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新世界中國上市14年擬私有化 融資難指望獲母公司支持

2014-03-17 01:22:1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在港上市14年的房企新世界中國(00917,HK)最終選擇退市,重回母公司新世界發展(00017,HK)的懷抱,以期利用母公司財務實力從內部融資渠道獲取資金。

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表示,現時新世界中國流通量偏低是私有化的合適時機,私有化后有利新中財務上的安排,公司業務運作將更加暢順。

協縱國際合伙創始人黃立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內地房地產業務為主的新世界中國與目前大多數內地上市房企相似,股價對于資產有大幅的折讓,對股東而言吸引力較低,再融資難度較高,私有化后新世界發展的稅務成本將大幅降低,綜合來看私有化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私有化需現金186億港元/

上周五(3月14日),雙雙停牌三日的新世界中國及新世界發展發布聯合公告,新世界發展計劃以每股6.8港元向新世界中國股東提出私有化,私有化作價較停牌前5.14港元有溢價約32.3%,所需現金約186.03億港元。

瑞信指出,新世界發展截至2013年12月負債比率47.7%,因私有化新世界中國的行動,其負債比率進一步攀升至60%。

同日,新世界發展宣布供股計劃,擬3供1股集資約140億港元,主要用于新世界中國的私有化,精簡集團架構。

根據公告,本次新世界發展供股將由匯豐和大股東鄭氏家族家旗下周大福企業撐腰,其中周大幅按持股42.89%的比例供股,斥資最少57.1億港元,加上將包銷最多9000萬股,鄭氏家族應付今次供股集資最多將動用62.68億港元。若累計此前兩次供股中,鄭氏家族向新世界發展投入的64.7億港元,目前新世界發展共獲鄭氏家族注資超過127億港元。

受以上消息影響,復盤當日(3月14日)新世界中國股價較前日上漲約3成以6.63港元報收,母公司新世界發展則下跌15.07%以8.27港元收盤。

對于本次私有化成功的可能性,花旗的態度有所保留,花旗認為,恒盛(00845,HK)有45%溢價的私有化仍然失敗,新世界中國私有化的溢價只逾32%,并不具備高的吸引力。

不過,黃立沖認為,新世界發展已是老牌財團,專業度、成熟度、信任度都比恒盛優越很多,另外,恒盛上市時間較短,股價跌得很慘就退市,讓股東有被騙的感覺,但新世界中國已經上市14年,股東已經相對接受當前的盈虧,這個時候拋出一個有一定溢價的橄欖枝,獲得審批通過的可能性比較大。

瑞信的觀點認為,每股6.8港元私有化作價,站在新世界發展股東而言,作價可能并不便宜。目前新世界發展持有新世界中國大約70%權益,而剩余的股東持股量普遍不足0.5%,估計私有化過程較順利。

私有化后稅務成本或降低/

融資功能失效成為私有化的直接原因。

新世界發展的董事認為,新世界中國未來發展將會有龐大的資金需求,但由于公司股份的流通量低,且成交價較凈資產有大幅折讓,公開股本市場并未向新世界中國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黃立沖認為,新世界發展的融資平臺非常完善,旗下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因此私有化新世界中國并不會對新世界發展的融資能力產生太大影響,而對于主營內地房地產業務的新世界中國來說,上市房企卻要承擔較高的稅務成本。

資料顯示,新世界發展是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1907年由鄭裕彤創立,1972年在香港掛牌上市,截至去年底,公司總資產達3547.2億港元。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與發展,集團的核心業務已由最初的房地產拓展至酒店投資、基礎設施、服務、建筑工程、電訊及交通運輸等領域。根據公司最新半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世界發展收入共計271.8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達45.29億港元。

新世界中國則為新世界發展于內地的旗艦物業公司,資產總額約1241億港元。自1999年7月起在港交所掛牌,目前有36個主要項目遍布21個城市,包括房地產、酒店及度假村等等。

新世界發展認為,若私有化成功,在無須遵守以獨立公開上市公司形式來營運而涉及的有關規定的情況下,新世界中國得以利用新世界發展雄厚的財務實力,包括新世界發展以更具競爭力的融資條款籌集銀行貸款的能力,為較大型物業發展項目提供資金。此外,成為新世界發展的非上市全資附屬公司后,將可取得新世界發展提供的集團內部融資。

黃立沖補充,除了融資不受上市公司限制外,在取得項目上也更為方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