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7 00:48:33
9月4日,2015年成都國際車展開幕。9點鐘,第一場發布會來自一款新能源汽車,即大眾汽車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全新GolfGTE正式發布,售價28.88萬元。“我們發現,今年前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了2.6倍,而且仍處于快速增長中。”大眾進口汽車總經理施爾天向筆者表示,大眾進口汽車針對中國市場規劃了新能源戰略,全新GolfGTE是大眾進口汽車向中國導入的首款插電混動車型,接下來將陸續有車型進入。
2015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特別是進口車市場進入調整期的一年。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7月,整個進口車汽車市場同比下降接近11%。大眾進口汽車作為進口車市場的主要企業,同樣面臨了嚴峻的市場挑戰。
全方位支持經銷商
針對市場變化,大眾進口汽車已經率先進行調整。施爾天表示,大眾進口汽車采取了一系列支持經銷商的方案。“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我們希望跟經銷商一同攜手應對新的市場環境。”施爾天表示,未來進口車市場趨于穩定,體量在每年100萬輛左右。“我們認為,第四季度相比前三個季度會有所好轉。”施爾天向筆者介紹,盡管如此,市場依舊非常嚴峻。
為此,大眾進口汽車宣布了針對目前市場情況,已經建立了新的經銷商運營管理系統,從售前、售后等多方面的與經銷商形成信息互動,第一時間了解市場情況,并對此做出快速反映,與經銷商共同面對市場挑戰。目前,大眾進口汽車有177個銷售網點。施爾天認為,經銷商網絡的發展已經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
施爾天向筆者介紹,經銷商運營管理系統率先考慮如何幫助經銷商維持健康的庫存,實現順暢運營和確保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大眾進口汽車也會提供靈活多變的汽車金融產品。根據統計,有25%的大眾進口汽車的客戶在購車時會選擇貸款買車。未來,大眾進口汽車會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更好地支持經銷商的銷售。
大眾進口汽車更重視與經銷商“長期”合作。“比如,我們會和經銷商進行面對面地探討,關于未來兩到三年的業務發展,應該給予什么樣的支持,以及如何去共同面對市場的變化。”施爾天向筆者介紹,經銷商非常穩定的合作是大眾進口汽車一貫支持的做法,部分經銷商跟大眾進口汽車的合作時間已經超過8年以上。
大眾進口汽車認為,經過飛速發展后,進口車整體銷量大約是每年100萬臺左右,未來基本延續這種趨勢,可能會有10%到15%的上下浮動。
這源于多種因素。一方面,過去這些年,中國市場本地化生產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而未來兩三年,整體發展前景還需要根據市場變化進一步判斷,比如有多少新產品能夠引進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各個廠商在中國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加快,包括新的技術都是推動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施爾天認為,SUV仍然是關鍵增長點,數據顯示,SUV產品在進口車市場的占有率達到64%,而且呈現不斷增長的狀態。他告訴筆者,SUV從A級到C級細分市場都在均衡發展。A級SUV市場近兩年發展尤為突出,很多廠商都在這個領域推出了很有競爭力的產品。
另外,大眾進口汽車認為,隨著汽車消費理念的成熟和對于都市生活品質的追求,可以看到旅行轎車市場這兩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對這一細分市場的未來發展也充滿信心。
新能源或成領先新機遇
大眾中國相關負責人向筆者表示,2018年底前,大眾汽車將向中國市場投放超過20款新能源產品,其中,涵蓋小型車、大型豪華轎車和SU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將成為重點。這是大眾集團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戰略的核心內容,也是其“2018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新GolfGTE作為首款大眾品牌插電式混動車型率先到來。施爾天介紹,全新GolfGTE除了具有Golf家族的產品特性之外,還兼具節能環保的優勢,比如它擁有四種駕駛模式,在純電動駕駛模式可行駛50公里,同時實現零油耗零排放。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去年,大眾進口汽車在中國推出了純電動車electricup!,今年,發布的全新GolfGTE則是大眾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到2016年底,大眾進口汽車計劃在中國市場推出總計4款新能源車型。“我們相信,隨著中國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新能源車將會有越來越好的市場前景。”施爾天向筆者介紹。因此,首先引入全新GolfGTE與當下的市場需求吻合。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新能源車的銷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6倍。同時,西區市場一直是大眾進口汽車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因此,大眾進口汽車選擇在本次成都車展上發布全新GolfGTE。
其次,從整體消費趨勢來看,中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并且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節能環保的車型。大眾進口汽車帶來的全新GolfGTE是一款兼具性能和節能的車型,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2015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的調整一年。無論是進口車市場的急速下滑,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大眾進口汽車正在進行全方位嘗試。在這一輪調整中,新的嘗試必然會帶來新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