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沈坤榮:著力供給端 重構經濟動力

2013-11-19 01:13:15

眾所周知,我國實體經濟的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國有企業,最接近消費者的下游生產企業主要是民間企業。本輪經濟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外需下降,通過下游環節逐步傳導到上游,導致經濟整體出現了調整趨勢。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已經持續若干年,由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性衰退使我國經濟放緩,近年來,我國從需求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但效果并不能持續。我認為,應該改變思路,一方面,應從需求角度繼續“穩增長”,確保我國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另一方面,應從供給角度“調結構”,通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減少政府干預,糾正資源錯配,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重構經濟增長新動力。

供給“調結構”重構增長動力

本輪經濟增長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供給因素很少有人考慮。

眾所周知,我國實體經濟的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國有企業,最接近消費者的下游生產企業主要是民間企業。本輪經濟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外需下降,通過下游環節逐步傳導到上游,導致經濟整體出現了調整趨勢。

在外部需求下降短期內難以扭轉的情況下,基于外部需求的民營經濟供給結構需要調整到與國內需求相適應,而部分具有潛力的消費需求由于存在進入門檻和壟斷,充沛的民間資本難以進入。

最近幾年的穩增長措施主要立足于上游環節,在最終消費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大規模的政府投資盡管短期內產生了效果,但長期來講加重了經濟失衡。所以,啟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鑰匙就是增加有效供給。

增加有效供給的著力點很多,以下三個方面值得考慮: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契機,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服務投入,釋放農村消費需求;以發展養老服務為契機,引導和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增加城鎮消費需求;以加速推進寬帶建設為基礎性工程,優化消費環境,促進信息消費。

深化改革是增加有效供給的關鍵

有效供給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供給數量不足,無法滿足最終需求;二是供給質量不優,影響最終需求;三是供給成本太高,抑制最終需求。這些現象的存在,根子在體制上,進一步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最終需求,關鍵在改革。

以放寬準入、優化資金來源結構為切入口,增加投資需求。新一輪投資應更加注重其合理性和科學性,不是簡單地為經濟打一劑“強心針”,而是通過增量資金投入,帶動資本存量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應更多地把投資機會讓給民間和市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要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另外,要深化生產要素市場改革,弱化政府干預經濟的能力,消除生產要素價格的各種扭曲。同時,需要進一步放寬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限制。

以打破壟斷、鼓勵競爭為突破口,增加供給數量,滿足消費需求。當前經濟中,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存在著供應短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打破壟斷,加強競爭,淘汰落后,以增加有效供給。

為此,要下決心通過打造有限和有效政府,從制度上限制政府干預經濟的動力和能力,促使企業等微觀主體內生出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并實現生產要素基于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優化配置。

以清除不合理政府收費和結構性減稅為杠桿,減小供給成本,擴大消費市場。目前,我國商品在流通環節、特別是物流環節的費用過高,不合理的稅費負擔較重,導致消費品的相對價格持續走高,抑制了最終需求。

放寬準入、反壟斷和結構性減稅,我稱之為“新供給主義”,應該是當前解決經濟下滑趨勢比較有效的藥方。

(此文為作者供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