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1-28 09:33:07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油價跌跌不休,國內成品油價也出現了罕見的十三連跌,汽油價重回5元時代。那么,低油價究竟將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油價下降對中國政策的影響
石油價格下降提高了政策的操作空間。石油價格下降從兩個方面來影響政策:一方面油價下降將導致國內通脹下降,這促使貨幣政策放松以防止通脹水平過快下降,而且在這一環境下利率水平較低,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合理的選擇;另一方面,石油價格的下降,對于中國的貿易均衡產生影響,導致貿易順差上升,從而產生匯率升值預期和基礎貨幣供給增加。此外油價下降形成的低通脹環境,也為財稅、價格改革營造了較好的空間。
油價下降20%將帶來基準利率下調25個BP的空間。根據我們對石油價格和物價和增長的關系的分析,我們發現,當油價下降20%的情況下,CPI將下降0.12個百分點,PPI將下降0.81個百分點。根據中國央行利率反應模式(即中國的泰勒規則)的考察,這將大致接近一次基準利率調整的空間。
油價下降20%將促使赤字率上升0.04個百分點。石油價格下跌造成物價下降,這對財政政策而言需要加強力度穩定增長,同時也因為利率下降,財政加大支出,利息成本下降,因而提高赤字率。根據估計,石油價格下降20%將導致赤字率上升0.04個百分點,即大約250億人民幣。
油價下降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油價下降20%將導致中國貿易順差增加400億美元,平均每個季度達到100億美元。根據過去10年貿易順差和匯率的關系來看,如果貿易順差較高的時候,人民幣往往傾向升值。油價下降不但導致人民幣有效匯率上升,可能對美元匯率也可能有所上升。
低油價背景下,財稅改革加快。未來一段時間,預計油價將維持低位運行的狀態,這同時也壓低了煤炭、天然氣等原材料價格,這將更有利于稅制改革的推進:
一是消費稅改革。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行,財政部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率,終端含稅油價基本穩定。這一方面可以使得財政一年增收2000億元,緩解當前財政收支壓力;另一方面也能遏制傳統能源消費,通過財政轉移支付,補貼扶持新興能源,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
二是資源稅改革。煤炭、礦產、天然氣等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過去幾年,受產能過剩和需求放緩影響,以煤炭為代表的能源行業經營壓力較大,從價征收的資源稅改革可能產生加稅效果。在當前價格水平較低的背景下,推進資源稅改革,杜絕不合理收費,反而可以起到為企業減負的效果。相應的,改革措施也能更快推出,預計今年上半年,相關稅改舉措有望落地實施。
通脹壓力減輕,價改提速。目前中國95%以上的消費品和97%以上的生產資料實現了市場化定價,但仍有10大類領域(產品)處于政府管制定價的狀態。事實上,價改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回歸市場化定價,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不必要干預,是推進壟斷行業改制、推廣PPP、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當前大部分被管制的領域是交運、公用事業領域和公共服務業領域,整體處于供給短缺的狀態,因此價格體制改革可能會導致相應產品價格的上升。在過去通脹壓力較大的年份,推進此類改革困難重重。如果2015年油價下降20%以上,能源、運輸和環境相關領域價改將快速推進。一方面建立市場化定價機制,改變要素價格扭曲格局;另一方面打開了民間資本的投資準入空間,相關供給將大量增加,穩投資,促轉型;此外,價格總水平也將繼續維持在較低位置,并不會對居民生活和貨幣政策決策帶來額外的負擔。
油價低企對能源多元化戰略的影響
經濟效益、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是驅動能源多元化戰略的三大基石。工業化進程中的能源消耗通常呈現S型曲線:1、工業化初期,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耗的增長較慢,能源約束較小;2、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展開、重工業迅猛發展,能源消費量也快速增長,從供給側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因此在這個階段,經濟效益對于能源多元化戰略的重要性最高。3、隨著工業化進入中后期,能源需求呈現剛性,而快速工業化進程中累積的環境問題和能源戰略安全需求更加迫切。
從國際經驗來看,我們能夠觀察到這三大因素對能源戰略的影響。以美國的經驗為例,1950年后美國能源自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開始成為凈進口國,并經歷了能源進口快速擴張、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長的野蠻擴張期。上世紀70年代,工業化進程不斷放緩,而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暴露,石油危機的發生觸發了美國能源戰略轉型期——開啟能源獨立戰略,并通過一系列能源新法案,促進能源多元化、低能耗和低排放,近年來上述能源戰略的效果已經逐步顯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