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4-10-19 16:25:23
央行“9·30房貸新政”出臺半個多月,已在各地樓市掀起不小波瀾。而作為新政另一個重要武器的房貸證券化也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
防范風險,應該如何走、又吸取怎樣的教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典型的房地產金融衍生品,MBS在促進美國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因“兩房”對不良基礎資產多次打包出售,發展速度過快、規模過大,最終隨著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引發了次貸危機,美國房市和金融體系由此陷入嚴重危機。
如今,隨著中國版“兩房”的啟動,不少專家和市場人士也表示了擔憂。我們應該如何走,又吸取怎樣的教訓?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我國整個經濟杠桿較高的情況下,過快推進MBS可能會加大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此外,MBS一旦大規模發行,房地產泡沫向金融系統傳導的防火墻將被拆除。山西證券分析師張旭認為,MBS和REITs(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融資工具更加豐富,房地產金融行為更加市場化,風險也進一步被延后且鏈條延長。
鄭宇潔提出,推進MBS實施,需要防范房地產金融泡沫風險,對購房者的資格審查不能松懈,銀行不能僅僅看重自身利益,而不顧房地產市場整體風險,按照審慎原則,加強監督和管理。
“如果MBS僅限于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的話,可能會出現銀行之間達成一個相互購買對方產品的默契,以將貸款資產騰挪到表外,逃避信貸監管。”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表示,中國在利率完全市場化之前,MBS發展的空間將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國推進MBS還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完全市場化的利率等。
業內人士還表示,在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的背景下,不宜過快推行MBS,這將會增加房地產金融風險,阻礙房地產市場以及經濟轉型升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