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 01:16:43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顧晟昱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顧晟昱發自上海
來自上海市規劃和國土局的公告顯示,4月至今,上海已有24幅工業用地因競拍人數不足,被迫延期拍賣。
對此,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還一度較為平穩的工業用地市場,突遭冷遇,眾說紛紜,而其未來一段時間內或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24幅工業用地拍賣延期
世邦魏理仕于近期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上海房地產市場回顧與展望》報告中指出,一季度工業市場繼續穩中有升,需求強勁。工業地產投資商仍對市場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積極尋求機會購買土地和收購物業以擴大市場份額。
另外,受到高標準倉庫相對較高的回報率和有限供應的吸引,一些原本以住宅和商業地產為主的基金和保險公司,也表現出對物流市場更多的興趣。
在工業物業需求強勁的同時,上海工業用地出讓卻頻遭“寒流”襲擊。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在官網上頻頻發布工業用地延期拍賣的公告。截至4月21日,4月份共有24幅工業用地延期拍賣,最終這些地塊均以底價或極低的溢價成交,另外還有一幅工業用地終止出讓。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融資成本、投資回報率等因素滋生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開發商“忐忑”拿地的情緒會導致拍賣遇冷。同時,土地出讓人在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也往往會延后拍賣。
他同時指出,工業用地過去拍賣情況不錯,但現在以底價或較低的溢價水平成交,與工業地產發展的自然規律有一定的關系。工業地產在粗放經營的情況下,勢必陷入發展空間收窄的尷尬。
世邦魏理仕華東區工業及物流服務部負責人羅瑾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延遲出讓公告,可能是由于多種客觀因素,例如意向企業沒有完全具備摘牌條件。
市場未來將是盤整期
從克爾瑞提供的近半年每月工業用地的成交數據來看,今年年初工業用地市場比較火熱,但從3月起便開始逐步退燒,整個3月僅成交了51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尚不足2月的四分之一。
錦和集團品牌總監沙立松指出,工業地產拿地有兩類人群,一類為傳統實體企業,拿地開發一方面是擴大企業規模,一方面借助企業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以較低的價格拿到工業地塊,開發后一部分自用,一部分作為辦公樓或者廠房出租獲益。 另一類是傳統地產開發企業,被迫轉型進入工業地產市場。
前一類由于實體經濟不見好轉,企業的開發意愿自然降低;后一類在商品住房用地大幅放量的情況下,拿工業地塊的意愿也大幅降低。這應該就是近期工業用地市場成交低迷的主要原因。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對于工業用地市場未來的發展并不看好。他指出,工業用地市場正面臨產業活力不足的問題,沒有了產業擴容的能量,自然對于“容器”土地沒有了需求。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土地價格高低的問題,降價也并未必能扭轉這一局面。
羅瑾則表示,由于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目前新增的工業項目較前兩年減少,主要是出口加工為主的企業數量減少。總體來說,工業物業市場仍保持穩步發展,不過,在未來兩年之內,將是一個盤整的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