(yi)元人(ren)民(min)幣)的(de)資(z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只占(zhan)中(zhong)海(hai)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總(zong)資(zi)產(chan)(chan)(chan)(chan)(chan)的(de)10%不(bu)(bu)到(dao)(2014年(nian),其(qi)總(zong)資(zi)產(chan)(chan)(chan)(chan)(chan)規模達3509億(yi)港元),沒(mei)有任何意義,而(er)且資(zi)產(chan)(chan)(chan)(chan)(chan)質量不(bu)(bu)高。中(zhong)海(hai)地(di)(di)產(chan)(chan)(chan)(chan)(chan)并(bing)(bing)沒(mei)有撿大便(bian)宜,不(bu)(bu)要這(zhe)部分資(zi)產(chan)(chan)(chan)(chan)(chan),也能(neng)達到(dao)2015年(nian)的(de)1806.32億(yi)港元(約1525億(yi)元)的(de)銷(xiao)售規模和絕對(dui)(dui)第(di)(di)一的(de)利潤總(zong)額位置。

血(xue)緣關系(xi)并未讓中(zhong)(zhong)海(hai)地(di)(di)(di)產(chan)和中(zhong)(zhong)建地(di)(di)(di)產(chan)產(chan)生認(ren)同感。“兩(liang)家公司在(zai)薪酬、管(guan)控和文化(hua)體系(xi)上,差別都很大,”中(zhong)(zhong)海(hai)地(di)(di)(di)產(chan)原某分公司總經理錢磊對時代周報記(ji)者說,“中(zhong)(zhong)建地(di)(di)(di)產(chan)做(zuo)開發不(bu)接地(di)(di)(di)氣(qi),總部官僚作風強,每年幾(ji)十億元的(de)銷售額,幾(ji)個(ge)點的(de)毛利率,實力明顯(xian)和中(zhong)(zhong)海(hai)地(di)(di)(di)產(chan)不(bu)對等。”

來自中(zhong)(zhong)(zhong)海(hai)內(nei)部的對抗強而有力。合(he)并之初,中(zhong)(zhong)(zhong)海(hai)地產方面就有個(ge)口號,中(zhong)(zhong)(zhong)建(jian)地產人(ren)員全(quan)部降(jiang)級使用,待遇(yu)跟著級別走(zou)(zou),愿(yuan)意來則來,不(bu)愿(yuan)意就請走(zou)(zou)人(ren)。

在時代周報記(ji)者采訪的多位(wei)中(zhong)海地產前任、現(xian)任高(gao)管(guan)眼里,大家都沒有否認(ren)一種猜測,“這是架空陳誼(yi)的一個舉措(cuo)。”據稱,陳誼(yi)是易軍一路提拔(ba)起來,在總公司呼聲很高(gao)。

“郝(hao)偏感性,思(si)維很跳躍(yue),開(kai)會時(shi)很少條理性一條一條說事(shi)情,”程(cheng)凱對時(shi)代周報記(ji)者說,郝(hao)也是(shi)強硬派(pai),講話直接(jie)犀利,嬉笑怒(nu)罵都(dou)來(lai),他(ta)最(zui)擅長用人和排兵布陣,需要絕(jue)對掌控(kong)。當然,在央企,人事(shi)最(zui)重要,中海(hai)地(di)(di)產也最(zui)講人事(shi)。由于做派(pai)鮮明,喜(xi)歡(huan)郝(hao)和不喜(xi)歡(huan)郝(hao)的人都(dou)很分(fen)明,喜(xi)歡(huan)他(ta)的人,欣賞(shang)他(ta)的大(da)方,“孫文杰在任時(shi)候,提(ti)倡大(da)家無(wu)私奉獻,大(da)家過(guo)得很清苦。孔和郝(hao)來(lai)了以后,大(da)家收(shou)入、待遇(yu)發生了翻天覆地(di)(di)的變(bian)化。”

“陳來中海地產(chan)(chan)之后(hou),局面并沒有(you)想象中那么緊(jin)張,他(ta)帶來的人(ren)(ren)并不多。本來以為中建地產(chan)(chan)會(hui)陸續(xu)會(hui)有(you)人(ren)(ren)來,但最后(hou)也沒有(you),”張睿(rui)對時(shi)代周(zhou)報記者說(shuo),陳誼在中海地產(chan)(chan)唯一(yi)分管的領域(yu)是海外地產(chan)(chan)業務——但這項業務僅有(you)美國(guo)紐約(yue)一(yi)個商住(zhu)混合項目。他(ta)最初是通過中海的投(tou)資拓展部管理美國(guo)公司,但投(tou)資拓展部在2015年年底被(bei)郝(hao)建民(min)裁撤(che)掉。

