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互聯網金融風險應防范于未然

證(zheng)券時報 2013-09-05 15:36:29

由于互聯網業(ye)務創新速度過快,沒有(you)現(xian)成法規可循,往往游離于銀監會和央(yang)行監管之外,加(jia)上互聯網的開放(fang)性(xing),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作者:夏志瓊

互聯網金(jin)融業(ye)的快(kuai)速擴張,從(cong)單純的支付(fu)業(ye)務(wu)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dai)、現金(jin)管理、資(zi)產管理等傳(chuan)統銀行業(ye)務(wu)領域滲透,已使商(shang)業(ye)銀行倍感壓力。但由于(yu)互聯網業(ye)務(wu)創新(xin)速度過快(kuai),沒有現成法(fa)規(gui)可循,往(wang)往(wang)游(you)離于(yu)銀監會和央行監管之(zhi)外,加上互聯網的開放性(xing),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互聯網金融風險集聚

除了操作風(feng)(feng)險(xian)、信(xin)用(yong)風(feng)(feng)險(xian)等金融機構常有的風(feng)(feng)險(xian)外,互聯網金融還(huan)會出現一些新的風(feng)(feng)險(xian):

業務擴張風(feng)(feng)險(xian)(xian)難(nan)免。現在(zai)(zai)很多互聯(lian)網(wang)金(jin)融(rong)實(shi)際上游(you)走(zou)于“合(he)法(fa)(fa)”和“非(fei)法(fa)(fa)”之(zhi)間,稍有不慎就可(ke)能(neng)會(hui)觸(chu)碰(peng)“非(fei)法(fa)(fa)吸收(shou)公眾(zhong)存款(kuan)(kuan)”或(huo)“非(fei)法(fa)(fa)集資(zi)”的(de)高壓(ya)線(xian)。目(mu)前,互聯(lian)網(wang)金(jin)融(rong)主要(yao)包括理財(cai)模(mo)式、支付模(mo)式和融(rong)資(zi)模(mo)式三類。就理財(cai)模(mo)式而言(yan),目(mu)前“余額寶”主要(yao)將資(zi)金(jin)投資(zi)于貨幣市(shi)場基(ji)(ji)金(jin)等,風(feng)(feng)險(xian)(xian)較低(di),收(shou)益也不算高。如(ru)果投資(zi)高風(feng)(feng)險(xian)(xian)、高收(shou)益理財(cai)項(xiang)目(mu),加上信息(xi)(xi)披露不到位,一旦出現經營(ying)風(feng)(feng)險(xian)(xian),就會(hui)在(zai)(zai)一定程度上對金(jin)融(rong)消費(fei)者構(gou)成欺詐。第三方支付平臺的(de)安全(quan)(quan)性要(yao)較銀行賬戶低(di),被(bei)盜風(feng)(feng)險(xian)(xian)大,由“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gou)出具(ju)的(de)電子(zi)存款(kuan)(kuan)憑證,存在(zai)(zai)由網(wang)絡(luo)安全(quan)(quan)問題造成資(zi)金(jin)損失的(de)風(feng)(feng)險(xian)(xian)。而網(wang)絡(luo)借(jie)貸(dai)行業基(ji)(ji)本處在(zai)(zai)無門(men)檻(jian)、無標(biao)準、無監管的(de)“三無狀態”。一些(xie)(xie)P2P公司(si)大搞線(xian)下業務,違規(gui)發(fa)行理財(cai)產(chan)品,信息(xi)(xi)不透明,期限錯配,風(feng)(feng)險(xian)(xian)突出。僅2012年一年,國內就已發(fa)生多起網(wang)絡(luo)信貸(dai)公司(si)“跑路”事(shi)件。個(ge)人信用信息(xi)(xi)濫用。目(mu)前對互聯(lian)網(wang)金(jin)融(rong)安全(quan)(quan)較大的(de)威(wei)脅是通過數據挖掘(jue)和數據分析非(fei)法(fa)(fa)獲得(de)個(ge)人和企業信息(xi)(xi)。并把這些(xie)(xie)信息(xi)(xi)當作信用評級依據。

