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5-11-30 10:35:34
“很多‘僵尸企業’基本上是有名無實,已經沒有正常的經營活動。之所以能夠‘僵’而不死,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的支撐。”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認為。
扎牢制度的“籠子”
管好存量、用好增量,實現監督全覆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形成合力服務國計民生
對于國有資本運作,不少人還是感到挺陌生,似乎離自己很遠。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國有資本通過專業化投資,以更“接地氣”的方式進入百姓生活。
今年“十一”期間,一部國產電影《夏洛特煩惱》全國上映,票房成績不俗。盡管影片的主創團隊“開心麻花”早已出名,卻很少人知道“開心麻花”的股東中,就有中央財政資金的身影。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持有“開心麻花”13.8%股權,而這一基金則是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首期募集60億元,其中財政部出資5億元。
不僅是文化產業,政府投資方式在各個領域都有創新。像投資公共服務產品PPP模式、以股權投資方式的各類產業基金等不斷涌現。那么,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化平臺,與PPP模式以及“國字號”投資基金是怎樣的關系?
“投資、運營公司運作的是已經形成國有資產的國有資本,而PPP模式和‘國字號’基金運作的則是財政資金的新增投資。”劉尚希指出,兩者之間是存量與增量的關系,也是并行的關系,并不是說有了投資、運營公司,就不再需要PPP和“國字號”基金了。
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也是一家“國字號”基金,董事長吳文軍認為,投資、運營公司的重點是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而PPP和基金還有帶動社會資本的作用。這兩年,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已投資15家企業,支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27億元資金帶動社會資本400多億元。
“國有資本既有資本屬性,也有公共屬性,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保障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扎牢制度的籠子。”劉尚希認為,要實現國有資產監督全覆蓋,加強對國有企業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重點決策環節的監督,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特別是要實現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覆蓋,依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監管。
“國資經營預算制度試行至今,實際上只是一個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預算,國有資本宏觀布局、結構調整、進入退出等內容沒有反映,應當說是名不副實。”劉尚希認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不應只是反映資本收益,而且還要體現資本運行過程,而非單純的收益預算。同時,預算要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國有資本投了哪些領域,取得了多少收益,這些收益用到了什么地方,都要清清楚楚、有賬可查,從整體上、宏觀上實現國有資本經營的共享式發展,讓國有資本收益為全民共享。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