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11-04 16:34:54
山東二胎人口負增長,長島縣因二胎政策的放寬,一度出現人口反彈,可是未過多久就進入負增長,且持續至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盡管生育政策的口子一點點在放大,可是該縣人口的增長還是沒有達到政策設計之初的預期。
特點:經濟因素制約人口增長
在應紅艷的眼中,長島縣特有的人口格局變化,除了利益導向的原因,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因素的制約。
“我估摸算了下,我孩子今年1歲半,等到他大學畢業之前,我給他預留的教育成本至少得上30萬。”32歲的漁家樂店主小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在長島縣,南長山鎮算是當地人眼中的“城區”,當地擁有相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兩所學校,亦位于城區。
當地島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我老家為例,我是北隍城的,到長島南邊來,坐車要5、6個小時,這就是交通成本。我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時得過來上學校寄宿,為了給她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媽媽要來租房陪讀,房租一個月最便宜的是500~600塊,加上吃用的錢,和學校日常開銷的錢,一年下來再怎么節省都得兩萬左右。”
“但孩子媽媽主要在家干農活,靠養殖海帶來賺錢,一年平均收入也不到兩萬,你覺得一個孩子負擔重不重?”上述島民反問記者。
根據當地官方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長島縣島民農村人口年均收入為15000元左右。
養育成本的相對高企是一方面,由于長島旅游城市的特殊性,該區域的消費水平也并不低,樓市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看到那個樓盤了嗎?現在是7000元/平方米啦。”10月中旬,一名后溝村村民拉著記者指向該村正在施工的樓盤說,來長島買房的以外地人居多,這幾年房價越來越高。
除了長島地域性的經濟因素制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隨機走訪中發現,長島縣的城市人群與農村人群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育觀念。
“誰愿意生?養一個孩子就很貴,放開我也不生。”“為什么不生?我就想要兩個孩子。”這兩句截然不同的答復,前者出自享受放開二胎政策的長島縣后溝村一名個體超市店主(農業戶口)之口,后者來源于不享受放開二胎政策的長島縣南長山鎮一名出租車女司機(城市戶口)。
城鄉政策的不統一,造就兩種截然不同的生育觀念。有業內人士指出,30多年來,針對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的計生政策緊,針對農村的計生政策松;針對本地戶籍人口的計生政策緊,針對外來流動人口的計生政策松。“城鄉二元且逆城市化傾向的生育政策,與地區可持續發展矛盾已非常突出,調整非常緊迫。”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