雖然在互聯網金(jin)融模式下,數(shu)(shu)據(ju)的(de)可獲得性(xing)大大增強(qiang),但是數(shu)(shu)據(ju)的(de)真(zhen)實性(xing)、可用性(xing)、完整性(xing)該如何(he)衡量(liang)呢?基于數(shu)(shu)據(ju)分析所進(jin)行的(de)金(jin)融活(huo)動(dong),如果數(shu)(shu)據(ju)本(ben)身都(dou)存在問(wen)題,這(zhe)樣(yang)的(de)金(jin)融活(huo)動(dong)實際(ji)上(shang)存在很(hen)大風(feng)險(xian)。

系(xi)統(tong)安全性(xing)風險(xian)難控。將金(jin)(jin)融(rong)與互(hu)聯(lian)網(wang)綁(bang)定在一起,風險(xian)問(wen)題也變(bian)得不可小覷。以(yi)往銀行(xing)網(wang)站遭遇黑客襲擊、個(ge)人金(jin)(jin)融(rong)信息被盜取的事情并不少見,而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本身(shen)就(jiu)是以(yi)技術為支撐(cheng),如果(guo)技術不過(guo)關,網(wang)貸平臺遭攻擊,那么,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的資(zi)金(jin)(jin)安全和(he)正常運作就(jiu)會受到影(ying)響。

今(jin)年7月6日,中財在(zai)線自(zi)己(ji)開發的系統遭遇(yu)黑(hei)客攻(gong)(gong)擊,部分用戶數據泄(xie)露,出(chu)現(xian)擠兌現(xian)象。而(er)最近,銅都貸等網站也受(shou)到(dao)流量(liang)攻(gong)(gong)擊,有些(xie)網貸平(ping)臺還受(shou)到(dao)了(le)黑(hei)客的敲詐勒索。

監管(guan)缺(que)失風險(xian)必顯。由于互聯(lian)網金(jin)融在我國(guo)處于起步(bu)階段,目前(qian)沒有明確的(de)監管(guan)與(yu)法律約束(shu),整(zheng)個行業(ye)都(dou)在摸索前(qian)進,其中不乏個別公司違(wei)規經營(ying),大搞線(xian)下業(ye)務,違(wei)規發行理財產品(pin),甚至觸碰(peng)“非(fei)法吸收(shou)公眾(zhong)存款”、“非(fei)法集資(zi)”的(de)底(di)線(xian),累積了不可(ke)小覷的(de)金(jin)融風險(xian)。由此看來,隨著監管(guan)政策逐步(bu)明晰(xi),行業(ye)優(you)勝劣汰以及規范整(zheng)頓(dun)或將在所難免(mian)。

商務(wu)部(bu)電子商務(wu)和信息化司(si)司(si)長聶林海(hai)透露,互(hu)聯網金(jin)融相關法律(lv)仍在制定(ding)階段,商務(wu)部(bu)正(zheng)加大研究(jiu)力度(du)。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立法需要監管機構認識到互(hu)聯網支付體系(xi)中(zhong)的利率設定(ding)、支付傭金(jin)的回(hui)報(bao)、投資收益的設定(ding)等等。但是基于現有法律(lv)框架、現有職權范圍和現有的技術條件,監管又無(wu)從下手。

金融風險未雨綢繆

金(jin)(jin)融市場永(yong)遠存在(zai)利潤當期(qi)性(xing)和風險滯(zhi)后性(xing)的(de)錯(cuo)配,建立(li)自我約束和風險控制(zhi)機制(zhi)是經營金(jin)(jin)融的(de)重要環節。要以金(jin)(jin)融的(de)風險管理角(jiao)度(du)來(lai)(lai)直(zhi)面互聯網金(jin)(jin)融所帶(dai)來(lai)(lai)的(de)風險。

