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財稅改革 地方是最大贏家

2013-11-19 01:13: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十八屆三中全會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明確指出,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從這次《決定》涉及財稅的改革來看,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增加一般性支付、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等,主要是利好地方政府,這將更多地發揮地方的積極性。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財稅改革將更多地還權于地方政府,還權于企業,如果改革順利,地方將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優化轉移支付結構

三中全會對財稅改革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說,財稅實際上涉及三個問題——“收、支、管理”,這次財稅改革也是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全面勾勒了財稅改革的藍圖,是財政改革的長遠綱領。

在預算管理制度方面,《決定》提出,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嚴格控制救濟類專項等。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業內專家指出,中央政府將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差距,核定各地區標準化收入和支出,確定對各地區轉移支付的規模,同時優化轉移支付結構。

在稅制改革方面,《決定》提出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營改增全面鋪開后,會使得地方第一大稅種營業稅消失,地方迫切需要新的主體稅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雙林說,《決定》提出“稅負穩定,中央地方財力要穩定”,未來改革的方向是推進間接稅的改革,包括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時要推進直接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還包括資源稅和環境保護費改稅等。

林雙林認為,營改增后,地方主體稅萎縮,需要新的主體稅種,增值稅也要考慮簡化稅率,另外可以對消費品尤其是高檔消費品征稅,將一些新的商品納入到征收范圍內,同時把一些簡單商品從消費稅中去掉。“未來個稅的改革需要建立綜合與分類的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差距。”

施正文說,逐步提高直接稅的比重,抓住了稅制法中的根本問題,結構性的缺陷就是間接稅太高直接稅太低,稅制改革就是要提升直接稅的比重,帶動整個稅制功能的優化。“由于目前中央要求保持稅賦穩定,增稅的空間不大,但是營改增是提升直接稅的契機,適當壓低營改增稅率,增加直接稅的比重。”

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

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財權事權不匹配的問題日益明顯,地方事權過多但財政緊張。在中央加大轉移支付的同時,中央與地方的事權也面臨調整和劃分。

《決定》明確“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作為中央事權;部分社會保障、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維護等作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逐步理順事權關系;區域性公共服務作為地方事權。”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將避免地方政府對經濟的過多干預和由此導致的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問題,同時加大中央政府在全國范圍內的再分配職能。

林雙林認為,《決定》提出中央與地方財力格局穩定,除了通過轉移支付,還包括中央承擔更多的事權,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

《決定》提出的“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實際勾勒出了改革路線圖,未來稅制改革、中央與地方事權調整和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將三路并進。

施正文說,現在財稅立法方面有很多空白,很多稅收沒有法,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也沒有立法,“因此財政改革也需要從立法開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