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1 23:44:24
量化投資策略和模型究竟是怎樣的?在程序化交易的政策調控背景下,量化投資將受到哪些影響?展望2016年,針對A股的量化投資策略會有哪些調整?近日,帶著這些外界頗為關注的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在上海張江專訪了艾方資產總裁兼投資總監蔣鍇。展望2016年,他預計A股波動會降低。隨著注冊制的推出,投資者會更加理性,而理性的市場有更多規律可循,這對量化投資更有利。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一鳴
談風險:最大風險在于模型失效
部分投資者有一個誤區,認為量化的產品是無風險的,這并不正確。應該說量化的產品風險收益比是比較高的。
NBD:量化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蔣鍇:最大的風險在于模型失效。比如,碰到千股跌停或者很多股票停牌,就無法正常交易了。
作為量化對沖基金,我們的優勢是不會隨波逐流。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冷靜地去觀察市場中有沒有套利機會。同時,借助模型、計算機程序來對過去長時間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對規律性的數據進行總結之后,我們就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樣本庫,以此來預測未來的數據。
這其中的核心假設就是,未來的市場和過去的市場有一定的關聯度,否則就無法預測未來。比如今年7、8月份股市的大幅波動,股市跌幅可能在2008年或者其他年份也出現過,但是市場下跌的方式不一樣。這個時候,依靠6、7月份的數據,通過模型來預測8月份的市場走向,就行不通了,預測的結果也是錯的。
部分投資者有一個誤區,認為量化的產品是無風險的,這并不正確。應該說量化的產品風險收益比是比較高的。比如買入股票型基金,承擔20%的風險,收益是30%,收益風險比是1.5倍。而我們嘗試去做的事情就是投資人承擔5%的風險,獲得20%的收益,收益風險比是4倍。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投資者不承擔風險。
NBD:碰到7、8月份市場那樣的大幅波動,應該如何應對?
蔣鍇:我們當時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基于歷史規律的統計套利模型從7月開始都暫停了,更多地是采取基于常識判斷的策略來操作。
在7月初,我們做過傳統的股指期貨期現套利,就是買現貨,賣出股指,因為當時市場還是正基差。后來到8、9月份開始做多頭,因為期指是深度貼水。這其中也體現了我們投資理念上的變換。在市場中,我們當然是希望找到一些無風險套利的機會,但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參與者越來越多,這種機會是趨于減少的。所以我們愿意去承擔一定的風險,關鍵要看風險和收益是不是相匹配。
比如,在9月初我們去做多股指期貨。當時股指期貨12月份合約,還有3個月就到期了,但貼水高達20%。在這種情況下,適當做多一部分股指期貨,是性價比很高的一種投資。因為要控制風險,我們只拿出10%~15%的倉位去開了一些多單。
談未來:預計明年市場波動會降低
由于市場前期調整比較充分,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加之融資杠桿也在下降,預計明年市場波動會降低。
NBD:目前是否有新的套利機會?
蔣鍇:最近幾個月,套利機會逐漸變少。原因有幾個:1、監管規則的變化使很多傳統策略暫時無法施展,市場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2、包括艾方在過去一年發掘并參與了很多套利機會,但隨著時間的演進,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關注到類似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去尋找新的機會。
我們是行業里面最早開始做事件驅動套利的,這個領域目前還是一片藍海,相對來說同類機構做這個策略的還比較少。不過我們注意到,最近半年,越來越多的賣方機構開始寫事件驅動的策略報告,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同行參與進來。畢竟事件驅動套利的領域比較大,可以容納的參與者比較多。
同時,我們還把視野放到了更遠的領域。最近關注的是海外和境內市場的跨境套利機會。未來,我們還會在個股期權和股指期權推出后,加大力度參與期權套利。
NBD:您對注冊制如何看,這對量化投資有什么影響?
蔣鍇:對量化投資來說,伴隨著股票供給的增加,進行傳統的基本面研究,工作量可能要成倍增加。相對來說,以模型見長的量化投資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此外,當前的股市炒作投機風氣,跟股票供應的不足是有關系的。一旦以后供應放開,股票定價必然會趨于理性。對于理性的市場來說,有更多的規律可循,這對量化投資也更有利。
NBD:您對2016年的A股市場如何看?
蔣鍇:2016年,隨著無風險利率進一步下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會趨于下行。對于股市來說,如果基本面不發生變化,這是利好。因為股市的市盈率經常會用無風險利率的倒數來衡量。由于市場前期調整比較充分,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加之融資杠桿也在下降,預計明年市場波動會降低。
從市場投資風格來看,明年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趨勢。但當無風險利率下行的時候,會有一些增量資金流入股市,對于大秦鐵路、寧滬高速等股息率較高的藍籌股,就會有資金愿意長期配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