加強行業(ye)自(zi)律。對于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來說,公(gong)司自(zi)律、行業(ye)互(hu)律或是良策(ce)。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自(zi)發地開展(zhan)了(le)行業(ye)自(zi)律行為。8月9日(ri),中(zhong)(zhong)關村(cun)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行業(ye)協會(hui)(hui)成立,包括人(ren)人(ren)貸、融(rong)360、天使匯等(deng)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平(ping)臺機構,京東(dong)商城、當(dang)當(dang)網(wang)等(deng)電商平(ping)臺以及拉卡(ka)拉、易(yi)寶(bao)支(zhi)付、錢袋網(wang)等(deng)第三方支(zhi)付企業(ye)等(deng)在內的33家(jia)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機構成為首批會(hui)(hui)員,這是全國范(fan)圍內第一家(jia)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的行業(ye)組織;8月13日(ri),在中(zhong)(zhong)國互(hu)聯(lian)網(wang)大會(hui)(hui)上(shang),與會(hui)(hui)代表共(gong)同簽署了(le)《中(zhong)(zhong)國互(hu)聯(lian)網(wang)金(jin)(jin)融(rong)行業(ye)自(zi)律公(gong)約》,表示自(zi)覺防范(fan)管(guan)控風險、接受社會(hui)(hui)監督。

加強投(tou)資(zi)者(zhe)教育(yu)。互聯網金(jin)融業(ye)務面(mian)對(dui)的(de)(de)是不(bu)特定的(de)(de)投(tou)資(zi)者(zhe)、金(jin)融消(xiao)費(fei)(fei)者(zhe),如果經營者(zhe)懷有不(bu)當目的(de)(de),極有可能會傷害一般民眾的(de)(de)利(li)益。因(yin)此(ci),對(dui)金(jin)融消(xiao)費(fei)(fei)者(zhe)權益的(de)(de)保護是當前迫切需(xu)要(yao)正(zheng)視(shi)與(yu)解(jie)決的(de)(de)問(wen)題。其(qi)中開展(zhan)互聯網金(jin)融消(xiao)費(fei)(fei)者(zhe)教育(yu),提高其(qi)風險意識和(he)自(zi)我(wo)保護能力(li)非常必(bi)要(yao)。

投資者應(ying)當(dang)提防互聯(lian)網理(li)財造成的風險,注重資金(jin)安全性,謹防被“釣魚”。如果(guo)通過(guo)互聯(lian)網理(li)財,應(ying)選擇(ze)有金(jin)融(rong)(rong)機構背(bei)景的網絡(luo)平臺,最好有第三方金(jin)融(rong)(rong)渠(qu)道進行監管。

加強網絡安(an)全管(guan)理。中(zhong)國(guo)互聯(lian)網絡信息中(zhong)心近日(ri)發布的(de)(de)報告顯示,2011年上(shang)半(ban)年,遭遇過病毒或木(mu)馬攻擊的(de)(de)網民(min)為(wei)2.17億人(ren)(ren),占(zhan)網民(min)的(de)(de)44.7%。有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經歷的(de)(de)網民(min)達1.21億人(ren)(ren)。另有8%的(de)(de)網民(min)最近半(ban)年內在網上(shang)遇到過消費欺詐。

對網絡(luo)系(xi)統的可(ke)控(kong)是國(guo)(guo)家(jia)安全的重大(da)工程,而現階段在(zai)這(zhe)個國(guo)(guo)外(wai)企業主導(dao)的市(shi)場(chang),需(xu)要(yao)建立(li)嚴(yan)格的審查機制和市(shi)場(chang)準入制度(du),政(zheng)府應(ying)該對國(guo)(guo)產廠商自主可(ke)控(kong)的網絡(luo)信息系(xi)統加大(da)支持(chi)力度(du)。同時,在(zai)與國(guo)(guo)家(jia)利益相關(guan)的網絡(luo)數(shu)據流動(dong)中(zhong),一定要(yao)有相關(guan)的法律作保障(zhang),這(zhe)也需(xu)要(yao)及時地立(li)法跟進。

