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7-28 17:40:48
繼證監會7月8日發文禁止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半年內在二級市場減持股票后,近期陸續有一批違規減持的上市公司股東遭立案調查。據上證報記者統計,截至昨晚發稿時,7月份已有至少20家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東)因違規減持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違規減持遭調查的公司總數約21家,7月份占比達95%。
⊙記者王雪青
繼證監會7月8日發文禁止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半年內在二級市場減持股票后,近期陸續有一批違規減持的上市公司股東遭立案調查。據上證報記者統計,截至昨晚發稿時,7月份已有至少20家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東)因違規減持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違規減持遭調查的公司總數約21家,7月份占比達95%。
昨日,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證監會查處超比例減持,符合法定職權范圍,但也與政府救市的大環境有關。監管機構希望股東們盡量持股,以增強市場信心。”從另一角度看,公司或其控股股東遭立案調查,可能對后續的資本運作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牛市誘發“過激”減持
在應對前期非理性下跌,上市公司股東紛紛出手增持之際,大股東違規減持觸發證監會監管“重拳”。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24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證監會加大了對大股東違規減持案件的查處力度。為了公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上半年證監會查處大股東、董監高減持未披露、違反承諾減持、短線交易等違規行為近50起。下一步證監會將保持查處力度,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截至昨晚發稿,7月份已有藍英裝備、涪陵榨菜、金運激光、新筑股份、雛鷹農牧、湖北金環、金力泰、美盈森、摩恩電氣、南風股份、蘭太實業、松芝股份、陽谷華泰、科泰電源、津勸業、欣旺達等20家公司的第一或第二大股東因違規減持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絕大部分違規都是超比例減持,即在6個月內減持比例超過5%時未及時履行信披義務及在披露窗口期停止繼續減持。也有一些是“烏龍指”,即在大手筆減持過程中出現反向交易,導致短線交易。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股東超比例減持的高發時間,集中在今年6月初之前的牛市行情期。例如,湖北金環第二大股東湖北化纖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化纖開發”)在2013年10月30日至2015年5月22日期間,以大宗交易方式和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湖北金環5.32%股權,在賣出湖北金環達到5%時,未能及時向證監會和交易所提交書面報告并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在履行報告和披露義務前沒有停止賣出;金力泰大股東及實控人吳國政于2015年5月14日-5月15日大宗交易減持公司2.30%股權,使累計減持比例達到6.88%,但在減持達到5%時未披露并暫停繼續減持;松芝股份控股股東陳福成于2014年5月27日至2015年5月22日期間,以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2388.7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91%,同樣構成超比例減持。
此外,有的公司股東超比例減持,系一致行動人的認定存在出入。美盈森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王海鵬及持股5%以上股東王治軍分別自2014年2月17日至2015年1月22日、2014年7月18日至2015年1月21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均達到5%。起初,二人堅稱雙方雖為兄弟關系但是并非一致行動人,此后二人意識到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存在誤解,雙方實屬一致行動關系,故合并減持比例構成違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