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7-28 17:40:48
繼證監會7月8日發文禁止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半年內在二級市場減持股票后,近期陸續有一批違規減持的上市公司股東遭立案調查。據上證報記者統計,截至昨晚發稿時,7月份已有至少20家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東)因違規減持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違規減持遭調查的公司總數約21家,7月份占比達95%。
情急之下“闖紅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股東因“興奮過度”,忽視規則造成超比例減持之外,有的股東違規減持則是“形勢所迫”。最典型的當屬津勸業,公司第二大股東天津中商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商聯”)違規減持是因股權質押引發的平倉危機。
據查,中商聯分別于2014年10月22日至2014年11月3日通過二級市場減持1683.33萬股津勸業股份,成交均價5.73元;后于2015年7月3日和2015年7月6日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500萬股,成交均價7.72元,即去年末以來,中商聯累計減持3183.33萬股,平均均價6.67元,占津勸業總股本的7.65%,累計套現2.1億余元。其中,中商聯于2015年7月3日累計減持股份占津勸業總股本的比例達到5%時,沒有及時向證監會和上交所提交書面報告并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在履行報告和披露義務前沒有停止賣出津勸業,已于7月15日收到天津證監局下達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中商聯在25日公告的《違規減持專項整改報告》中回應:這次減持是因為二級市場史無前例的斷崖式下跌引起的。津勸業的股價跌幅遠遠超過大盤的跌幅,從6月2日的18.96元經過短短的15個交易日跌到7.43元,跌幅達到61%。“出現如此極端情況,來的如此突然迅猛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由于我們有津勸業股票做的股權質押貸款,所以面臨著日趨臨近的被銀行平倉的壓力。鑒于這種急迫形勢,2015年6月30日本公司領導最終決定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500萬股,計劃在2015年7月3日完成減持,隨后由財務相關人員負責接洽大宗交易的具體手續和流程。”
中商聯表示:“這次減持涉嫌違規信息披露事件是我們對國家相關政策重視程度不高及對法規理解存在偏差造成的。對于權益變動報告書5%的規定,是到了這一點還是過了以后再披露,我們對此沒有理解正確。我們一定從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杜絕違規事項的再次發生。”
無論因何被調查,上市公司股東留下“案底”后將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存在“上市公司或其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等七類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大股東被立案調查期間,需要證監會審批的事項,一般不容易獲得通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