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5-11-30 10:35:34
“很多‘僵尸企業’基本上是有名無實,已經沒有正常的經營活動。之所以能夠‘僵’而不死,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的支撐。”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認為。
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為主
以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主要“抓手”,在政府與國企之間形成“隔離帶”,改變“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管理。另外,加大淘汰“僵尸企業”的力度
“國有企業存在的一些弊病,實際上就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國資管理體制改革不是修修補補,而是系統性重構,從‘管資產’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劉尚希認為,應當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使政府歸位所有者管理角色,真正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
劉尚希解釋說,過去,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呵護多,但管得也多,企業的事企業做不了主,一些具體經營事項仍需要請示和審批。“管資本”則是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在縱向上實現國有資本所有權、股權和經營權“三分離”,在橫向上實現政企、政資、資企“三分開”。通過改革實現分權制衡,在國有企業活力和國資監管之間找到平衡點。
以管資本為主,其運作模式和主要“抓手”是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兩類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化平臺,在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授權下,對國有資本自主開展運作。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自主經營權將得到充分保障,真正形成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界面”和“隔離帶”。國有資產監管將改變“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管理,規避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作為政府直屬特設機構,今后將專司國有資產監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
“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就好比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切了一刀,劃清了權限:今后國資監管機構以監為主,兩類公司以管為主,企業本身經營為主。各歸其位才能該放的放開,該管的管好。”李錦表示。
今年9月,中辦印發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適應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需要,上級黨組織及其組織部門、國有資產監管機構黨委,要加強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領導人員的管理。“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現代企業制度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關鍵是要有機結合,形成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劉尚希認為。
很多人關心,投資、運營公司“長”什么樣?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的運作模式,提供了其中一種“版本”。中央匯金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幾大銀行等中央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管的是國有資本,分享企業的經營收益,但并不參與具體經營。總體來看,投資、運營公司是按照市場化方式運營,并在足夠的空間和領域調整優化國有資本,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具備一定資本規模,同時戶數也不宜過多。
李錦認為,當前改革難點在于清退一些產能過剩、生產方式落后、創新能力不足、虧損嚴重的國有企業和“僵尸企業”等,必須加大淘汰“僵尸企業”的力度。“新的管理體制下,通過投資運營公司推動國有資本流動,以退出、重組、創立等方式,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引導國有資本更多向核心領域和關鍵行業轉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