接下(xia)來的(de)事(shi),大家(jia)都看到了。2016年1月19日,陳誼留(liu)下(xia)一封《重(zhong)回(hui)起點(dian)再出發》的(de)離(li)(li)職感言(yan),轉(zhuan)身離(li)(li)開。

三權分立巋然不動

“忠(zhong)義二責已(yi)了,”陳誼(yi)對于這次地產重組所有想說的(de)話,似乎都凝聚在這六個字里。到本月(1月),因歷(li)史原(yuan)因負責總公(gong)司代建項目的(de)最(zui)后幾十名中(zhong)建地產員工最(zui)終并入中(zhong)海地產體系。

這項史無前例的重(zhong)組,在兩年(nian)多時間里完成人、財的梳理。時代周(zhou)報(bao)記者曾試圖采訪陳誼,但未(wei)獲得其回(hui)復。

“陳(chen)誼上不了位,沒什(shen)么主(zhu)導權(quan),就走(zou)了,”跟隨陳(chen)誼進入中海(hai)地產的(de)老中建人(ren)耿鑫(化名)對時代周(zhou)報記者說,中海(hai)地產內部沒有提出一個(ge)海(hai)外事業的(de)具體目標,兩(liang)撥(bo)人(ren)互相盯著(zhu)。

兩(liang)年前,郝(hao)(hao)建(jian)民發起中海地(di)(di)產內(nei)部(bu)大變革時(shi),還沒有人敢把賭(du)注(zhu)押在如今的(de)“贏(ying)面”上。2014年1月1日(ri),中海地(di)(di)產成立(li)戰略管控委員會(hui),并設專業(ye)地(di)(di)產、營銷、工程三條線,由總部(bu)垂直管理。主任(ren)是郝(hao)(hao)建(jian)民,實際(ji)負責(ze)人是副(fu)總裁林曉峰,財務出身。

林曉峰(feng)更像一個巨大的(de)甲方,給(gei)三條線直(zhi)接(jie)定任(ren)務和考核(he)指標。在這場(chang)變(bian)(bian)革后,中海地產從原來的(de)“區(qu)域諸侯制”變(bian)(bian)成了(le)“內閣制”,內閣總攬權(quan)(quan)力。這種調整雖然(ran)形成了(le)權(quan)(quan)責(ze)分離(li),但運營(ying)團隊的(de)壓力卻加(jia)劇。

“中海地(di)產體(ti)制一貫(guan)強勢(shi),容不(bu)得你有不(bu)同意見(jian),”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說,2005年(nian)前后(hou),公司規(gui)模擴大,管(guan)理難度(du)提升后(hou),總(zong)部把地(di)方(fang)權(quan)力漸漸往上收。到(dao)所謂(wei)的(de)“三權(quan)分立”后(hou),更為(wei)離譜,到(dao)今天這個時刻(ke),一點點小(xiao)小(xiao)的(de)決策都(dou)集(ji)中在(zai)上面。地(di)方(fang)公司幾(ji)乎沒有實權(quan),只(zhi)有運(yun)作(zuo)權(quan),流程線太長,影響到(dao)很(hen)多決策效(xiao)率。“以前,1000萬(wan)(wan)以上合同和(he)30萬(wan)(wan)以上付(fu)款才需要到(dao)總(zong)部確認(ren),后(hou)來(lai)變(bian)成500萬(wan)(wan)以上合同和(he)10幾(ji)萬(wan)(wan)付(fu)款都(dou)得拿(na)上來(lai)總(zong)部批。”

2014年,中(zhong)(zhong)海(hai)地產原華南區域負責(ze)人曲詠海(hai)被抽調回總部擔任(ren)營(ying)銷公司董事長(chang)后,營(ying)銷線(xian)與地產線(xian)任(ren)務目(mu)標不一,為了(le)規(gui)模和(he)利潤指標互相“打架”。在2015年中(zhong)(zhong)的一次(ci)會議(yi)上,這種(zhong)矛盾公開(kai)化了(le)。據媒體報道,林曉峰提出(chu),當年下半年中(zhong)(zhong)海(hai)地產所有項目(mu)的開(kai)盤(pan)定(ding)價,將嚴(yan)格按成本乘以利潤率的方(fang)式進行(xing)。這種(zhong)不考(kao)慮市場變動(dong)的強(qiang)硬方(fang)式,讓曲詠海(hai)極為不滿,并當場提出(chu)了(le)強(qiang)烈的反(fan)對意見(jian)。不久后,曲詠海(hai)離職(zhi)創業。

