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9-02 13:55:41
香港回歸之前,西方媒體以“香港已死”預判香港前途黯淡。而今,西方輿論將香港與紐約、倫敦并稱為“紐倫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三大國際金融、貿易、航運重鎮。
“對于‘十二五’規劃的理解,重點在于‘鞏固’與‘提升’這幾個字。”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對新華社說,“鞏固”是指中央將繼續全力以赴支持香港作為全球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不變,而“提升”是要讓這“三大中心”實現增值。
梁振英以航運中心為例,解釋了“增值”二字的“含金量”:“倫敦沒有港口,卻是國際航運中心,專門從事船舶買賣、租賃、登記、融資、保險、訴訟等管理服務,未來香港也應大力發展海事服務。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航運和船舶大國,需要類似倫敦那樣的國際航運中心,如果香港能與倫敦看齊,既可以服務國家,又能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的經濟學家也認為香港對于國家發展的獨特優勢與地位仍然不可替代,“香港是大棋局的前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棋局的戰略腹地和重心在廣闊的中國內地……香港只要扮演好自己的戰略角色,未來必定會商機無限,繼續風光。”
“十二五”規劃公布后,中央接連出臺進一步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去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香港出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宣布了中央支持香港進一步發展的“36條措施”;今年6月底,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中央五部門在香港宣布了六大方面的“挺港新政”;與此同時,CEPA補充協議九在香港簽署。
在這些新的“挺港”措施中,香港輿論認為“最給力”的內容還是與“三大中心”密切相關,包括繼續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繼續推動內地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支持珠三角地區港口、機場、軌道交通之間的銜接與合作,建設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等。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現任政府主要官員時指出,香港要充分發揮現有的優勢,特別是背靠內地的優勢,保持和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并在國家的發展全局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如今,香港的發展條件比1982年和1997年好得多,國家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也為香港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我相信,只要對香港有信念,把全體港人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香港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