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00:51:20
未來5年內,中國綠(lv)色金(jin)融的資金(jin)需(xu)求規模(mo)將在14萬(wan)億到(dao)30萬(wan)億元之(zhi)間,即使(shi)按(an)照低限計算,年均(jun)融資規模(mo)也達到(dao)約3萬(wan)億元。
每(mei)經(jing)編(bian)輯|每(mei)經(jing)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十(shi)三五”時期,綠色金融或將成為金融業(ye)發(fa)展的新亮點。
近(jin)日,在第四屆西安(浐灞)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xi)經濟(ji)學(xue)家馬駿表示(shi),未來幾年內將迎來我(wo)國綠(lv)色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期,我(wo)們的對(dui)外投資也(ye)將變得越來越綠(lv)色。
中國(guo)人(ren)民銀行研(yan)究局局長(chang)陸磊曾透(tou)露,央行正在牽頭起(qi)草我(wo)國(guo)金(jin)融業改革和發展(zhan)“十三五(wu)”規(gui)劃,將(jiang)把推動綠色(se)金(jin)融發展(zhan)作(zuo)為規(gui)劃的重要(yao)內(nei)容(rong)。
有(you)專家預(yu)測(ce),未來5年內,中國綠色金(jin)融的資(zi)金(jin)需求規(gui)(gui)模將(jiang)在14萬億到(dao)30萬億元之(zhi)間(jian),即使按照低限計(ji)算(suan),年均融資(zi)規(gui)(gui)模也達(da)到(dao)約3萬億元。
國(guo)務院發(fa)展研究(jiu)(jiu)中心(xin)資源(yuan)與環(huan)境政策研究(jiu)(jiu)所副(fu)所長李佐軍(jun)告訴《每日經濟(ji)新聞》記者,未來綠色金(jin)融的(de)需求(qiu)會越來越大,原因是資源(yuan)環(huan)境約束在(zai)加大,今(jin)后所有(you)產業、消(xiao)費都(dou)要符(fu)合綠色標準,這個需求(qiu)空間(jian)非常大。
在今(jin)年(nian)由每日經(jing)濟新(xin)聞主(zhu)辦(ban)的第六屆清馨獎論壇(tan)上,金融創新(xin)將是業界(jie)討論的四大重點話題之一。
綠色金融推進提速
當下(xia)的(de)中(zhong)國,經濟發展(zhan)和環(huan)境(jing)保護(hu)的(de)關系越來越緊密,在(zai)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和嚴峻(jun)的(de)環(huan)境(jing)形勢(shi)下(xia),綠(lv)色金(jin)融(rong)被賦予了(le)更(geng)多使命,被提到更(geng)高的(de)位置。
作(zuo)為全球第(di)二大(da)(da)經(jing)(jing)濟體,中國正在開展(zhan)大(da)(da)氣、水(shui)、土(tu)壤(rang)三大(da)(da)領域污染防治(zhi)的(de)戰役,經(jing)(jing)濟發(fa)展(zhan)受到環(huan)境因素的(de)嚴重制約(yue),構(gou)建綠色金融體系(xi),釋放市(shi)場力量(liang),形勢越發(fa)緊迫,步伐也(ye)正在加(jia)快。
今年4月,《中(zhong)共中(zhong)央(yang)國(guo)務院關(guan)于加(jia)快推(tui)進生態文明(ming)建設(she)的意見》出臺,明(ming)確要求(qiu)推(tui)廣綠色信貸,支持符合(he)條件的項目(mu)通過資本市場(chang)融資。
2015年9月(yue),中(zhong)共中(zhong)央(yang)、國務院印發《生(sheng)態(tai)文(wen)明體(ti)制(zhi)改革(ge)總體(ti)方案(an)》,作為生(sheng)態(tai)文(wen)明領(ling)域改革(ge)的頂層設(she)(she)計,詳細闡述了(le)建(jian)設(she)(she)綠色金(jin)(jin)融體(ti)系,包括:推廣(guang)綠色信貸(dai),加強(qiang)資本(ben)(ben)市場相關(guan)制(zhi)度建(jian)設(she)(she),支持設(she)(she)立各類(lei)綠色發展(zhan)基金(jin)(jin),建(jian)立綠色評(ping)級體(ti)系以及公益(yi)性的環(huan)境成本(ben)(ben)核算和影(ying)響(xiang)評(ping)估體(ti)系,積極推動綠色金(jin)(jin)融領(ling)域各類(lei)國際合作等。
據(ju)了解(jie),目(mu)前環保(bao)部門已經在(zai)推進(jin)綠色金融發展方(fang)面(mian)率先邁出一步。為了有(you)效引導企業的環境表現,環保(bao)部門已經與(yu)銀行等金融部門展開(kai)合作,將(jiang)環保(bao)部門行政執法信(xin)息納入銀行信(xin)貸征(zheng)信(xin)系統,成(cheng)為商(shang)業銀行向企業提供信(xin)貸支持(chi)的重要參考依據(ju)。