“營銷(xiao)線是個為(wei)難的崗,任務指標很難平衡,從區域(yu)總到總部(bu)其實是變相(xiang)降權,”錢鑫對時代(dai)周報記者說,在中海地產內部(bu),人情因素分占比很高(gao),甚至希望一(yi)些不聽話(hua)的老(lao)人走,“中海地產的最大(da)(da)特(te)點,就是走了誰,都可以玩得轉,因為(wei)后(hou)面(mian)有龐大(da)(da)的替補(bu)隊(dui)員在。”

1月21日,中海地(di)產發出內部任(ren)免(mian)文件,任(ren)命副總裁羅亮兼任(ren)中海營銷公司董事長,接任(ren)此前出走(zou)者(zhe)曲詠海之(zhi)位。樂居深度報道稱,為扭轉過(guo)去改革僵局,現在,中海地(di)產計劃在集(ji)團(tuan)層面成立一個營銷決策委員會,郝統領方向,羅主抓(zhua)實務。

時代周報記(ji)者(zhe)從(cong)中(zhong)海(hai)(hai)地產(chan)總部高(gao)層處(chu)了解到的(de)情(qing)況(kuang)是(shi),該營銷決策委員(yuan)會,本(ben)來在(zai)中(zhong)海(hai)(hai)地產(chan)就存在(zai),但多年來并未有實際上的(de)運作(zuo)。羅亮曾主(zhu)管中(zhong)海(hai)(hai)地產(chan)營銷、設(she)計兩部門十年之久,于(yu)2014初被調至僅主(zhu)管規劃(hua)設(she)計。

現在,羅的話語權有無提升(sheng),提升(sheng)到何地步(bu)?據中海地產高(gao)層(ceng)透露,定價權,營銷和(he)地產是(shi)不(bu)是(shi)同時對規模和(he)利潤負責,這些是(shi)爭論(lun)焦點,“各區域討論(lun)還沒結束,有人(ren)想(xiang)(xiang)要(yao)定價權,有人(ren)不(bu)想(xiang)(xiang)要(yao),像華(hua)東區就不(bu)想(xiang)(xiang)要(yao)定價權。”

“中(zhong)海地產在物業領域,最先推行垂(chui)(chui)直(zhi)管(guan)(guan)理(li),最開始也是雞飛狗跳不(bu)好處理(li),但最后很成功(gong)并實現上(shang)市,”張睿對時(shi)代(dai)周(zhou)報記(ji)者說,郝目(mu)前推行的戰略管(guan)(guan)控委員會也是受此啟發,在內部(bu)多次講話要學習物業垂(chui)(chui)直(zhi)管(guan)(guan)理(li)的方法(fa),三條路線可能或有分(fen)拆上(shang)市的想法(fa)。

中(zhong)海地產內(nei)(nei)部知情人士也(ye)告(gao)訴時代周報(bao)記者,這兩年,垂直管(guan)(guan)理之下,內(nei)(nei)外應(ying)激(ji)反應(ying)強(qiang)烈,總部與(yu)地方博(bo)弈、妥協與(yu)反思交(jiao)織在一起,現在需要對這些變(bian)革(ge)做(zuo)出(chu)一些優化(hua)和調整,考慮逐漸削弱戰略管(guan)(guan)控委(wei)員會(hui)的一些權力,但也(ye)不會(hui)全盤否認(ren)變(bian)革(ge),這等于自己打臉。

慢慢衰退的巨人

內耗太大,中海地(di)產在(zai)這幾(ji)年一直處(chu)于衰退(tui)狀態,慢慢走下坡路。

2007年之前,行業排名永遠都是萬科第(di)(di)一(yi)(yi),中海第(di)(di)二。但這以后(hou),保利沖上來了(le),中海就一(yi)(yi)路(lu)下(xia)滑到(dao)第(di)(di)三(san)、第(di)(di)四、第(di)(di)五,一(yi)(yi)直到(dao)近(jin)幾(ji)年的第(di)(di)六(liu)。2015年,中海地(di)產銷售(shou)規模僅比碧(bi)桂園高100億(yi)元左右。

在去年克(ke)而瑞監(jian)測(ce)的30個(ge)一二線城市房企十強排名中(zhong)(zhong),鮮少看到有中(zhong)(zhong)海地(di)產躋身(shen)前五。據(ju)時代周(zhou)報記者了(le)解,中(zhong)(zhong)海地(di)產重慶、杭州(zhou)(zhou)、廣州(zhou)(zhou)等城市公司先后有負責(ze)人(ren)因(yin)未完成任務(wu)而被降級(ji),或(huo)選擇離職(zhi)。此外,中(zhong)(zhong)海內(nei)部人(ren)才(cai)正在加速流失。繼挖角大戶萬科之(zhi)后,又來了(le)龍(long)湖、世茂和(he)碧桂園、復(fu)星等。

