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郵老大加速“下海”市級“郵政局”全更名“公司”

2014-03-17 01:22:10

隨著全國362個市(地)郵政企業全部完成更名、企業登記變更及掛新牌工作,市級“郵政局”的稱謂全面告別市場,取而代之的是“郵政分公司”。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郵政業的政企分開悄然再進一步。

國家郵政局官網顯示,3月10日,全國362個市(地)郵政企業已全部完成更名、企業登記變更及掛新牌工作。這意味著,市級“郵政局”的稱謂全面告別市場,取而代之的是“郵政分公司”。

耐人尋味的是,據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次更名正是由剛剛完成“大部制”改革的交通運輸部和國家郵政局通力運作,由中國郵政集團在馬年春節后向全網下發的通知,時間點還特別要求是“2014年‘兩會’召開前。”

業內人士表示,從市場層面來看,更名的完成將促進中郵集團與民營快遞之間的公平競爭,同2013年原鐵道部的政企分開一樣,郵政局更名也是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標志。不過,龐大的郵政體系要想徹底政企分開仍需時日。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縣級以及鄉鎮級以下的郵政支局至今未完成更名。

艱難的政企分開

市級 “郵政局”的更名被視作“郵老大”自2007年改革破冰、政企分開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按照國家郵政局的官方表述,已經全面落實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省以下郵政監管體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的有關要求,郵政行業在深化“政企分開”改革、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方面步入全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名稱的類似,過去不少市級“郵政局”都被誤認為是郵政管理部門——國家郵政局的下屬單位。

事實上,自2007年正式重組國家郵政局,剝離企業職能、資產和人員之后,原地方“郵政局”都是歸屬于新組建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企業。

從制度層面來說,除了國家郵政局作為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外,今后再無其他郵政局。但是,因為沒有更名,本該歸屬企業性質的公司大門口仍掛著“郵政局”的招牌,企業負責人仍叫“局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2007年政企分開以后,省級郵政局其實就已經陸續更名為省郵政公司,為中郵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只是市、縣級更名一直未見動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注意到,上述《通知》中明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設在市(地)、縣的郵政企業不再使用“××郵政局”的名稱,更名為“××郵政分公司”。

一項看似簡單的“更名”,為何從2007年一直拖延至今?多數業內人士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一言難盡,“郵政系統本身體系的繁雜”被認為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時,還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郵政服務的普遍虧損或也是延緩改革的借口之一。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縣級郵政局的更名,中郵集團在這次的全網通知中只字未提。

有利于公平競爭

“更名的拖延容易導致不公平競爭問題。”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徐勇自2009年開始也一直在行業中倡議盡快將“郵政局”更名為“郵政分公司”。在徐勇看來,消費者容易誤將“郵政局”認知為政府,增加信賴度,從而使得“郵政局”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先天優勢地位。

“實際上,中國郵政多年來不僅時效慢、服務態度差,很多服務產品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徐勇認為,國家郵政局此前發布的數據就顯示,2013年一季度,郵政函件業務量首度被快遞超過。而更名以后,明確的“公司”身份不僅有望促使中郵集團加深對自己市場身份的認知,其他民營公司也將獲得更加公平的競爭機會。

此外,在部分業界看來,此次更名背后或代表著中郵集團市場化戰略部署的更進一步,包括其中另一個同步的助推因素——同屬中郵集團旗下的EMS年前主動宣布退出IPO之時,也曾官方表示,所做調整主要包括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總分公司制”,根據經營需要,對直營區域范圍、管理層級進行市場化的調整。

徐勇認為,郵政公司的“更名”離真正的市場化還相差甚遠,“換湯不換藥”。同時,EMS和郵政公司之間還存在著混業經營。

據以北京市郵政公司為代表的官網顯示,郵政公司目前主要經營國際和國內函件、包裹、特快專遞、匯款、報刊訂閱、零售、集郵業務和集郵品制作、商業信函制作、郵送廣告、代理速遞物流、以及金融類代辦業務。

這其中的部分業務在物流領域一直被認為郵政壟斷,徐勇表示,國家未來應該將不涉及國家機密和私人隱私以外的郵政業務進一步放開市場,更加有利于充分、公平的市場競爭。同時按照真正的政企分開,未來的縣級、鄉級“郵政局”也同樣應該完成更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