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01:39:2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唐強
每經記者 唐強
如今,隨著中報密集披露期的來臨,四大A股家禽企業也將陸續交出上半年成績單。實際上,歷時數月的去產能化,的確使得家禽行業得到一絲恢復,相關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成效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
圣農發展(002299,收盤價14.26元)
率先披露中報,該公司第二季度單季盈利高達1.6億元。從業績預報來看,*ST民和 (002234,收盤價10.08元)、華英農業(002321,收盤價7.38元)、益生股份(002458,收盤價13.80元)中報業績也均實現同比回暖。
然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相關上市公司對行業前景的回應多數比較低調、謹慎。
圣農發展扭虧為盈/
隨著國內白羽肉雞行業的回暖,全產業鏈的圣農發展業績實現扭虧為盈。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12億元,同比增長52.37%;實現凈利潤4350.62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683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圣農發展雞肉銷售均價同比上升了5.86%;與此同時,其主要原料價格下降,豆粕的采購均價同比下降了5.24%,玉米的采購均價同比下降了3.73%。圣農發展指出,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行業洗牌,加之行業達成減量共識之后,國內白羽肉雞去產能效果顯著。尤其是進入2014年第二季度以來,隨著H7N9流感影響的逐步消退,國內肉雞價格開始逐步回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圣農發展虧損1.16億元,這意味著其二季度單季盈利高達1.6億元。2009年、2010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億元、2.78億元。無獨有偶,同處禽產業鏈上的*ST民和預計上半年扭虧,利潤超過800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7793.58萬元;華英農業、益生股份雖均有數千萬元的虧損,但其業績快報顯示,虧損幅度也開始同比收窄,環比則有所減虧。
面對上述情況,記者致電*ST民和,其證券部代表高小濤表示,自5月份以來,國內雞苗價格的確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公司近期苗價已達到3.8元/羽左右。根據業績預報數據,今年上半年公司將盈利800萬元~1500萬元,行業經營情況良好。
但高小濤認為,外界都只看到我們賺錢的時候,而在虧損之時,沒有認真地思考和分析過原因。鑒于下半年節氣比較多,目前正處雞苗補欄旺季,對雞苗價格有一定支撐,但并不能判斷未來長期的家禽行情走勢。
與其同樣持謹慎態度的還有益生股份,其證券部代表唐文濤認為,供給與需求端的變動主導行業變化。白羽肉雞聯盟制定的減產規劃對整個行業是有幫助的,在需求量穩定的情況下,減少供給自然有助于提升價格。
但他進一步指出,促成家禽行業回暖的因素是多重的,雖然困擾行業許久的“速生雞”事件、H7N9病毒影響等都在逐漸消退,但“福喜事件”也刺激著行業的整頓,部分家禽企業有望受益。實際上,由于市場價格長期低迷、養殖企業虧損不斷,前期白羽雞行業去產能化都是被迫而動的。從現在來看,難以預估去產能化的持續性,目前益生股份還是持有低調、謹慎的態度。
高管看好未來業績集體增持/
實際上,從相關上市公司的高管動向上,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揣摩出公司對未來家禽行業景氣度的預判。
早在今年3月份,正當家禽業行情處于低谷難見彩虹之時,圣農發展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傅露芳(系公司董事長傅光明之女)就已攜手多位公司董監高成員,聯袂增持公司股份276.9萬股。
其中,傅露芳(3月5日~6日)耗資逾兩千萬元買入圣農發展股份274萬股,占圣農發展總股本的0.3%。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強烈信心,傅露芳又在此后陸續增持逾百萬股,圣農發展財務總監陳榕、董事劉亞彬、監事會主席嚴高榮和董秘陳劍華等6位高層管理人員也加入增持行列。
繼圣農發展高管高舉增持大旗后,7月23日“世界鴨王”華英農業宣布,其董監高等擬投1.5億巨資增持公司股票,同時華英農業控股股東還將為增持人提供擔保融資。
根據規劃,華英農業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部分員工,將組建成立鄭州華合英農業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合英)。其中,自籌而得的資金將直接認購由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山東信托—恒泰5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恒泰5號)。
與此同時,華英農業控股股東河南省潢川華英禽業總公司還會為增持人提供擔保以幫助其完成1:2比例(自籌資金與融資資金比例)的融資,華合英委托信托公司買入華英農業流通股股票。
據悉,恒泰5號資金總額共計不超過1.5億元,增持總量不低于華英農業總股本的4.7%,最高不超過7.29%,并放棄直接持有華英農業股票的表決權。實際上,就在華英農業公布增持計劃前,恒泰5號已于7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迫不及待地買進該公司1056萬股,占其總股本的2.48%。
對此,記者曾致電華英農業,其董秘李遠平當時表示,員工增持計劃主要還是基于對未來業績的看好。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的確不太理想,但下半年是傳統旺季,行業景氣度應該有所回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