“中海不(bu)會(hui)和你拼規模,這一點我(wo)們(men)看(kan)的(de)很(hen)透,”程凱(kai)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拼規模的(de)企(qi)(qi)業,其實(shi)它(ta)的(de)財(cai)務指標都不(bu)好,你看(kan)千(qian)億房企(qi)(qi)里的(de)恒大、碧桂園等(deng),都是硬拼出來的(de),疲于奔(ben)命(ming),長期來看(kan)沒有可持續性。

在(zai)他看來(lai),中(zhong)海地產(chan)從(cong)沒(mei)有把誰當潛(qian)在(zai)對手,或者要超越誰,“中(zhong)海地產(chan)也從(cong)不愿(yuan)意向別人學習(xi),從(cong)沒(mei)聽說中(zhong)海哪個(ge)高管帶隊去同行企業考察(cha)和(he)學習(xi),都(dou)是別人來(lai)朝拜中(zhong)海地產(chan),公(gong)司很自(zi)信于自(zi)己的體系和(he)人才梯隊。”

據時代周報周記者了解,中海地產只和自己玩,只對資本市場負責,財務指(zhi)標要優于其他所有房企(qi),“他會作為隱形巨人(ren),提醒你時時想起(qi)他的存在(zai)。”

按照中海(hai)地(di)(di)產內部要求(qiu),其(qi)內控就是要保持(chi)各項指標年度(du)兩位數增(zeng)長,拿地(di)(di)成本(ben)利(li)潤率15%是紅線,這(zhe)樣才能(neng)保持(chi)它的股(gu)票價值和(he)低成本(ben)融資。

“中海地(di)產 領導(dao)危機(ji)感特別強,絕(jue)對要有增長的原因還在(zai)于(yu),中海地(di)產游離(li)于(yu)中建體制,唯(wei)有業(ye)績過得硬,才能挺(ting)腰桿說話(hua),”張睿對時代周報記(ji)者說。

這(zhe)種思路下,中海(hai)絕對不(bu)搞養老等回收期太長,效益產生太慢(man)的(de)(de)產業,這(zhe)屬于前人(ren)栽(zai)樹后(hou)人(ren)乘涼,會影響(xiang)他(ta)的(de)(de)整體業績表現(xian)。去(qu)年年中業績會時,郝(hao)建民(min)表示,“中海(hai)地產還(huan)沒有轉型的(de)(de)方向,董事會、管(guan)理層基本共識是做好自身主業。”

通過實施總部垂直管理,在對(dui)(dui)各地方公司(si)高層和外(wai)來團(tuan)隊削權(quan)后,郝建民已逐漸確(que)立(li)了自己(ji)對(dui)(dui)中(zhong)海地產的完全(quan)掌控。

眼下(xia),他(ta)或許并不能高枕無(wu)憂。

陳誼離開(kai)的同一天,中(zhong)國(guo)建(jian)筑宣布(bu),因年齡原因,孔慶平(ping)不再(zai)擔任(ren)(ren)(ren)副總經理職(zhi)務。離職(zhi)后,孔不再(zai)擔任(ren)(ren)(ren)公(gong)司任(ren)(ren)(ren)何(he)職(zhi)務。郝并未能按慣(guan)例(li)增(zeng)補進該職(zhi)位。更重要的是,目(mu)前中(zhong)建(jian)工程(cheng)總公(gong)司七人(ren)領導班子(zi)落定,這也是近15年中(zhong)海地(di)產負責人(ren)首次未進集團領導班子(zi)。

“郝(hao)距(ju)離中建派那條線,(情(qing)感(gan)上)太遠了,”程凱對(dui)時代周報記者說,沒(mei)有進入(ru)最(zui)高(gao)決(jue)策層(ceng),郝(hao)的命(ming)運就很(hen)可(ke)能掌握(wo)在(zai)別人手上。但短期(qi)內(nei),郝(hao)被換掉的可(ke)能性也很(hen)小(xiao)。中建工程總公司新任一把(ba)手官慶2015年5月(yue)才上任,是否(fou)會進行大刀(dao)闊斧改革還不清楚(chu)。

官慶(qing)是(shi)中組部和國(guo)(guo)務院(yuan)國(guo)(guo)資委面向海(hai)(hai)內外(wai)公開招聘的12名中央企業(ye)高級管理者(zhe)之一(yi)。他(ta)同時還兼任(ren)(ren)中國(guo)(guo)建筑董事(shi)長(chang)及擔(dan)任(ren)(ren)董事(shi)會(hui)戰略委員(yuan)會(hui)主任(ren)(ren)委員(yuan),中國(guo)(guo)海(hai)(hai)外(wai)集團董事(shi)長(chang)。