李佐(zuo)軍向《每日經濟新(xin)聞》記(ji)者介紹,綠色金(jin)融體系建設的(de)(de)步(bu)伐在加快,包括中(zhong)國(guo)人(ren)民銀行在內的(de)(de)相(xiang)關(guan)部門正在制定和綠色金(jin)融相(xiang)關(guan)的(de)(de)政策(ce)。
據陸磊介紹,目前央行正在起草銀行間市(shi)場綠(lv)色(se)金融債(zhai)發行的指導意見,不久將向社會公布(bu),同時還(huan)將研(yan)究推動公司信用類債(zhai)券的綠(lv)色(se)化問題。
非銀行融資有望擴大
綠(lv)色金融(rong)的理念起源(yuan)較早,人們對(dui)其關注(zhu)的焦(jiao)點主要集中在(zai)銀行(xing)業。
2002年,世(shi)界(jie)銀行(xing)(xing)下屬的(de)國際(ji)金(jin)融公司和(he)荷蘭銀行(xing)(xing),在倫敦召(zhao)開的(de)國際(ji)知名(ming)商業銀行(xing)(xing)會議(yi)上,提出了一項(xiang)企業貸款(kuan)準(zhun)則,就是“赤道原則”,該準(zhun)則要求金(jin)融機構在向一個(ge)項(xiang)目(mu)(mu)投資時,要對該項(xiang)目(mu)(mu)可能對環境(jing)和(he)社(she)會的(de)影響進行(xing)(xing)綜合評估,并(bing)且利用金(jin)融杠(gang)桿促進項(xiang)目(mu)(mu)在環境(jing)保護(hu)以及周圍社(she)會和(he)諧發(fa)展方(fang)面發(fa)揮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興業(ye)銀行作為中國首家(jia)(jia)“赤道銀行”,截(jie)至2014年末,已累計為3400多家(jia)(jia)企業(ye)提供(gong)綠色金融融資(zi)5558億元(yuan),余額2960億元(yuan)。
實際上(shang),不僅(jin)是(shi)興業(ye)銀行(xing)一家,國(guo)內的(de)一些主要銀行(xing)機構(gou)都(dou)在加快布局綠色(se)信(xin)貸等方面的(de)業(ye)務。
今(jin)年(nian)6月(yue),中國(guo)銀(yin)行業協會(hui)發布《2014年(nian)度(du)中國(guo)銀(yin)行業社會(hui)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nian)末,銀(yin)行業機構綠色信貸余(yu)額7.59萬億元(yuan)(yuan),其(qi)中,21家主要銀(yin)行綠色信貸余(yu)額較年(nian)初增長15.67%,達(da)6.01萬億元(yuan)(yuan)。
李佐軍認(ren)為,綠(lv)色金(jin)融(rong)不完全是(shi)落在(zai)銀行業,銀行只(zhi)是(shi)融(rong)資(zi)渠道之一(yi),隨著金(jin)融(rong)體制(zhi)的(de)改革(ge),直(zhi)接融(rong)資(zi)的(de)比重將會繼續擴大,下一(yi)步發展(zhan)的(de)綠(lv)色金(jin)融(rong)應該(gai)是(shi)一(yi)個體系性的(de),在(zai)證券、基金(jin)、期貨、保險等所有的(de)非銀行金(jin)融(rong)領(ling)域也都需要發展(zhan)綠(lv)色金(jin)融(rong)。
但(dan)是,中國(guo)的綠色金(jin)融市場發(fa)展仍處于(yu)初(chu)級階段,真正建立(li)起完(wan)善的綠色金(jin)融體系仍有很(hen)長的路要走。
北(bei)京碧(bi)水源科(ke)技股(gu)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li)何愿(yuan)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wen)》記者采(cai)訪時表示,中國發展綠色金融(rong)(rong)(信貸),需要擺脫“以(yi)利(li)為重”的傳統思維,同時如何判斷(金融(rong)(rong)服(fu)務)是不(bu)是綠色,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技術標(biao)準。他同時稱,應該大(da)力(li)發展綠色金融(rong)(rong),因為這將(jiang)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xia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jin)轉載(zai)或鏡(jing)像(xiang),違者(zhe)必究。
讀(du)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不(bu)希望作(zuo)品出現在本(ben)站,可聯系(xi)我們(men)要求撤下您的(de)作(zuo)品。
歡迎關注(zhu)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