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00:46:3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振宇 黃麗
◎每經記者 謝振宇 黃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是國內最早研究電子商務經濟的學者之一,2002年左右,他就著書專門解讀電子商務。
日前,王健就電商對傳統經濟轉型影響及地方政府應該怎樣推動電商發展等問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他表示“電商是誘發因素,會激發需求,自然也就會激發生產,這就會改變傳統產業經濟。”包括移動電商在內,電商未來發展的更多空間會是B2B。
NBD:電商是如何帶動傳統經濟轉型發展的?
王健:我認為有三條途徑。第一,電商是誘發因素,會激發需求,自然也就會激發生產。比如有了網絡渠道,很可能就激發消費欲望。這會加速創新,如互聯網的定制產品,這可以引導企業快速適應市場,企業可以快速獲得消費信息;第二,電商是一種實現手段。很多的產品都得跟它銜接,比如圍繞電商的相關服務業等,電商發展會帶動了整個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第三,電商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變。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可能又能誘發產品的創新、服務的創新。這三條途徑會引發整個社會經濟、產業的變化。
NBD:作為地方政府,要如何借助電商實現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王健:若可能的話,地方政府可以向中央要一些特殊的政策,爭取突破現有的框架。政府的政策,關鍵要看能否建設最底層的東西。我所指的底層,是指相應的社會文化,在文化上建立起對電商的普遍認可。當前政府可以做的是電商教育建設,如干部培訓、企業培訓等,都是讓人們更加意識到電商的重要性。
NBD:成都2014年全年電商交易額逾5000億元,預計2017年達到8000億元,您認為如何看待這一發展目標?成都發展電子商務具有哪些優勢?
王健:實體經濟與電商、IT互聯網應用的融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因素。所以,成都的這一目標,實現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實際上,電商發展需要具備兩個因素。一是產業,產業越發達的地方,電商發展得越快;二是人才,成都在內陸地區具有相當的優勢,在產業上,食品、農產品、消費類產品豐富,這是產業基礎。而人才方面,成都高校很多人才集中,作為內陸地區的城市,成都有較好的積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