“如果中(zhong)海地(di)產(chan)動蕩(dang)出現業(ye)績(ji)嚴重下滑,誰都背不起這個(ge)責任,畢竟要面對國資委的(de)嚴格考核。當(dang)然,中(zhong)海地(di)產(chan)內部(bu)抱(bao)團很(hen)厲(li)害,要換中(zhong)海地(di)產(chan)的(de)老干(gan)部(bu),如果只來一兩個(ge)總公司的(de)人,搞不定(ding),”程凱對時代(dai)周報記(ji)者說。

發稿:隋(sui)丕(pi)寧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cai)戰波

責(ze)編 隋丕寧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nin)的作(zuo)品。

在漫長卻風云變幻的30多年房地產長河中,孫文杰、易軍、孔慶平、郝建民、陳誼、官慶等關系中國海外發展命脈的關鍵人物,在這方舞臺上陸續登場、離場。 1月19日,中建系重組大幕正式落下之后,中海地產總裁陳誼請辭,掀起外界對中海地產內部“三權分立”垂直管理集權制的議論聲浪。 一手掀起改革的,正是中國海外發展董事會主席郝建民。兩年多前,郝建民從孔慶平手里接過中海地產的“帥旗”,成為第三代掌門人。歷經管理層換代、內部構架大調整的中海地產,在這兩年間已經完全打上了郝建民鮮明的個人風格—高度集權,凌厲盡顯。 新一任權力核心,在郝建民手中,他需要負責的上級是中建工程總公司董事長官慶。 下一個十年,如何重塑核心競爭力與再造機制,是郝建民直面的中海地產發展兩大難題。在最重人事安排的央企,郝建民或許還有一些煩惱:未能增補進中建工程管理局的領導班子,這也是近15年來,繼孫文杰、孔慶平之后,中海地產負責人首次未進集團領導班子。 “郝距離中建派那條線,(情感上)太遠了,”“服役”19年之久的老中海人程凱(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說,沒有進入最高決策層,郝的命運就很可能掌握在別人手上。時代周報記者聯系中海地產方面希望進行采訪,對方稱沒有發言權。記者繼而采訪中國海外發展,其香港企訊部回復表示,“已把問題記錄,但相關回復將以公告為主”。 三代掌門新老交替 孫文杰是中海地產的一手締造者。一直到今天,中海地產還沿著孫文杰打下的基礎做慣性發展。 上個世紀70年代末(1979年),中建工程總公司在香港安家落戶成立了中國海外集團,下設中國海外發展和中國建筑國際等公司。1981年,孫文杰被派往香港,成為中國海外集團總經理。在發現不少港企靠房地產獲利的方法后,他作出一個重要決定:從建筑跨入地產。 現在來看,如果不跨出這一步,就很難有中建工程總公司的今天。直到現在,中建工程總公司的上市平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以下簡稱“中國建筑”)很大一部分盈利還來自房地產業。 中國建筑年中報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建筑總營收約4137.34億元,凈利約137.33億元。其中,只占總營收13.9%的地產業務,卻貢獻了39.2%的總毛利;而占總營收比例高達71.9%的房建業務,毛利貢獻占比只約46.1%。二者毛利率差距懸殊,其中地產毛利率33.8%,而房建毛利率水平僅7.7%。 1992年,中國海外發展上市,這是第一家以自身在港資產直接上市的中資公司。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靠著給港島九分之一填海造地面積,幾十公里長的供水管線,超1000萬平方米的住宅建造及香港機場等標志性工程,中國海外集團確立了領袖地位。 黑色之年1997年9月,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香港,股市、樓市雙重狂跌70%多。孫文杰用“滅頂之災”來形容那場災難,“10年辛苦掙的錢,一夜工夫打回原形”。 中國海外發展幾近破產邊緣。這一年,孔慶平首次以董事局成員身份,出現在中國海外發展的財報里,任執行董事。 “陰差陽錯的是,內地的擴張卻拯救了艱難中的中國海外發展,”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說,1988年8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復了中國海外發展在深圳設立分公司,中海地產的前身就此誕生。第一個十年里,中海地產雖僅先后進入了深圳、上海、廣州、北京4個城市,但內地項目特別是持有物業項目回流的現金給了中海地產寶貴的喘息機會。 孔慶平事后也回憶說:“我們用了三四年時間撫平了那次金融風暴的創傷。但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傷口’就會隱隱作痛。”這次危機,至今仍警醒中國海外發展要穩健經營。 正是這次危機,孫文杰作出了另一個重要決定,地產業務戰略性轉移,將投資重點轉向內地。經過5年的“臥薪嘗膽”,孫文杰、孔慶平團隊在2002年8月通過增資擴股、改制重組,正式成立中海地產,后者成為中國海外發展內地地產業務的核心旗艦。 這一年,是中國海外發展的關鍵之年,戰略重心的轉移讓其慢慢駛入快車道。