在發(fa)展(zhan)中規范。互(hu)(hu)聯網(wang)(wang)金融必須(xu)提示風險(xian)、控(kong)制風險(xian)才能(neng)得到更好的(de)發(fa)展(zhan)。現階段來說(shuo),我國(guo)互(hu)(hu)聯網(wang)(wang)金融的(de)發(fa)展(zhan)才剛剛開始,它(ta)的(de)風險(xian)暴露不充分,還在集聚之中。

互聯(lian)(lian)網金(jin)融作為創新性金(jin)融形式,監管缺失更(geng)符合(he)實際(ji)情況(kuang)的(de)判斷。監管部(bu)門對于(yu)互聯(lian)(lian)網金(jin)融的(de)監管思路需要更(geng)多開放性的(de)“互聯(lian)(lian)網思維(wei)”。

因此,監管(guan)可以具有一(yi)(yi)定的靈(ling)活性,只要不(bu)涉及一(yi)(yi)般公眾集資的方面(mian),在監管(guan)上都可以留有一(yi)(yi)定空間(jian)(jian)。作為創新行(xing)業,雖(sui)然需要支持和發(fa)展空間(jian)(jian),但因為與金融有關不(bu)能完(wan)全放任,建議(yi)主(zhu)管(guan)部門可設定行(xing)業底線,從準許(xu)做什么(me)轉變為規定不(bu)準許(xu)做什么(me),在發(fa)展中不(bu)斷加強和完(wan)善監管(guan)。

互聯網(wang)金融(rong)(rong)應該由懂金融(rong)(rong)的專家參與進(jin)來,而不是互聯網(wang)的技(ji)術專家去做(zuo)金融(rong)(rong)業(ye)務。無論在(zai)傳統(tong)的金融(rong)(rong)模式下還是互聯網(wang)金融(rong)(rong)模式下,都要認清金融(rong)(rong)的本質性,風(feng)險控(kong)制始終排在(zai)第一(yi)位。只有(you)做(zuo)好風(feng)控(kong),互聯網(wang)金融(rong)(rong)才(cai)能持續發展,否(fou)則只會是曇花一(yi)現。

原文://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epaper/index/content_501823.htm

