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00:46:37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成都立下了“2017年電子商務核心產業基本確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8000億元”的雄心。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江然
◎每經記者 江然
8月下旬,一場精彩的項目路演于成都啟幕。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旅游分期還是美食O2O,這些獲投資人青睞的項目,共通之處是基于移動互聯網。
眼下,成都互聯網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此前聞名的天府軟件園,落戶了眾多互聯網企業。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成都立下了“2017年電子商務核心產業基本確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8000億元”的雄心。
“成都與其他城市有同等的機遇站在‘互聯網+’的風口。”成都市商務委主任郭啟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造能力,更好發現和支持電子商務領域創新,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是我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而成都的目標,還包括成為“互聯網+”的延安。
百花齊放的互聯網創業之都
據品勝電子董事長趙國成介紹,盡管品勝的主體在深圳,線上主營卻在成都,后來甚至從成都對全國乃至全球市場進行管理。
“為什么選擇成都?我們覺得成都有得天獨厚的O2O基因:一是人才多;二是市場大;三是政府給力。”在剛結束的中國(成都)移動電子商務年會暨移動電商創客秀上,趙國成如此評價道。
從商業本質來看,趙國成所說的O2O基因,可理解為成都在電子商務方面打下的基礎。
實際上,成都進軍電子商務領域較早。2009年就已明確將電子商務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1年,成都被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八部委聯合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5248億元,網絡零售總額超過561億元。
記者了解到,成都還率先開展電子商務示范評價,打破以規模利稅等指標評價企業發展水平的傳統做法,重點關注企業的創新性和成長性,評定了首批創新型電子商務企業。
2015年,“互聯網+”、“創新創業”已成為國家戰略。一場以互聯網為支撐的創新風暴席卷而來,正以強大的力量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成都也和其他城市一樣,站在同樣的風口。“在我們看來,互聯網化就是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同時也改變政府行政監管方式和管理手段、改變現在社會組織方式。”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為生產方式帶來很大變化,我們從這方面考慮如何提高城市競爭力。”
成為“互聯網+的延安”,是成都另一個目標。成都已正式發布了首批22個電子商務眾創空間,邀請來自全國的優秀電商團隊入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成都已成為百花齊放的互聯網創業之都。”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而電子商務眾創空間是‘互聯網+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靠市場化機制引導發展
基于以往的基礎和條件,成都在今年6月下發了《成都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定下了“到2017年,電子商務核心產業基本確立,產業集群初步形成”、“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8000億元”的目標。
在上述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看來,這一雄心完全可以實現。實際上,成都在壯大電子商務產業規模的6年中,密集祭出“政策組合拳”以扶持,包括對于支持電商發展、載體建設和試點示范的各項鼓勵等。
盡管政策“誘人”,政府卻并沒有沖在第一線。“一切還是要靠市場化機制。”上述負責人亦表示,政府只需要引導與微調,而不需要替行業解決資源配置。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借助互聯網手段來支撐。
與此同時,四川省正在打造電子創客空間,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基地等,讓成都如虎添翼。“成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孤島,孤島是沒有生命力的。”上述負責人談及成都電商所處的生態環境,“整個四川省,包括西部地區和全國互聯網發展水平,是成都最重要的基礎。需要開放共贏的思路,通過成都帶動西部地區互聯網經濟更好地發展,這也是成都發展內在的需要。”
記者了解到,除擁有移動電商這一優勢,成都還將加快探索跨境電商發展新路徑。
“跨境電商是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國際化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中國電子商務國際化的敲門磚。”跨境電商帶來的機遇,絕不僅局限于此。“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有能力有信心,也有條件開放國內的消費品市場,然后通過自由貿易的方式參與全球競爭。”上述負責人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