郝建民此時正式登場,任中海地產總經理,主持中海地產工作。 “孫文杰最先起用了郝建民,”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1995-2001年間,郝先后被派到北京、深圳公司分管業務。此后的10多年間,郝的工作主要是對孔慶平負責。 中國海外發展的歷年財報,勾勒出了孫、孔、郝的交集,最早就發生在香港。1987年一畢業,22歲青年人郝建民就到了中建工程總公司。兩年后,郝被派往香港,成為孫、孔二人的下屬。在此之前,1982年進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的孔慶平,在1987年被派駐香港。 1998年,在中國海外發展的高管名單里,第一次出現了郝建民的名字,被委任為公司董事及北京區域董事總經理。 2001年,孫文杰回到內地,走馬上任中建總公司總經理。孔慶平隨后接任了中國海外發展董事會主席職位,而郝建民則一路升為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兩年多前的2013年8月6日,孔慶平卸任中國海外發展董事會主席職位,但繼續擔任中建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等領導班子崗位。 彼時,48歲郝建民是他的接班人,自此,中國海外發展及中海地產,完全進入“郝時代”。 重組背后的博弈 地產黃金十年,在孔慶平與郝建民合作之時洶涌而來,盈利能力最強成為中國海外發展身上最顯眼的標簽。 2003-2014年間,中國海外發展的年均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39.5%,股東攤占純利復合增長率為40%,平均股東資金回報為23%,實現了有質量的可持續增長。這幾項業績指標,連續12年保持全行業第一。 誘人的地產利潤,也是中建工程總公司最為看重的。 2011年,剛剛執掌中建工程總公司一年的易軍在接受《清華管理評論》專訪時說,“我們希望再通過5-6年的時間,能夠將中國建筑的主業房屋建筑、基礎設施、地產的收入占比調整為5:3:2,利潤占比則反過來為3∶2∶5。”這意味著,20%的地產提供公司50%以上的利潤占比。 如何切贅求生,化解中建體系內房地產板塊同業競爭頑疾,并做大做強的重任,落在了易軍身上。就在前一年,中建工程總公司一把手孫文杰退休后,易軍接棒為董事長兼黨組書記,明確了新領導班子的核心。 2009年7月,經過整整三年的運籌和努力,中國建筑在A股上市,510.6億元募資創彼時全球建筑及地產行業最大IPO紀錄,中建工程總公司是最大股東,持股56.45%。 那份長達487頁的招股書,第一次撥開了中國建筑統紛繁復雜的業務枝椏。其地產業務涉及三家上市公司—中建國際、中國海外發展和中國建筑本身,并主要分為三塊:中海地產、中建地產和總公司下屬各工程局及設計院運營的房地產業務,前兩者為主要地產平臺。 業務劃分上,中海地產以發展中高檔住宅為主,中建地產則從事中海地產之外的業務,包括各類中低端住宅及保障房等。中建地產的前身是1990年6月成立的中國建設機械華東公司,由其在2008年11月改制后更名而來。 “早年,條件放開,中建八大局和眾多設計院手里都有房地產項目,掛靠在中建地產,”在中海地產服務21年后離開的高管張睿(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這些地產屬于八大局等自己管理與開發,不成規模,比較零星,所以沒有劃進日后的重組范圍。 兩大平臺間地產業務分肥、互搏、同業競爭的狀況正日漸明顯。2009年底,中建地產以樓板價3.25萬元/平方米搶下了上海新江灣城地王,開發高端樓盤。2010年,中國海外發展收購光大地產并更名為“中海宏洋”,布局三、四線城市。 “中海地產與中建地產合并的說法,在2010年起傳得熱火朝天,”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說,“整合,意味著利益格局的重新劃分和人事調整。由于中海地產長期跟中建系總部叫板,這也導致總部領導積怨已久,一肚子意見,準備收編中海地產。” “那會,總部領導回來給中海地產高管開會,態度都是對中海沒有認同感,”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除了使勁表揚中建地產外,該領導都是讓中海地產要學會感恩,要感謝總公司的政策給了中海地產獨立發展的機會。 2013年8月6日,這場無例可循的重組大幕正式拉開。中國建筑公告稱,擬將旗下中建股份房地產事業部、中建地產及中建國際的房地產業務注入中海地產。并且,在完成整合前,這部分資產由中海地產托管。 同一天,陳誼身份變了,他的新抬頭是中國海外發展執行董事兼總裁。陳誼是有23年資格的老中建人,歷任中建系中建建筑、中建國際和中建地產的一把手。2015年6月底,陳誼帶來的400多億港元“見面禮”全部完成注入中海地產的法律程序。 “很多人認為,與中建地產合并,中海地產如虎添翼,其實并不是這樣。也有很多人說,合并中建地產后,中海地產很快就能超越萬科達到第一,但這個猜測并不現實,”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許多媒體和外界行業觀察人員對這件事看得不透,中建地產并過來400多億港元(33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只占中海地產總資產的10%不到(2014年,其總資產規模達3509億港元),沒有任何意義,而且資產質量不高。