責編(bian) 牟(mou)小(xiao)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zai)本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作者:夏志瓊 互聯網金融業的快速擴張,從單純的支付業務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等傳統銀行業務領域滲透,已使商業銀行倍感壓力。但由于互聯網業務創新速度過快,沒有現成法規可循,往往游離于銀監會和央行監管之外,加上互聯網的開放性,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互聯網金融風險集聚 除了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金融機構常有的風險外,互聯網金融還會出現一些新的風險: 業務擴張風險難免。現在很多互聯網金融實際上游走于“合法”和“非法”之間,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觸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目前,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理財模式、支付模式和融資模式三類。就理財模式而言,目前“余額寶”主要將資金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等,風險較低,收益也不算高。如果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理財項目,加上信息披露不到位,一旦出現經營風險,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消費者構成欺詐。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性要較銀行賬戶低,被盜風險大,由“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出具的電子存款憑證,存在由網絡安全問題造成資金損失的風險。而網絡借貸行業基本處在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一些P2P公司大搞線下業務,違規發行理財產品,信息不透明,期限錯配,風險突出。僅2012年一年,國內就已發生多起網絡信貸公司“跑路”事件。個人信用信息濫用。目前對互聯網金融安全較大的威脅是通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非法獲得個人和企業信息。并把這些信息當作信用評級依據。 雖然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數據的可獲得性大大增強,但是數據的真實性、可用性、完整性該如何衡量呢?基于數據分析所進行的金融活動,如果數據本身都存在問題,這樣的金融活動實際上存在很大風險。 系統安全性風險難控。將金融與互聯網綁定在一起,風險問題也變得不可小覷。以往銀行網站遭遇黑客襲擊、個人金融信息被盜取的事情并不少見,而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以技術為支撐,如果技術不過關,網貸平臺遭攻擊,那么,互聯網金融的資金安全和正常運作就會受到影響。 今年7月6日,中財在線自己開發的系統遭遇黑客攻擊,部分用戶數據泄露,出現擠兌現象。而最近,銅都貸等網站也受到流量攻擊,有些網貸平臺還受到了黑客的敲詐勒索。 監管缺失風險必顯。由于互聯網金融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與法律約束,整個行業都在摸索前進,其中不乏個別公司違規經營,大搞線下業務,違規發行理財產品,甚至觸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的底線,累積了不可小覷的金融風險。由此看來,隨著監管政策逐步明晰,行業優勝劣汰以及規范整頓或將在所難免。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聶林海透露,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仍在制定階段,商務部正加大研究力度。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立法需要監管機構認識到互聯網支付體系中的利率設定、支付傭金的回報、投資收益的設定等等。但是基于現有法律框架、現有職權范圍和現有的技術條件,監管又無從下手。 金融風險未雨綢繆 金融市場永遠存在利潤當期性和風險滯后性的錯配,建立自我約束和風險控制機制是經營金融的重要環節。要以金融的風險管理角度來直面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風險。 加強行業自律。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公司自律、行業互律或是良策。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自發地開展了行業自律行為。8月9日,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包括人人貸、融360、天使匯等互聯網金融平臺機構,京東商城、當當網等電商平臺以及拉卡拉、易寶支付、錢袋網等第三方支付企業等在內的33家互聯網金融機構成為首批會員,這是全國范圍內第一家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組織;8月13日,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與會代表共同簽署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公約》,表示自覺防范管控風險、接受社會監督。 加強投資者教育。互聯網金融業務面對的是不特定的投資者、金融消費者,如果經營者懷有不當目的,極有可能會傷害一般民眾的利益。因此,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當前迫切需要正視與解決的問題。其中開展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教育,提高其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非常必要。 投資者應當提防互聯網理財造成的風險,注重資金安全性,謹防被“釣魚”。如果通過互聯網理財,應選擇有金融機構背景的網絡平臺,最好有第三方金融渠道進行監管。 加強網絡安全管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上半年,遭遇過病毒或木馬攻擊的網民為2.17億人,占網民的44.7%。有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經歷的網民達1.21億人。另有8%的網民最近半年內在網上遇到過消費欺詐。 對網絡系統的可控是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而現階段在這個國外企業主導的市場,需要建立嚴格的審查機制和市場準入制度,政府應該對國產廠商自主可控的網絡信息系統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在與國家利益相關的網絡數據流動中,一定要有相關的法律作保障,這也需要及時地立法跟進。 在發展中規范。互聯網金融必須提示風險、控制風險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現階段來說,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它的風險暴露不充分,還在集聚之中。 互聯網金融作為創新性金融形式,監管缺失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判斷。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思路需要更多開放性的“互聯網思維”。 因此,監管可以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只要不涉及一般公眾集資的方面,在監管上都可以留有一定空間。作為創新行業,雖然需要支持和發展空間,但因為與金融有關不能完全放任,建議主管部門可設定行業底線,從準許做什么轉變為規定不準許做什么,在發展中不斷加強和完善監管。 互聯網金融應該由懂金融的專家參與進來,而不是互聯網的技術專家去做金融業務。無論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還是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都要認清金融的本質性,風險控制始終排在第一位。只有做好風控,互聯網金融才能持續發展,否則只會是曇花一現。 原文://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epaper/index/content_501823.htm

歡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