中海地產并沒有撿大便宜,不要這部分資產,也能達到2015年的1806.32億港元(約1525億元)的銷售規模和絕對第一的利潤總額位置。 血緣關系并未讓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產生認同感。“兩家公司在薪酬、管控和文化體系上,差別都很大,”中海地產原某分公司總經理錢磊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中建地產做開發不接地氣,總部官僚作風強,每年幾十億元的銷售額,幾個點的毛利率,實力明顯和中海地產不對等。” 來自中海內部的對抗強而有力。合并之初,中海地產方面就有個口號,中建地產人員全部降級使用,待遇跟著級別走,愿意來則來,不愿意就請走人。 在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多位中海地產前任、現任高管眼里,大家都沒有否認一種猜測,“這是架空陳誼的一個舉措。”據稱,陳誼是易軍一路提拔起來,在總公司呼聲很高。 “郝偏感性,思維很跳躍,開會時很少條理性一條一條說事情,”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郝也是強硬派,講話直接犀利,嬉笑怒罵都來,他最擅長用人和排兵布陣,需要絕對掌控。當然,在央企,人事最重要,中海地產也最講人事。由于做派鮮明,喜歡郝和不喜歡郝的人都很分明,喜歡他的人,欣賞他的大方,“孫文杰在任時候,提倡大家無私奉獻,大家過得很清苦。孔和郝來了以后,大家收入、待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陳來中海地產之后,局面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緊張,他帶來的人并不多。本來以為中建地產會陸續會有人來,但最后也沒有,”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陳誼在中海地產唯一分管的領域是海外地產業務——但這項業務僅有美國紐約一個商住混合項目。他最初是通過中海的投資拓展部管理美國公司,但投資拓展部在2015年年底被郝建民裁撤掉。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看到了。2016年1月19日,陳誼留下一封《重回起點再出發》的離職感言,轉身離開。 三權分立巋然不動 “忠義二責已了,”陳誼對于這次地產重組所有想說的話,似乎都凝聚在這六個字里。到本月(1月),因歷史原因負責總公司代建項目的最后幾十名中建地產員工最終并入中海地產體系。 這項史無前例的重組,在兩年多時間里完成人、財的梳理。時代周報記者曾試圖采訪陳誼,但未獲得其回復。 “陳誼上不了位,沒什么主導權,就走了,”跟隨陳誼進入中海地產的老中建人耿鑫(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中海地產內部沒有提出一個海外事業的具體目標,兩撥人互相盯著。 兩年前,郝建民發起中海地產內部大變革時,還沒有人敢把賭注押在如今的“贏面”上。2014年1月1日,中海地產成立戰略管控委員會,并設專業地產、營銷、工程三條線,由總部垂直管理。主任是郝建民,實際負責人是副總裁林曉峰,財務出身。 林曉峰更像一個巨大的甲方,給三條線直接定任務和考核指標。在這場變革后,中海地產從原來的“區域諸侯制”變成了“內閣制”,內閣總攬權力。這種調整雖然形成了權責分離,但運營團隊的壓力卻加劇。 “中海地產體制一貫強勢,容不得你有不同意見,”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說,2005年前后,公司規模擴大,管理難度提升后,總部把地方權力漸漸往上收。到所謂的“三權分立”后,更為離譜,到今天這個時刻,一點點小小的決策都集中在上面。地方公司幾乎沒有實權,只有運作權,流程線太長,影響到很多決策效率。“以前,1000萬以上合同和30萬以上付款才需要到總部確認,后來變成500萬以上合同和10幾萬付款都得拿上來總部批。” 2014年,中海地產原華南區域負責人曲詠海被抽調回總部擔任營銷公司董事長后,營銷線與地產線任務目標不一,為了規模和利潤指標互相“打架”。在2015年中的一次會議上,這種矛盾公開化了。據媒體報道,林曉峰提出,當年下半年中海地產所有項目的開盤定價,將嚴格按成本乘以利潤率的方式進行。這種不考慮市場變動的強硬方式,讓曲詠海極為不滿,并當場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不久后,曲詠海離職創業。 “營銷線是個為難的崗,任務指標很難平衡,從區域總到總部其實是變相降權,”錢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在中海地產內部,人情因素分占比很高,甚至希望一些不聽話的老人走,“中海地產的最大特點,就是走了誰,都可以玩得轉,因為后面有龐大的替補隊員在。” 1月21日,中海地產發出內部任免文件,任命副總裁羅亮兼任中海營銷公司董事長,接任此前出走者曲詠海之位。樂居深度報道稱,為扭轉過去改革僵局,現在,中海地產計劃在集團層面成立一個營銷決策委員會,郝統領方向,羅主抓實務。 時代周報記者從中海地產總部高層處了解到的情況是,該營銷決策委員會,本來在中海地產就存在,但多年來并未有實際上的運作。羅亮曾主管中海地產營銷、設計兩部門十年之久,于2014初被調至僅主管規劃設計。 現在,羅的話語權有無提升,提升到何地步?據中海地產高層透露,定價權,營銷和地產是不是同時對規模和利潤負責,這些是爭論焦點,“各區域討論還沒結束,有人想要定價權,有人不想要,像華東區就不想要定價權。” “中海地產在物業領域,最先推行垂直管理,最開始也是雞飛狗跳不好處理,但最后很成功并實現上市,”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郝目前推行的戰略管控委員會也是受此啟發,在內部多次講話要學習物業垂直管理的方法,三條路線可能或有分拆上市的想法。 中海地產內部知情人士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兩年,垂直管理之下,內外應激反應強烈,總部與地方博弈、妥協與反思交織在一起,現在需要對這些變革做出一些優化和調整,考慮逐漸削弱戰略管控委員會的一些權力,但也不會全盤否認變革,這等于自己打臉。 慢慢衰退的巨人 內耗太大,中海地產在這幾年一直處于衰退狀態,慢慢走下坡路。 2007年之前,行業排名永遠都是萬科第一,中海第二。但這以后,保利沖上來了,中海就一路下滑到第三、第四、第五,一直到近幾年的第六。2015年,中海地產銷售規模僅比碧桂園高100億元左右。 在去年克而瑞監測的30個一二線城市房企十強排名中,鮮少看到有中海地產躋身前五。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中海地產重慶、杭州、廣州等城市公司先后有負責人因未完成任務而被降級,或選擇離職。此外,中海內部人才正在加速流失。繼挖角大戶萬科之后,又來了龍湖、世茂和碧桂園、復星等。 “中海不會和你拼規模,這一點我們看的很透,”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拼規模的企業,其實它的財務指標都不好,你看千億房企里的恒大、碧桂園等,都是硬拼出來的,疲于奔命,長期來看沒有可持續性。 在他看來,中海地產從沒有把誰當潛在對手,或者要超越誰,“中海地產也從不愿意向別人學習,從沒聽說中海哪個高管帶隊去同行企業考察和學習,都是別人來朝拜中海地產,公司很自信于自己的體系和人才梯隊。” 據時代周報周記者了解,中海地產只和自己玩,只對資本市場負責,財務指標要優于其他所有房企,“他會作為隱形巨人,提醒你時時想起他的存在。” 按照中海地產內部要求,其內控就是要保持各項指標年度兩位數增長,拿地成本利潤率15%是紅線,這樣才能保持它的股票價值和低成本融資。 “中海地產領導危機感特別強,絕對要有增長的原因還在于,中海地產游離于中建體制,唯有業績過得硬,才能挺腰桿說話,”張睿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這種思路下,中海絕對不搞養老等回收期太長,效益產生太慢的產業,這屬于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會影響他的整體業績表現。去年年中業績會時,郝建民表示,“中海地產還沒有轉型的方向,董事會、管理層基本共識是做好自身主業。” 通過實施總部垂直管理,在對各地方公司高層和外來團隊削權后,郝建民已逐漸確立了自己對中海地產的完全掌控。 眼下,他或許并不能高枕無憂。 陳誼離開的同一天,中國建筑宣布,因年齡原因,孔慶平不再擔任副總經理職務。離職后,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郝并未能按慣例增補進該職位。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建工程總公司七人領導班子落定,這也是近15年中海地產負責人首次未進集團領導班子。 “郝距離中建派那條線,(情感上)太遠了,”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沒有進入最高決策層,郝的命運就很可能掌握在別人手上。但短期內,郝被換掉的可能性也很小。中建工程總公司新任一把手官慶2015年5月才上任,是否會進行大刀闊斧改革還不清楚。 官慶是中組部和國務院國資委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的12名中央企業高級管理者之一。他同時還兼任中國建筑董事長及擔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海外集團董事長。 “如果中海地產動蕩出現業績嚴重下滑,誰都背不起這個責任,畢竟要面對國資委的嚴格考核。當然,中海地產內部抱團很厲害,要換中海地產的老干部,如果只來一兩個總公司的人,搞不定,”程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發稿:隋丕寧審核:楊羚強終審:蔡戰波
中海地(di)產 郝建民

歡迎(ying)關注每日(ri)經(jing)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